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确诊方法

2020-08-31 15:35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肠易激综合征一般通过大便常规检查、大便隐血检查进行筛查,也建议患者进行肠镜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肠道息肉、肠道肿瘤以及炎症性肠病。

对于便秘的患者,可能是由于盆底肌肉痉挛导致,因此需要进行盆底肌的肌张力测定。此外,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腹部B超或者CT检查,排除腹腔内脏器疾病。因为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与心理、精神因素非常密切,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还需要进行心理疾病的评估。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有腹痛、腹胀、腹部不适表现,同时伴有排便异常,诊断的重点在于排除其它可以解释这些症状的病理和器质性疾病。所以对于存在上述表现,同时伴有报警症状,比如年龄>40岁以上的患者,出现大便结血、粪便隐血阳性、贫血表现,或者有腹部包块、腹水、发烧、体重减轻或者家族内存在结肠癌病史,需要去专科门诊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以明确病因。

分享:

118

相关推荐

肠易激综合征是如何造成的

"肠易激综合征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其中遗传因素、脑-肠轴调节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胃肠道动力异常,以及肠道菌群失调是主要发病基础,而饮食因素、精神心理因素、肠道感染是诱发肠易激综合征主要诱因。肠易激综合征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国外33%患者有家族史,国内与此相近,而且每一家族中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表现相同。脑肠轴是大脑与肠道之间的双向通信系统,脑-肠轴调节异常是肠易综合征产生基础。肠易激患者对肠道扩张更为敏感,故内脏高敏感性是腹痛发生的关键机制。胃肠道动力异常是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重要病理生理基础,胃肠道蠕动增快、减慢或者节律紊乱,可以导致腹泻、便秘及腹部不适症状发生,内脏高敏感性可以放大胃肠动力事件而产生症状。正常人与肠道菌群处于互利共生状态,当机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肠道菌群发生紊乱时,就会引起肠道的疾病。近年国外研究认为,食物中可发酵短链化合物主要是FODMAP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产生。焦虑、抑郁、敏感、压力感等心理情绪,是肠易激综合征重要发病原因之一,而且两者相互影响,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伴有焦虑、抑郁风险是普通人群2.6倍。约有3.7%-36%急性细菌性胃肠炎患者,最终可发展成肠易激综合征,提示肠道感染也参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生。"

语音时长03:09''

刘谦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六四医院

2021/04/16收听(91070)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5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