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症怎么得的

2020-07-01 11:11

手机浏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厌食症怎么得的
04:17

语音内容

厌食症又称神经性厌食症,以慢性进食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厌食症主要为精神性食欲丧失,此病的主要特点为特殊的精神心理变态,以瘦为美的躯体形象障碍,自我造成的拒食、导吐、腹泻以及极度的营养不良、消瘦、闭经,甚至死亡,其疾病类型一般可分为限制型厌食症和暴食清除型厌食症,其限制型厌食症的患者通常过度节食、禁食或过度运动控制体重或减轻体重。暴食清除型厌食症的患者常合并有暴食和清除行为,通过自我诱导呕吐、泻药、利尿剂或灌肠剂等行为实现体重减轻。
迄今为止,厌食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由于该病病因复杂,被认为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疾病,目前公认的有生物学致病基础,其它影响因素常涉及社会文化、心理等领域,其基本病因具体如下:
一、生物学因素,如遗传因素,通过对厌食症家族史的调查发现,在厌食症家族中本病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约占50%-80%。
二、心理因素,如人格特点厌食症患者多见完美主义、自我怀疑、伤害回避的人格特质,这样的特质与发育阶段、生活事件、环境相互作用,成为厌食症的易感因素之一。另外是个体心理因素对青春期发育的困惑和不接纳,青春期是生理、心理发育最快的阶段,包括性生理和心理,对自我身份包括性身份的认同,是青少年最大的挑战和发展任务,控制身体的需要和野心大增,对于性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的女性,对自身的第二性征发育和日益丰腴的体型,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容易产生恐惧不安、羞怯感,有强烈的愿望使自己的体型保持或者恢复到发育前的苗条。
三、环境因素,如社会文化因素理想的体型受社会文化因素左右,传媒与时代时尚和对于现代人的影响毋庸置疑,尤其是某些职业,如舞蹈演员、时装模特等职业的患病率为普通人的3-4倍。
四、家庭因素,一些研究发现厌食症患者的家庭常常具有回避冲突、过度保护、亲子关系纠结、边界不清的特点,但更多的研究发现的是厌食症的发生带来家庭的上述改变,所以家庭因素被更多的视为疾病的维持因素。此外生活事件,研究表明不良生活事件是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与厌食症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个体在成长过程经剧烈惊吓、新环境适应不良、工作学习过度紧张、压力和知觉过高以及紊乱的家庭关系,均可成为此病的诱因。

分享:

91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李晓凤的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