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对儿童有什么危害

2019-01-03 11:27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小儿抽动症对儿童的危害可以有以下四个方面:

1、身体上的危害:因为小儿抽动症伴有很多的抽动表现,频繁的抽动会造成肌肉的疲劳,有时甚至会引起身体的损害,比如说频繁眨眼的时候会导致眼睑的充血、肿胀,频繁的点头也造成颈部的肌肉的僵硬、不适。身体大幅度的动作,比如手肢体大幅度的动作往往会造成碰伤、磕伤等,有时候还容易造成头痛、腹痛,有些孩子会有自残的行为等,这些都对身体容易造成损伤;

2、心理上的影响:小儿抽动症不是精神病,但是小儿抽动症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问题。当小孩患有抽动症的时候,他那些怪异的动作往往会让其他同学觉得奇怪,对他进行嘲笑或者是不跟他来往等等。这种情况下小孩就容易出现自卑、脾气暴躁、不合群等行为,这样就不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

3、学习上的影响:当小儿频繁的抽搐的时候,势必会影响小儿注意力,而且抽动症的孩子很多时候都伴有注意力的缺陷,所以会影响小孩的学习;

4、生活上的影响:频繁的抽动的时候,对生活也会造成一部分的影响,比如不停地手抖就会影响小孩拿东西或者是操作,比如写作业等。还有就是语言上的抽动,比如说发声性的抽动,就会影响孩子的饮食、喝水等,对生活造成一些功能障碍。所以抽动症对孩子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一些反复发作的孩子,还是需要进一步治疗的。

分享:

334

相关推荐

儿童抽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关于儿童抽动症的原因,是很多家长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首先,它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带来的问题。现在的研究发现,在中枢神经有关的结构方面,包括基底节,(大脑左右侧的联系)包括在丘脑等部位,都表现出了一些结构方面的异常,这些是抽动症发生的病理解剖基础。一些因素会引起抽动症的症状加重,通常比较常见的一些原因是我们国家现在教育压力非常大,很多孩子是由于长期的压力带来的问题。小朋友可能在幼儿园阶段发生抽动症的几率非常高,一般到了小学,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阶段,发病率逐渐地高起来,过度的疲劳或者精神的刺激都有可能会加剧。在临床上发现有很多孩子在出现感冒、发烧或者一些感染性疾病的状况下,非常容易出现症状的波动。在这里需要解释的是一过性症状的波动并不意味着病情的复发,或者一定是疾病的加重,而是在一个疾病慢性发展的过程中,某一个特定的阶段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进去一块石头会起波澜一样,这块石头投进去之后,波澜会慢慢的消退。所以,如果刚发生的一些症状的波动,能够找到比较明确的、比较常见的刺激因素,过些日子就会缓解,没有必要过度的维持紧张,有些时候以观望为主。"

语音时长03:03''

孙克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2018/01/11收听(26488)

儿童抽动症如何治疗?

抽动症的治疗,西医主要是采用一些精神科的药物,例如氟哌啶醇、硫必利,目前还有阿立哌唑等等。这些治疗往往随着病程的延长,以及孩子体重的增加,要逐渐的慢慢加量,不能突然停药,大概有70%的有效率。在临床上见到突然停药以后抽动非常严重,由于这些药都是精神科的药物,家长的顾虑比较大,临床上主要是主张用中药治疗,根据每个孩子的体质,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治疗。临床上最常见的第一个是脾虚肝旺型,这种孩子往往表现这面黄肌瘦,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采用健脾平肝的方法治疗。第二个大类型是肝火旺型,肝亢风动,这种孩子往往是平时过食肥甘厚味,导致肝火比较大,往往表现为抽动的比较有力,大便干燥,舌苔表现为黄厚,舌质红,脉弦数,采用清泻肝火、镇肝熄风的方法治疗。第三个是阴虚风动型,患儿往往抽动比较长的时间,表现也是比较瘦,舌质红,苔少,脉弦细,这种往往用滋阴潜阳、平肝熄风的方法治疗。第四个类型是痰火比较旺盛,痰火扰神,这种往往是出现一些秽语,临床症状比较多,伴有焦虑、强迫等,临床上采用清热化痰、宁心安神的方法治疗。第五个是心脾两虚型,这种孩子也不少见,表现为多梦、睡眠困难,甚至表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往往采用健脾养心的方法治疗,临床上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语音时长02:31''

于作洋中日友好医院

2017/07/10收听(85389)

儿童抽动症怎么治?

"儿童抽动症,根据最新2017年颁布的国家的专家共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精神类的药物,还有心理行为干预等方面的治疗。在我们国家,中医治疗是非常有特色的,特别是对于发病时间不是特别长,有一种类型现在在临床上称为一过性的抽动障碍,是指病程不到1年的,这种通常临床上医生会建议先观察,是指暂时不需要运用一些精神类的药物进行干预,因为副作用相对比较大。但是,有些家长非常困惑,孩子要不要治疗?结合临床的一些实际需求,综合考虑各种治疗方法,一般在发病的早期、短期发病的或者症状不是特别严重的,所谓的症状不是很严重,主要是指是否影响到学习、生活、社交,如果这方面的影响没有特别大,不考虑用西药治疗的情况下,通常最保守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心理行为干预,会有专门的心理医生为孩子提供这方面的干预。另外,在中医治疗里,最安全的是推拿手法的治疗,对于一些轻、中度的症状缓解非常有效。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治疗方法是针灸治疗,一般家长会担心孩子本身胆子比较小、比较敏感,针灸治疗是否会对孩子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特别选择一些非常细的针具,用进针速度非常快的一种“飞针”治疗技术,可以大大的缓解孩子针刺过程中的疼痛、心理的恐惧,针灸治疗也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所以,在临床上中医治疗会组合应用,包括推拿、针灸。在针灸里面,还会补充一种(皮肤针)用耳针治疗的方法。在必要的情况下,会联合中药治疗,对于一些比较难治、病程非常长、反复的,也会介入一些相关的西医西药治疗,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语音时长03:26''

孙克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2018/01/12收听(4591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33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