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药物性肝损伤

2023-10-24 15:53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药物性肝损伤是应用可疑损肝药物之后,5-90天内出现肝功能异常,同时排除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再考虑药物性肝损伤。

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有抗生素、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免疫风湿科应用的类风湿类药物、皮肤科针对应用于牛皮癣,即银屑病的药物,以及减肥药、中草药、保健品等。这些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一个是对肝脏直接的本身就具备肝脏毒性,另外是和人体特异体质有关。

有的患者用这些药以后不会引起肝损伤,而某些患者就会出现肝损伤,和特异性遗传因素有关。一旦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就必须要立刻停用可疑药物,同时到医院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

分享:

65

相关推荐

药物性肝损伤的症状有哪些?

一般来说,药物性肝损害常常缺少一些特异性的表现,一般急性的药物性肝损害,发病是比较急的,临床上很少见到症状,只是通过临床化验发现患者的肝功能异常,比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转肽酶、碱性磷酸酶一系列的肝酶异常。患者很少有临床症状,偶尔有一些患者会有临床症状,会感觉到乏力、厌食油腻、肝区的不适,或者倦怠、精神懈怠的一些表现,还有患者会表现出腹部的不适。胆汁淤积型的药物性肝损害,往往表现出皮肤的莫名的瘙痒,严重的会伴有大便的陶土样的改变,就是大便颜色发白,然后皮肤瘙痒,临床表现的肝功能以碱性磷酸酶和转肽酶升高为主。少数的药物性肝损害会有一些发热、皮疹,或者血常规发现嗜酸性粒细胞的升高,或者一些关节酸疼的表现。此外,还有一些患者会伴有肝外的表现。急性的肝损害,往往急性或者亚急性肝衰竭发展。慢性的药物性肝损害,常常是一个慢性的肝病的表现,它可以表现出慢性的肝炎、慢性的纤维化、肝纤维化代偿期或者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一些表现。少数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会表现出胆管消失的一些表现,这些是要通过病理来诊断的,慢性的药物性肝损害到了后期,常常会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血氨升高、肝脾肿大的表现。

语音时长01:38''

张引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2017/10/17收听(87968)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72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