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动脉炎病理表现

2021-04-06 13:30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巨细胞动脉炎也称为颞动脉炎,是累及血管壁全层的肉芽肿性血管炎。巨细胞动脉炎的病理表现为血管壁全层炎症细胞浸润、内膜增生、内层下弹力纤维断裂,显微镜下可看到多核巨细胞,细胞内含有多个细胞核且细胞较大,同时有肉芽肿形成。随着病变进展可出现胶原沉积、纤维化以及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后期可出现继发性血栓。

巨细胞动脉炎病变是跳跃式病变,取活检时并非能够取到有病变部位的血管,所以血管病理表现阴性的患者,不可排除巨细胞动脉炎。临床取检时尽量取较长的动脉,对于病理中阳性发现有较大的帮助意义。

分享:

11

相关推荐

肺结核病理的表现

"肺结核的病理改变,大多可以见到以下三种类型:第一、以渗出为主的病变,表现为充血、水肿与白细胞浸润。早期的渗出病变中有嗜中性粒细胞,以后逐渐被单核细胞所代替,在单核细胞内可见到浸润的结核菌。渗出病变通常出现在结核疾病的早期或者病灶恶化时,也可以见于浆膜结合,当病情好转的时候渗出病变可以完全被吸收。第二、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当大的单核细胞吞噬并且消化了结核菌以后,菌的磷脂成分使大单核细胞形态变大而扁平,类似于上皮细胞,称为类上皮细胞。类上皮细胞聚集成团,中间可以出现朗罕氏巨细胞,后者可以将结核菌抗原的信息传递给淋巴细胞。所以,在其外周经常可以看到较多的淋巴细胞,形成典型的结核结节,为结核的特征性改变。第三、以变质为主的病变,也称为干酪样坏死,经常发生在渗出和增生病变的基础上。如果机体的抵抗力低、结核菌数量多、变态反应比较强烈,渗出性病变处结核菌战胜巨噬细胞后不断增殖,使得细胞肿胀以后发生了脂肪变性、溶解、碎裂,直到细胞坏死。细胞坏死以后又释放了好多的酶类,使得组织溶解、坏死,形成凝固性坏死。在肉眼底下呈黄灰色,质软而脆,像干酪,所以称为干酪样坏死。"

语音时长02:47''

吴建军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2020/05/05收听(11440)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3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