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

2020-04-07 14:34

手机浏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
02:04

语音内容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是由一种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播方式为近距离飞沫传播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来传播,潜伏期1-16天,常见为3-5天。
起病及传染性强,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有畏寒、体温常超过38℃,呈不规则热或弛张热、稽留热等,热程多为1-2周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和腹泻。起病3-7天后出现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肺部体征不明显,病情于10-14天达到高峰。
发热、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状加重并出现频繁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略有活动及气喘、心悸,被迫卧床休息,这个时期易发生呼吸道的继发感染,当病程进入2-3周后发热渐退,其他症状与体征减轻乃至消失。
肺部炎症改变的吸收和恢复则较为缓慢,体温正常后仍需2周左右才能完全吸收恢复正常。而轻症患者临床症状轻,重症患者病情重,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所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也是一种病毒感染的疾病,引起的病原体是SARS冠状病毒。

分享:

94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758
张鸿的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