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看待肺癌形成的原因

2018-07-03 13:37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现代医学认为肺癌发生与吸烟、大气污染、物理因素和化学致癌物质刺激导致基因突变和免疫逃避有关。中医认为肺癌发生由正气亏虚和邪毒内聚导致。正气亏虚主要由于肺部疾病耗损、情志损伤、劳累等所致,而邪毒内聚主要与西医肿瘤发生原因相似。肺癌可以预防,也可以早发现、早治疗。首先需戒烟,烟草在肺癌发生中占主导地位,美国临床调查数据显示,美国烟草销售量与肺癌死亡率成正比。肺癌早期治疗效果较好,如到晚期失去手术机会,预后则较差,因此40岁以上有吸烟史,伴有咳嗽、咯血等症状患者需及时就诊。

分享:

65

相关推荐

02:03

中医怎么看待肺炎

樊茂蓉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2023/09/06播放(27290)

怎么看待甲状腺结节?

到底是怎么去看待甲状腺结节?在临床上当中,经常病人一做体检,就拿单子来,告诉我们有甲状腺结节,需要进行治疗或者需要进行手术。到底是不是这样,我们不是这么认为的。甲状腺结节在临床当中非常常见,特别随着B超普及之后,B超作为体检项目越来越做的时候,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甲状腺结节。保守的估计,可能有20%-30%的人都有结节,不保守估计可能在普遍人群当中,有60%-70%甚至更高的比例都有结节,但是其实仅有5%-10%的人需要治疗。那到底哪些人需要治疗?这就是大夫的职责所系,应该把需要治疗的病人挑出来。第一个,就是甲状腺结节并且有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和甲状腺结节有一定的关系的时候,比如说高功能自主性的甲状腺结节导致甲亢,那我们需要做治疗。第二个,就是当结节是良性的,但是又大于4cm,甚至有明显的压迫症状的,比如说压迫着气管、压迫着食管或者压迫后排神经导致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或者是憋气这些情况,我们需要做手术治疗。第三种情况,就是当我们怀疑病人是甲状腺癌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认真的去鉴别到底是不是甲状腺癌,是不是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假设一个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我们认为这个变化是高危人群,可能需要做一些治疗。那我们怎么样去鉴别甲状腺癌就显得很重要了。就是从患者的性别、年龄、家族史,比如说性别是男的,年龄老小的,家族里面家族史的,或者说结节有既往的头、颈部放射治疗史的,或结节有快速增长、快速长大的,在B超学上的描述明显的,边界不清楚的,或者形态的不规则以及有一些点滴状或者泥沙的钙化,或者说隐含的中断。这些情况我们可能要引起高度的重视,我们就需要进一步去明确结节的性质。说明确不了的,高度怀疑是癌,完全可以考虑做甲状腺穿刺活检,甲状腺穿刺活检就能明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甲状腺癌都是要做治疗。实际上低微的,比较小领域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假如没有转移,没有局部的侵润或者没有一些其它危险因素,我们其实是可以暂时不做治疗,继续观察。所以甲状腺结节就应该是尽可能的合理检查,合理治疗,避免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

语音时长01:13''

夏城东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2017/10/18收听(59998)

中医治疗肺癌的特点

肺癌的治疗强调是多学科的、综合治疗,中医也可以参与到这个肺癌综合治疗当中,概括来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肺癌患者的围手术,围放化疗期,以及靶向治疗期间中医可以参与进去。这些西医治疗不可避免地会给病人带来一些不良反应。比如手术以后,病人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咳嗽。放疗的病人可能会出现放射性的皮肤损伤,出现放射性肺炎。化疗的病人,在化疗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恶心、呕吐以及骨髓抑制。靶向治疗的病人很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腹泻以及皮疹,这些不良反应的话有可能会对患者本身的治疗产生影响。在这个阶段,如果联合中医中药治疗可以减轻这些不良反应,比如说像我们科针对化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我们有院内的协定处方生血汤,针对这个放疗放射性皮炎,可外用制剂,在减轻这些西医治疗不良反应方面能够发挥一些积极的作用。第二个阶段,康复阶段,完成了西医治疗并不意味着病人治疗的终结,因为有一部分病人会在这些治疗以后出现远期的复发或者是转移。长期用中药在患者的这种康复阶段,用中药中医中药来进行这种巩固治疗,就有可能降低患者远期的复发和转移的这种几率。第三个阶段,进展期,也就是晚期。这部分病人或者是出诊的时候就发现已经是晚期,失去了手术这种根治的机会,或者是在术后放化疗以后的一个阶段出现了复发或转移。针对这种进展期的病人,治疗最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综合治疗手段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这个阶段,中医中药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甚至是主导作用。通过中医的综合治疗手段,辩证汤剂,还有一些非药物疗法,比如针刺、艾灸、中医的外治这些综合手段,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用合适的方法,达到目的。

语音时长02:35''

杨国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17/07/10收听(25718)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141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