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哪个季节更容易波动

2021-12-24 10:13阅读:

手机浏览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冬季更容易波动,导致血糖升高。这是因为寒冷的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使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肝糖输出增加,肌肉对葡萄糖摄取减少,血糖代谢减慢,从而容易引起血糖升高。此外,天寒风凉,人体活动量减少,能量消耗少也会使血糖升高。冬季气温下降,出汗减少,容易导致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加,人们食欲大增也是血糖升高的因素之一。

所以在冬季到来之前,应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做好防冻保温,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1、常规检查:入冬前应做一次全面常规检查,如生化、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等,利于掌握病情,及时发现身体异常,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2、运动:避免不良情绪,积极参加各种文娱活动,合理安排运动。适当运动可以提高机体抗寒和抗病能力,也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对调节血糖、稳定病情十分有益。患者可根据自身选择适当的运动形式;

3、饮食:坚持合理均衡饮食,做好饮食控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制订科学的饮食方案,少食多餐,少吃高热量、高脂食物。有饥饿感者可增加副食,如豆制品、乳制品,多吃新鲜蔬菜,以满足机体需要;

4、保暖:做好四肢保暖,及时添加衣物,同时应特别注意脚的保暖和保健,可在睡前用40℃左右的温水泡脚,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剪指甲时注意避免甲沟损伤引起坏疽;鞋子、袜子应舒适、宽松,避免过紧过硬,经常换袜子保持脚清洁、干燥。

此外,还建议患者在一年任何季节都要做好血糖监测,避免血糖出现较大波动,出现不良后果。

分享:

49

相关推荐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范围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范围一定是个体化,比如Ⅰ型糖尿病往往是年轻的患者,他们的胰岛素、胰岛功能非常的差,血糖控制起来很困难,空腹血糖建议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血糖在10mmol\/L以内,糖化血红蛋白放宽到7mmol\/L左右。如果Ⅱ型糖尿病是个年轻的患者,低血糖风险比较小,又没有心脑血管疾病,要求比较严格,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6mmol\/L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8mmol\/L及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应该控制在6.5mmol\/L以下,这是比较好的血糖控制严格的标准,来预防并发症。如果是老年患者,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者有严重的肿瘤,预期寿命比较短,同时又有低血糖的风险,低血糖控制标准就应该放宽,比如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15mmol\/L以下就可以,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放宽到8mmol\/L左右。还有一种情况需特别强调,如果是怀孕的女性,原来就有糖尿病,她的空腹血糖,也叫餐前血糖,应该控制在3.3-5.6mmol\/L之间,餐后血糖的峰值应该在5.6-7.1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最好<6.0mmol\/L。如果是怀孕之前没有糖尿病,发现的妊娠期糖尿病,空腹血糖,也叫餐前血糖应该控制在≤5.3mmol\/L。特殊情况下要测定一小时血糖,一小时的血糖应该≤7.8mmol\/L,餐后两个小时血糖不能超过6.7mmol\/L,同时夜间不低于3.3mmol\/L,糖化血红蛋白应该<5.5%。"

语音时长02:29''

胡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020/04/07收听(71368)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94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