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良性一般能活多少年

2020-04-02 16:43阅读:

手机浏览

  如果是良性的嗜铬细胞瘤,可以采取手术切除,通常不会影响患者的寿命。

  嗜铬细胞瘤是源于神经外胚层嗜铬组织的肿瘤,会导致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量增多,进而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嗜铬细胞瘤还可能导致低血压、低血糖性休克,而且对于心脏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嗜铬细胞瘤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和手术切除。如果是良性的嗜铬细胞瘤,手术切除后通常不会影响患者的寿命。如果是已经发生转移的恶性嗜铬细胞瘤,严重者可在数月内死亡,少数可存活10年以上,5年生存率约为45%。

  由于嗜铬细胞瘤具有多发性、复发性的特点,因此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如若发现异常,可以及时处理。

分享:

50

相关推荐

良性肺结节能活多少年

  良性的肺结节通常对患者寿命没有明显影响,患者只需定期复查即可。良性肺结节相对较小,通常直径小于6mm,常见于肺炎性假瘤、肺硬化性血管瘤、肺结核球等疾病,也...

金明华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2020/04/13阅读(3073)

良性脑膜瘤手术后可以活多少年

"良性脑膜瘤手术后通常可以生长期生存,达到治愈的目的。因为良性脑膜瘤肿瘤的生长速度比较缓慢,肿瘤有包膜,与周围的脑组织边界比较清楚,通过手术都能够比较容易做到全切除肿瘤。良性脑膜瘤手术如果能够做到全切除肿瘤,术后肿瘤一般也不会复发,恶性患者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可以长期生存。但如果是肿瘤恶位于颅底等深部位置时,肿瘤可能和周围的血管神经粘连的异常紧密。如果手术时没有丰富的经验,有可能没有办法做到肿瘤的全切除,进而肿瘤术后就会出现复发。如果是手术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患者也可以长期生存,但是肿瘤仍旧会复发,患者就会经历第三次、第四次手术。复发之后肿瘤还可以再次行手术切除,但是再次手术之后的难度风险也会增大。如果是手术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比如损伤大血管、脑干等重要组织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恶昏迷、偏瘫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通常患者在术后不久就会死亡。脑膜瘤术后的早期要注意严密观察,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的变化、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并发症要观察及时处理,比如患者体温升高、肺部出现感染症象或消化道出血,要做相应的治疗和检查。注意脑膜瘤术后的病人一个月后一定要到医院进行随诊复查,一定要注意复发情况。"

语音时长01:45''

郭致飞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20/07/06收听(43050)

肝硬化能活多少年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早期肝硬化的症状比较隐匿,一般不会引起患者的注意,肝功能可以显示出有轻度的异常,但是病情不是很严重,当进入肝功能衰竭的失代偿期,患者会呈现食欲不振、乏力、腹泻、脾肿大等明显体征,此时肝功能已经遭到严重的损害,随着病情的加重,肝细胞受损加剧,如果还不及时治疗,有可能会转化为肝癌,可能导致直接死亡。虽然肝硬化是严重的肝病,是由于各种病因及诱因所导致的肝脏慢性弥漫性或进行性纤维性增生病变,但是肝硬化它不是绝症,如果肝硬化患者早中期积极进行科学治疗,是能够使肝脏重焕活力、恢复健康的。既然我们没能禁止肝硬化的产生,那我们就必须要禁止肝硬化的发展,即使肝硬化了也不能失望,要把握好治疗的机会,积极地去治疗,大多数肝硬化患者能够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能活十几年、几十年,有些患者肝功能稳定,肝硬化代偿期的患者从工作和自理能力,生活质量上来说和正常人差别不大。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如果进行治疗,肝硬化不再持续发展,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阴性,这是肝硬化最好的状况,可以正常的工作,这种状况的生活质量生命周期较高,可能活上70岁-80岁。对于患了肝硬化能活多久这个问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身的情况来看,如果身体好,注意休息和调节,活很长时间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当然如果不积极治疗,产生消极的心理,只会使病情加重了。"

语音时长02:37''

张珣武汉市第五医院

2018/03/27收听(41878)

腰椎管狭窄一般能活多少年

  通常腰椎管狭窄不会影响人的寿命。腰椎管狭窄属于慢性疾病,大多是由于腰椎管内骨质异常导致椎管狭窄造成神经或脊髓压迫,临床常为表现腰部疼痛、下肢疼痛无力和间歇...

李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020/04/23阅读(4679)

脊髓炎一般能活多少年

  脊髓炎的生存期取决于脊髓急性损害程度及并发症情况,故生存时间不一。脊髓炎是各种感染后引起的脊髓横贯性炎性病变,多急性起病,以胸髓受累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损...

王宇中日友好医院

2020/04/27阅读(3905)

脊椎炎一般能活多少年

脊椎炎患者能活多久不可一概而论,需要结合具体疾病情况。单纯的脊椎炎一般很少危及生命,患者可维持正常生存期。如果因为脊椎炎导致脊髓神经损伤,可能会造成功能障碍,...

徐海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2020/04/27阅读(3542)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