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纳差是什么意思

2021-07-08 18:38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纳差是中医学特有的名词,即通常所说的食欲差、不想吃饭。因为中医将正常人所具有的食欲,用食纳这个词进行形容。一旦出现食欲不好、不想吃饭、不思饮食的情况,可用纳差这个词进行形容。

纳差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症状,现代人的生活水平升高,日常生活中可进食多种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而中医认为这类食物对脾胃可造成明显影响。中医认为脾胃具有运化水谷,即消化吸收的功效。若经常进食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可对脾胃造成一定影响,导致食欲不振、不思饮食等症状,此时中医用纳差这个词进行形容。一旦出现纳差的症状,中医可运用健脾益胃等方法进行治疗。

分享:

28

相关推荐

纳差是什么症状

"纳差是指因食欲不振导致的摄食量的减少,主要有两种病理、生理因素:一种是因局部或全身性的疾病影响消化功能,使胃肠平滑肌张力低下,消化液分泌减少,酶的活性降低。另一种是中枢神经系统,受人体内外环境刺激的影响,使对消化功能的调节失去平衡,食欲减退是临床极为常见的症状。按照病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肝炎、胆道疾病、胰腺疾病、慢性肠炎,各种原因的腹泻及慢性便秘等,都是常见的原因,症状多以厌油腻饮食为主;2、慢性全身性疾病,如肝功能不全、高血压、酸中毒、尿毒症,以及心功能不全致消化道淤血、结核病、胶原病、贫血等各种全身性疾病都可有食欲不振,有些甚至是疾病的早期症状;3、急性感染和慢性炎症的活动期,急性感染发热患者及一些慢性炎症的活动期,如结核、炎症性肠病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一般可随病情好转而恢复;4、癌肿,各种癌肿均有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且往往出现在疾病晚期;5、代谢异常,各种微量元素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均可引起食欲不振,如高钙血症、低钾血症、严重的低钠血症等等。发现此类情况应在纠正失衡、紊乱的同时积极查找原发病因;6、药物,很多药物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服用后易引起恶心、呕吐及厌食,常见的有某些抗菌药,如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等,以及洋地黄类药物如氨茶碱、抗肿瘤药物以及过量服用维生素A或维生素D中毒等,停药后厌食的症状多可在短期之内恢复。"

语音时长02:41''

苏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2020/04/07收听(33828)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41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