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2020-12-22 15:39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目前急性胰腺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主要包括内治法和外敷法,具体如下:

1、内治法:首先要明确本病是在急性期还是恢复期,急性期以肝胆湿热型最常见,一般是由于患者暴饮暴食或饮酒之后,引起中上腹持续性疼痛。患者疼痛比较剧烈,而且上腹拒按,即不让别人接触,否则会感到疼痛。并且大便干结,小便黄,可表现为深黄或木黄,嘴巴气味比较重,有口臭,舌苔比较红,苔滑腻。对于这一类的急性胰腺炎,中医主要是运用茵陈汤和龙胆泻肝汤加减,即通过不同的证型加减。在服用时应注意该药并非长期服用。因为中医讲究同病异治,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症状会改变,故需要通过辨证论治重新调整药方,或者是要重新配伍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在恢复期患者正气将复,但是脾胃已经损伤可表现为饱胀,特别是进食之后会比较明显,胃口不开,甚至有恶心的感觉。此时舌苔不黄,变成白腻。同时需要服用疏肝的药物,不能留瘀,所以一般会选择柴芍六君子汤加味治疗,

2、外治法:常见的是通过中药灌肠,如生大黄灌肠,从而有效地防止肠道菌群的移位、保护肠功能、防止肠功能衰竭。此外可以通过灌胃保护肠功能,以达到治疗胰腺炎的效果。如果患者表现为腹胀、腹腔积液渗出比较多,可采取芒硝外敷的方法。

分享:

307

相关推荐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胰腺炎的治疗是中和治疗。包括抑制酸分泌,控制胃酸分泌,可以减少胰腺的分泌。抑制胰腺本身的分泌,包括用生长抑素控制胰腺的分泌。抑制胰酶的活性对胰腺炎也有一定的帮助。再就是针对性的治疗,包括胰腺炎本身疼痛,可以用止疼的药物。一般临床上对于止疼来说,医生是相对保守的。因为有些疼痛,没有明确原因的情况下,盲目的用止疼药物会掩盖病情。但是像胰腺炎,一旦诊断清楚,止疼药物是有需要用的,推荐的是杜冷丁,但是不要用吗啡。因为吗啡可以对乳头括约肌是有一定的收缩作用的,妨碍胰液的进一步排出,这样对病有一定的副作用。另外就是营养支持治疗。胰腺炎的营养支持治疗是非常的重要。因为在胰腺炎的一段时间内都不能吃。营养支持治疗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静脉营养,一个是非静脉营养,也就是肠内营养。在早期肯定是用静脉营养,一旦肠功能有所恢复,可以听到肠鸣音,病人能有肛门排气,腹胀的表现也有好转。7天以后可以上空肠营养管,把营养管插在内镜下,插到十二指肠乳头,从营养管内打营养液。这样对胰液的分泌影响比较小,又能保证营养供应。肠内营养比静脉营养有好处,因为营养比较均衡,而且又是经过肠黏膜吸收。肠道绒毛不会发生萎缩,长期用静脉营养,肠绒毛没有发挥它的作用,时间长了会发生萎缩,对以后的病情恢复是不利的。如果有条件,在相对早期做肠内营养,就推荐引用肠内的营养。早期胰腺炎需要大量补液。因为早期胰腺炎液体上缺失的,液体供应一定要充足。胰腺炎一般情况下是需要用抗生素。除了抗生素以外,胃肠减压也是很重要的。胃液是酸性环境,可以刺激胰酶分泌,把胃液引流出来以后,可以减少对胰腺的刺激。胰腺炎早期肠功能是没有恢复的,不排气排便。如果不把胃肠里面的液体引流出来,病人会感觉到明显的腹胀、腹痛,症状加重,引流出来会减轻症状。如果出现很明显的腹腔内的问题,包括腹腔积液、腹腔内的感染,可以考虑做透析治疗,包括腹膜透析、血透。把炎性因子置换出来,对病情恢复有一定帮助。如果所有的内科治疗都没有效的情况下,而且又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感染,就需要外科来干预了。"

语音时长05:23''

韩峥武汉市第三医院

2018/05/24收听(76860)

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法有哪些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首先要强调,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必须住院治疗。急性胰腺炎中的重症胰腺炎,其病死率还是挺高的。急性胰腺炎住院以后,首先要采取禁食,不能吃东西,不能喝水,严重者还要进行胃肠减压。另外要及时的给上生命指征的监护,比如心电图、呼吸、血压、体温等监测。在治疗方法上,要迅速地给予静脉输入液体,叫限制性液体复苏。另外要给予抑制胰酶的药物,像加贝酯、乌司他丁等药物,另外还要给予逆酸的药物,通过逆酸间接地抑制胰酶的释放,能够控制病情。对于水电解质的平衡,治疗也很重要。如果合并了感染,要选用抗生素。除此之外,要根据诱发的不同的原因,也可以采取其它的治疗方法,是胆源性的胰腺炎,可以通过ERCP取出胆道结石。高脂血症胰腺炎,血脂很高,可以通过血液滤过,来清除体内大量游离脂肪酸。如果出现了并发症,腹腔内大量的胰液积聚,可以通过腹腔引流。出现了脓肿、坏死,可以开腹,清除坏死物质。当胰腺炎坏死,出现重症化的时候,或者有脓肿,内科治疗效果不好的时候,还要借助外科手术进行治疗。中医、中药的治疗方法,目前也逐渐的被临床医生所认可和接受。"

语音时长02:08''

杨国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8/05/03收听(15220)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14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