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是什么

2020-05-09 16:45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浅表的感染性皮肤疾病,大多数可以采用局部用药。针对不同病原体可以将外用抗菌药物分成抗细菌药、抗病毒药、抗真菌类药物和抗寄生虫药。外用抗细菌药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1、选择不经常或不作为全身使用的抗细菌药,比如多粘菌素、杆菌肽、新霉素、莫匹罗星、夫西地酸等;

2、选择外用的不致敏抗生素,比如以前普遍使用磺胺类药物就因为容易出现局部接触性皮炎,或系统吸收以后引起的光敏感性皮炎而摒弃不用;

3、具有广谱的抗菌性,而且对常见的致病菌要敏感;

4、外用时对局部没有刺激作用;

5、结构稳定,不受温度变化,如果在日光暴晒下,抗菌活性不易被皮肤组织代谢所破坏。

外用抗生素药膏还根据剂型不同分为溶液型、软膏型和凝胶型,在临床的应用要根据感染的性质、部位、皮损的形态选取相应的剂型。

分享:

221

相关推荐

抗菌药物如何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是老百姓最熟悉,也是最容易被滥用的药物,所以安全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我国乱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已经非常的严重,引起的社会危害也是非常的明显。最严重的问题是会引起细菌的耐药性,这将造成人类面对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所能选择的有效药物日益的减少。抗菌药物容易引发各种不良反应。在国家公布的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由于抗菌药物引发的概率是药物中最高的。滥用抗菌药物,还可能导致二重感染,它使口腔、呼吸道、肠道等等部位的正常的寄生菌全部都变成趁虚而入的致病菌。安全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应该做到三不原则:一、不自行购买,抗菌药物是处方药物,病人不要自己做主,有病一定要去医院就医,如果需要用药,医生会为病人开具抗菌药物;二、不主动要求,抗菌药物是用来对付细菌的,所以要在确定细菌感染时才有疗效,这需要专业的诊断。例如大部分的感冒,其实不是细菌感染,而是病毒所引发,抗菌药物对病毒没有作用,因此不要主动的要求医生开具抗菌药物;三、不随便停药,抗菌药物的治疗是针对不同的细菌和目的,有一定的疗程,一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来治疗,要自觉按时按量来服用,维持药物在身体里的足够浓度,完成足够的疗程,以免细菌产生耐药性。"

语音时长02:22''

李颖武汉市第三医院

2018/05/08收听(28918)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46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