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史

2022-10-25 15:10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史可以看作一部肿瘤精准治疗的发展史,20年前致死率接近100%的疾病,现在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已经逐步进入慢性病的范畴。早期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可以采取手术治疗,但是不少患者属于中晚期不适合直接手术,更糟糕的是化疗和放疗对胃肠道间质瘤没有疗效,因此在2000年之前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等同于绝症。

2002年,美国FDA批准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彻底改变了这些患者的命运。50%以上的患者肿瘤在用药以后明显缩小,中位的生存期一下提高到了4-5年,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但是与其他靶向药物类似,伊马替尼也面临着耐药的问题,一半左右的患者会在2年之内出现疾病进展,为了解决这些耐药问题,科学家们后来又找到了新的靶向药,包括二线的靶向药物舒尼替尼和三线的靶向药物瑞戈非尼,解决一部分耐药问题,但是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进化和基因突变模式非常复杂,同个耐药的患者体内有可能同时存在多个不同的肿瘤。

对于转移的晚期患者,可能每个转移灶的肿瘤突变都不一样,因此急需广谱能抑制更多KIT/PDGFRα的靶向药物。2021年3月新型的靶向药物瑞派替尼在中国获批,用于晚期胃肠道间质瘤四线治疗,这是我国首个上市的广谱型的KIT/PDGFRα抑制剂。

分享:

73

相关推荐

什么是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间质瘤是来源于胃肠道的一种间叶细胞的肿瘤,起源于Cajal细胞,通常发生在胃和肠,有可能会发生贲门、直肠或者是腹膜后,这相对少见一点。最常见的转移是肝转移或者腹腔转移。男女的比例是相似的,有很多间质瘤表现在终身不发病,比如胃的间质瘤2公分以下不建议手术,2公分以上要处理。真正发病的可能20%-30%。软组织肿瘤好发于四肢、体表、躯干,首先是体检,要检查质地是否硬、大小有没有大于5公分、近期有没有增大、是否推动、位置位于体表皮下还是筋膜下、在肌肉里面位置比较深、比较固定,还是比较活动。另外要通过B超、CT检查,特别是要强调CT检查,因为有些体表的软组织肿块很容易当做良性肿瘤就切除了。由于没有术前的影像学资料,病理诊断发现是恶性肿瘤,要进行下一步的补充扩切或者补充放疗,会给后续的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肿瘤长在什么位置,没有术前的影像学资料,就无从考据。另外有条件的可以做PET-CT,了解软组织肿瘤有没有发生转移、多发。来当地或者到医院骨科、软组织科就诊,还要进行细胞穿刺,大概有80%-85%的准确率,可以明确是良恶性的结果。如果细胞学不能定型的话,还可以进行粗针组织学穿刺,明确病理诊断。"

语音时长02:04''

王春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2018/04/20收听(54614)

胃肠道间质瘤的外科治疗

胃肠道间质瘤发病率逐渐升高。但其治疗的规范指南和推广均落后于胃肠癌。比如今年国内CSCO才发布第一版的诊治指南。手术治疗依然是胃肠道间质瘤最关键,也是最有可能...

张成海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2020/10/30阅读(4932)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228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