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乙醇戒断综合征,有何表现

2023-12-28 15:12阅读:

手机浏览

乙醇戒断综合征是一种因长期酗酒后突然停止饮酒而引发的神经系统症状。这种戒断综合征通常发生在酗酒者停酒后数小时或数十小时后,特别是在交通事故等意外状态、急性感染、外科手术等情况下不得不停用酒精饮料的情况下。乙醇戒断综合征的表现包括震颤、感知紊乱、抽搐发作、震颤谵妄等。

1、震颤:患者表现为在早晨出现粗大的震颤,于饮酒后可消失,如果继续戒酒则震颤加重,可同时伴有易激动、厌食、失眠、面及结合膜充血、多汗、恶心、无力、心跳及呼吸增快、收缩血压增高等;

2、感知紊乱:患者出现感知紊乱,表现为噩梦、错觉,常出现视觉性幻觉,每次出现数分钟,可持续数日。如为听觉性幻觉,则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可历时数周甚至数月,患者有时可伴有妄想;

3、抽搐发作:通常发生在戒酒后48小时内,有时可发现为低血糖引起的抽搐发作,应遵医嘱补充葡萄糖;

4、震颤谵妄:为最严重的戒断综合征,通常发生于患者戒酒后2-3天内,可以持续数小时至数天。患者表现为激动不安,伴有粗大震颤、定向力丧失、思维及语言错乱,还可出现妄想、错觉及幻觉。此外,患者可伴有发热、多汗、心动过速等。此类型的死亡率高达15%。

参考资料:[1]邵鹏编著,神经内科常见病诊疗精要,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06

分享:

90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35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