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性皮炎怎么确诊

2021-09-18 16:29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异位性皮炎是指特应性皮炎,需要专业医生仔细检查、评估后才能确诊。特应性皮炎诊断标准很多,国外标准有两个,但较为复杂,适合学术探讨。国内专家总结的两个诊断标准较适合中国人,同时较简单。由北京大学张建忠教授牵头制定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三条:

1、病程超过6个月的对称性湿疹;

2、存在特应性个人史和家族史,包括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等;

3、血清总IgE升高和(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和(或)过敏原特应性IgE阳性。

符合第一条,另外加第二条或第三条中的任何一条,即可诊断特应性皮炎。

由上海新华医院姚志荣教授牵头制定的异位性皮炎诊断标准包括以下三条:

1、瘙痒;

2、典型形态和部位,屈侧皮炎或不典型的形态和部位,同时伴发干皮症;

3、慢性或慢性复发性病程。

如果同时具备以上三条,即可诊断特应性皮炎。

分享:

161

相关推荐

异位性皮炎是什么

异位性皮炎又称为遗传性过敏性皮炎、特应性皮炎或异位性湿疹,它是一种与家族遗传性、异位性遗传背景相关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伴有血清IgE升高,且易伴有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炎的临床表现不同时期的皮肤损害不一样,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成人期,还伴有并发症。异位性皮炎的主要特征是瘙痒,皮炎在婴儿期分布在面部和肢体伸侧,儿童期以肘窝、腘窝为主。成人期表现为慢性复发性皮炎,个人或者家族的遗传过敏史,次要特征就皮肤干燥,易有皮肤的继发感染,手足非特异性皮炎,可以伴有鱼鳞病、毛周角化等。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细胞增高、血清IgE升高,减少激惹、防止搔抓是本治疗本病的根本原则,避免过度的洗浴,尤其是减少热水、肥皂及消毒剂的使用,洗浴后用润肤剂成为异位性皮炎常规的防护措施,室温不要过热,衣服不要过暖。出汗时尽量做到及时清洗,以防汗液直接刺激作用及汗液内抗原的重吸收,尽量减少环境中的过敏原,例如尘螨、毛、人造纤维及真菌等微生物,对可疑的致敏物质逐一审查进行排除试验取得适宜的食谱。青少年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应受到保护,以使过敏者皮肤免受刺激,局部治疗为主可以外用非激素类药膏,像他克莫司保护皮肤的屏障。

语音时长02:45''

汪晨中日友好医院

2020/03/06收听(57898)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93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