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上吐下泻怎么回事怎么办

2021-02-24 18:24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孩子出现呕吐、腹泻,通常提示有消化道的疾病,需要根据对因以及对症两方面进行治疗,具体如下:

一、对因治疗:感染因素导致的较为常见,不同季节孩子消化道感染的病原可能不同,比如秋冬季节,病毒感染更常见,如常见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孩子一般会有上吐下泻。如果是夏秋季节,孩子通常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比如孩子吃的不合适、不干净,或者吃了变质、腐败的食物,容易细菌感染,像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等,常会引起孩子上吐下泻。所以孩子出现感染性腹泻,要针对病原处理,病毒感染通常不需要特别处理,只需针对细菌感染做相应的抗感染治疗。抗感染治疗有助于缩短孩子病程,但抗病毒的药可能没有意义;

二、对症治疗:

1、腹泻:要针对孩子相关的表现做处理,比如腹泻,可以积极地对症止泻治疗,可以使用胃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益生菌都有助于止泻;

2、呕吐:通常不需要特别地进行止吐治疗,只需给孩子提供流食,等待孩子的呕吐自行缓解即可,一般1-2天可能自行缓解;

3、脱水:需特别注意避免孩子脱水,因为孩子上吐下泻时比较容易出现脱水,所以需要保证孩子的入量,避免脱水,此点较为重要,因为脱水相对较为危险;

4、非感染因素:也有些孩子可能因为非感染因素,比如因为受凉出现上吐下泻,这时需要对症止泻治疗,有助于孩子症状的缓解。

分享:

68

相关推荐

2岁宝宝上吐下泻怎么办

"宝宝的腹泻,是宝宝常见的一种疾病,大多数在2岁以下的小儿,以6-10个月的宝宝最为高发。腹泻的高发期,发生在每年的6-9月,是夏季腹泻,以及10月到次年的1月,为秋季腹泻。夏季腹泻,由细菌感染导致,包括有呕吐及黏液便,但是这时候大便多伴有腥臭。而秋季腹泻,都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稀水样便、稀糊样便,这样的大便多没有腥臭味。急性腹泻的发病率仅次于急性呼吸道的感染,如果不能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引起比较严重的问题。轻型的腹泻或者拉肚子,每天宝宝大便次数是3-5次,为黄色或者绿色,稀糊样或者蛋花汤样,常见大便的颜色,可为白色或者黄绿色的奶瓣,有泡沫、有酸味,偶尔可能会有恶心或者呕吐。但是宝宝的症状比较好,体重下降比较轻,大多没有发烧,也没有明显脱水的症状。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可能是由于进食不当、消化不良,或者腹部受凉所导致的非细菌性拉肚子。如果出现宝宝的腹泻症状三天不见好转,出现呕吐的次数及腹泻的次数增加,或者有频繁呕吐,明显的口渴,不能正常饮食,或者伴有发烧、大便带血等症状,说明宝宝可能患有了感染性的腹泻,也就是细菌性或者病毒性的腹泻,这时候就需要妈妈带着宝宝去医院进行及时的救治。"

语音时长01:57''

张广东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2018/05/25收听(79158)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105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