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

2020-06-02 13:58阅读:

手机浏览

  介入治疗技术是指在现代影像学技术引导下,将细径导管或治疗探头经皮引导至病变或接近病变的部位对外科疾病实施治疗的微创技术和方法,其具有创伤微小、操作简便、定位准确、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非常可取的外科疾病补充治疗手段。

  一:介入治疗根据介入途径分为血管内介入治疗和血管外介入治疗两种方法。

  1、血管内途径介入治疗技术包括:①经导管血管内药物灌注术②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③经导管动脉栓塞术④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型术⑤经皮血管内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⑥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⑦经皮血管内支架置放术⑧经皮血管内异物和血栓取出术⑨心血管瓣膜成型术等。

  2、血管外途经介入治疗技术包括:①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外引流术②经皮胆管球囊扩张术③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④微波组织凝固术⑤射频消融术⑥超低温冷冻消融术⑦经皮无水乙醇注射疗法⑧恶性肿瘤的电化学治疗⑨腹腔内积液穿刺置管外引流术等。

  二:血管内途径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

  1、经导管血管内药物灌注术:经血管将治疗药物直接灌注进入治疗靶器官组织,能显著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延长药物与病变组织的接触时间,达到发挥药物最大效能,减少药物副作用的目的。常应用于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治疗,局部血栓溶解和痉挛性血管疾病扩血管治疗,恶性肿瘤的辅助化疗。

  2、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常用于不能切除肝癌的辅助治疗,但门静脉主支或主干有癌栓、脾脏肿大伴功能亢进及肝功能较差者慎用此方法。

  3、经导管动脉栓塞术: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出血、肝脾肾腹膜后骨盆外伤性出血、呼吸道咯血,也可用于脾功能亢进、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或动脉瘤的治疗。

  4、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型术:主要是配合血管内支架治疗血管狭窄。

  5、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主要用于顽固性腹水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治疗,也可用于肝移植术前暂时性门静脉减压治疗。

  6、经皮血管内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临床上主要采用①经皮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适用于长期性规律性动脉内灌注化疗治疗各种实体性肿瘤如肝癌肺癌及肝脏转移性癌肿;②经皮肝门静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主要用于少血供型转移性肝癌的门静脉化疗,经门静脉输入非化疗药经门静脉行胰岛细胞和肝细胞的肝内细胞移植以治疗糖尿病及终未性肝病。

  三:血管外途径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

  1、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外引流术:主要治疗梗阻性黄疸,常用于肝门部胆管癌术前治疗,期望能减轻黄疸,改善肝功能,提高手术安全性;也可对晚期不能手术的病人进行姑息性治疗。

  2、经皮胆管球囊扩张术:主要用于治疗胆道良性狭窄。

  3、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胆管狭窄。

  4、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式微波组织凝固技术和射频消融术:适用于不能手术的肝胰脾肾等实质性器官的癌肿及腹腔内实体肿瘤的治疗。

  5、冷冻外科消融术:多在开腹手术过程中直视下将冷冻探头插入实体肿瘤中进行超低温冷冻治疗。

  6、B超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术:主要用于治疗不宜手术的肝癌,也可用于治疗肝囊肿、肝血管瘤、直肠癌、乳腺癌术后复发等。

  7、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电化学治疗:主要用于治疗转移性肺癌和肝癌。

  8、经皮穿刺腹腔内脓肿和局限性积液置管引流术:治疗腹腔脓肿局限性腹腔积液大的胰腺假性囊肿以图避免开腹手术。

分享:

6

相关推荐

内镜外科技术及临床应用

内镜外科技术是现代微创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将内镜通过人体自然对外通道或人工建立的通道送达人体内病灶处,在内镜直视下或联合X线透视或超声介导使用内镜手...

王纯忠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0/05/29阅读(4223)

治疗近视眼的最新技术

近视手术目前分为角膜激光手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而最新技术是激光飞秒手术。激光飞秒手术分为全飞秒和半飞秒,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相差很大!具体有什么不同可以往下看...

王晓媛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3/01/12阅读(4249)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