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有药可治吗

2023-03-20 13:13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大部分小脑萎缩的疾病,不可以治疗,只有少一部分,可以通过功能代偿而恢复。

小脑相关的疾病,常见于遗传相关的疾病,比如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这些患者都可以在比较早的年龄出现小脑萎缩,而且萎缩会进行性加重,最后影响走路不稳,甚至瘫痪卧床。在老年群体中,有一个比较代表性的病叫做多系统萎缩症,是指头部累及多个系统的萎缩,其中包括小脑萎缩,常表现为走路不稳、共济失调。这些疾病治疗起来都很困难,因为一类属于遗传相关性疾病,另外一类属于变性性疾病,这些疾病都是逐渐加重,而且没有特效药的治疗方法,因此治疗效果都不好。

只有少一部分的疾病可以治疗,比如脱髓鞘病,比如外伤性的或者是血管性的小脑梗死等,这些病变可以通过治疗去改善。但是如果形成小脑萎缩,萎缩这一部分的脑功能照样还是不能恢复。所谓的改善是通过治疗,减少损害的发生,或者是让其他部位的脑功能来代偿已经萎缩这部分小脑的功能,从而起到治疗的效果。

分享:

57

相关推荐

小脑萎缩吃什么药

"小脑萎缩可以口服中药参茸健脑胶囊或聪脑益智胶囊,西药有他替瑞林。他替瑞林是合成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除内分泌作用外,还可以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使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血清素的神经系统活性化,提高运动活性,改善共济失调步态,保持觉醒,改善抑郁情绪。但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特性是在体内快速代谢降解,作用时间短,产生内分泌作用,胃肠道不易吸收也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而他替瑞林克服了这些缺点。药理学研究显示,本品经由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强而持久的多重作用,表现为兴奋作用比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强10-100倍,作用持续时间比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长约八倍,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的亲和率约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1\/11,带来的内分泌作用却比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弱很多。他替瑞林不是从根本上治愈共济失调,而是针对病症的治疗,也就是他替瑞林能够缓解症状,缓解小脑萎缩的过程,平衡激素含量,在服药期间恢复运动功能,但是对于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哺乳期妇女都要慎用。"

语音时长02:39''

赖光辉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020/04/23收听(28204)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122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