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塞症状

2019-11-24 16:41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腔隙性脑梗塞发生原因是长期动脉硬化所造成,与长期有基础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相关。

长期慢性疾病造成对血管的损害,动脉硬化发生,很多小血管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导致闭塞,造成脑的小梗塞灶,即腔隙灶。腔隙灶的血管细、病灶小,所以对脑组织的影响相对比较少,造成的临床症状相对比较局限、比较轻。有的病人仅出现上肢麻木或者手麻木、偏身麻木、单纯手无力。

症状比较局限,也比较轻,可能是偏身的、很轻的无力。腔隙性脑梗塞病人除治疗脑梗塞本身之外,主要是干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针对这些疾病治疗就可以明显缓解症状,从而可以预防再次脑梗塞的发生。

分享:

5

相关推荐

腔隙性脑梗塞症状

"腔隙性脑梗塞是临床和生活当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医学名词,所谓腔隙性脑梗塞是指梗塞面积在1mm-3mm左右的小灶的缺血病灶,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脑梗塞类型,约占所有脑梗塞发生几率的20%-30%.对于腔隙性脑梗塞,多是由于毛细血管闭塞所引起的小灶缺血坏死。腔隙性脑梗塞在颅内可以多发,根据腔隙性脑梗塞发生的位置可以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绝大多数病人没有出现不适的感觉,少数病人腔隙性脑梗塞发生在功能区域或者脑干、小脑的部位,可能会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比如发生在大脑的腔隙性脑梗塞可能出现一侧肢体的活动不灵、偏瘫、失语、感觉障碍、感觉减退、肢体的半身麻木等的相应症状。发生在小脑,可能出现走路不稳、偏斜、眼球震颤等相应的临床表现。对于发生在脑干的腔隙性脑梗塞,可能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对于老年病人发现腔隙性脑梗塞,存在动脉硬化,年龄大于60岁以上,可以预防性地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比如阿司匹林、波立维等。还应当严格的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将血压降到140/90mmHg以下,积极的治疗降血脂,可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加重。对于有糖尿病的病人可以进行饮食的调节,必要时可以口服胰岛素或者是降糖药物来进行降糖。"

语音时长02:11''

柳羲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2018/04/08收听(41172)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4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