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是怎么引起的

2019-11-08 16:41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候群,多种胃肠道疾病以及全身疾病都可以引起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主要是指从食管到肛门之间,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以及直肠消化道出血,其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病。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不表现出任何症状。严重的首先会出现黑便,俗称柏油样大便,之后还可引起呕血导致贫血以及身体循环血容量不足,甚至出现休克症候群,严重的会危害生命。消化道出血可因消化道本身炎症、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肿瘤、药物等因素导致。也可因为邻近器官病变、全身性疾病累及到消化道等情况导致消化道出血。具体如下:

1、消化系统疾病,比如消化性溃疡病、急慢性胃炎、肠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消化系统肿瘤等;

2、非消化系统疾病,各类疾病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腹腔内肿瘤播散转移、肠系膜栓塞等;

3、药物因素,比如阿司匹林等药物引起的消化道黏膜损伤,凝血功能减弱引起的出血;

4、机械性损伤,比如吞入异物、肛门塞入异物、胃镜、肠镜检查等直接损伤消化道黏膜引起的出血;

5、应激性溃疡、创伤、烧伤、脑血管意外、大手术后等情况导致的消化道出血。

分享:

3

相关推荐

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症状通常很明显,有呕血、呕咖啡色样物、黑便、血便。呕血和便血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会呕咖啡色样物?这是因为血液在胃内和胃酸相互作用后形成酸化正铁血红蛋白,后者呈咖啡色。同样黑色柏油样便也是因为血液在肠道中滞留的时间比较长,血液中的铁在胃酸和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形成了硫化亚铁,后者呈黑色。因此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症状和出血的部位、速度、量有关系。反之,也可以通过这些不同的症状大致判断出血的部位,出血的量和速度。全消化道很长,有7-9m,呕血、呕咖啡色样物、黑便都提示出血部位比较靠上,就是我们的上消化道,即食管、胃、十二指肠这些部位。而结肠、直肠出血都表现为鲜红色或者暗红色的血便。小肠出血的临床症状不确定,因为它的出血量、出血速度和出血部位的不同而有差异,它可以表现为血便,也可以表现为黑便。上段的小肠出血比较缓慢,量比较少,这时候血液在肠道内的时间相对比较长,多表现为黑便。而下段的小肠或者当出血速度较快,量比较大的时候,血液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比较短,则表现为暗红色的血便。此外,当出血量比较大的时候,往往还会伴有循环障碍的症状,主要有头晕、乏力、大汗、心慌,这些症状多提示出血量比较大,这时候应该立刻坐下或者侧卧,拨打120或者让家人送往医院的急诊科就诊。另外,还有一类消化道出血是慢性长期小量的出血,它并没有明显的呕血、黑便和血便的这些症状,所以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它,这种出血称为慢性隐性的消化道出血。它的症状主要是因为贫血而出现头晕、乏力、心慌、面色苍白的表现,易被误诊为心脑血管疾病或者血液系统疾病。最后,我们来概括一下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呕血、呕咖啡色样物、黑便、血便、头晕、乏力、心慌、大汗、面色苍白。"

语音时长03:02''

陆晓娟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2017/12/07收听(27698)

如何鉴别消化道出血?

"首先判断出血的位置,呕血、呕咖啡色样物、黑便,考虑出血的部位靠近上消化道,便血考虑出血的部位靠近下消化道。之后根据出血的部位,通过不同的症状初步判断出血的病因。呕咖啡色样物、黑便加上慢性的上腹痛病史,有服用阿司匹林或者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物,则高度怀疑消化性溃疡。而呕血、黑便、有乙肝病史或者长期大量饮酒,则很有可能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老年患者如果出现呕血、呕咖啡色样物,近半年有明显的消瘦、食欲不振,则需要警惕有没有胃肿瘤。呕血、黑便之前有过剧烈呕吐时,要注意第一次呕吐物中如果没有血,则应考虑是否是由于剧烈的呕吐导致了贲门黏膜撕裂,这种疾病一般预后比较好。如果剧烈腹痛之后,出现便血,很有可能是缺血性肠病,它和心绞痛的机理相似,是因为肠道血管粥样硬化堵塞变细,导致的肠道供血不足,多见于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的患者。如果近期有排便习惯的改变,比如大便变细、排便不尽感等,出现了便血,则应该警惕有无结肠、直肠癌,如果便后滴血,大便本身为黄色成形,则痔疮的可能性比较大。在此提醒两点:第一、如果是45岁以上出现了便血,一定要进行结肠镜检查,因为我们现在的西方化饮食和环境因素,使越来越多的人长结肠息肉,部分结肠息肉在5-10年内有可能发生癌变,而结肠镜检查可以发现结肠息肉,并且可以在结肠镜下将结肠息肉进行切除,这能非常有效的防止结肠癌的发生。第二、建议在体检的时候加上一项检查,大便隐血,它只需要取少量的大便就能做,价格比较便宜,价值非常高。因为当出血量很小的时候,我们的肉眼无法看到血迹,但是大便隐血的检查可以发现,如果它是阳性的,就提示您去做一下胃镜和结肠镜检查。"

语音时长02:57''

陆晓娟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2017/12/08收听(12534)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114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