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怎么分度好

2019-07-25 17:38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临床上把龋损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是根据龋损和牙髓的接近的程度来进行区分。总体根据牙神经远近程度,结合缺损状况进行判断,一般浅龋预后比较好,中龋也还可以,深龋可能就需要进行根管治疗干预,所以有龋损不管分度如何,尽早就诊或定期来做口腔检查,能够早期发现龋损,具体如下:

1、浅龋:指牙釉质的龋损,离牙神经非常远,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牙釉质龋损分度是比较好的,也就是说它不容易有后续问题。牙釉质龋损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牙齿表面可能有一些发白,脱矿后引起的发白,这些牙釉质缺损非常小,或者基本上没有缺损,这是浅龋;

2、中龋:离牙神经会更近一点,也就是龋损的范围已经从牙釉质进入到牙本质表层或者比较浅层部位,但离牙神经还有一段距离,这个时候因为到牙本质,所以会有一些反应,比如受到冷、热刺激反应,或牙齿由于着色会有发黑,会形成相对比较大的龋洞,对于中龋一般来说进行垫底或进行直接充填治疗;

3、深龋:分度相对不好的就是深龋,深龋离牙神经就非常近,离牙神经近,那就会考虑到牙神经的状态,牙髓处于一种能够自我修复的这样的状态,对于深龋来讲进行充填治疗就可以。但如果由于龋损离牙神经非常近,也有可能牙髓会处于相对不太好状态,在这种不太好的状态可能会往两条路发展:一条路可能自我修复,恢复到原来正常状态;另外一条路可能就是进一步恶化,导致牙髓发炎。对于深龋的治疗,相对来讲会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如果往不好的方向发展,就要进行根管治疗,如果能往好的方向发展就进行充填治疗。

分享:

34

相关推荐

什么是龋齿?

龋齿也就是龋病,俗称虫牙、蛀牙,龋病的患病率是非常高的,世界卫生组织把龋病、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并称为是人类最需要克服的三大疾病,它的分布非常广,是人类口腔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的病因现在有很多,一般来说是四联因素,第一个需要有细菌去侵蚀蛀牙,还有一个就是需要宿主,有些牙齿容易得虫牙,比如牙齿的窝沟点隙或者是两个牙齿邻接面之间非常难清洗,还有一个就是口腔的环境。口腔环境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指食物,有些人喜欢吃糖,他就比较容易得虫牙。其实我们所说的糖并不是单纯包括吃的糖,还有一些比如牛奶,还有一些饼干它的含糖量也非常高。除了食物以外还有一个就是唾液,唾液它有很好的防龋效果,但是有些老年人的唾液腺萎缩,造成了唾液量非常少,或者是口腔恶性肿瘤的病人做过放化疗以后,他的唾液量分泌非常少,这个时候就非常容易得虫牙。最后一个是时间,即使你有了以上三个因素,也需要有长期的时间去作用到牙齿,它才会得虫牙,一般至少得1到2年才可能从一个健康的牙齿发展为成一个虫牙。龋病的治疗目的就是恢复原来的形态和功能。一般来说,临床上现在做的就是一种充填术,把原来的龋坏组织去除干净,再用人工的材料去恢复它的外形和功能。过去用的银汞,现在都是用一些树脂材料,这样更自然更美观。

语音时长01:55''

曾志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2017/12/05收听(45380)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17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