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男子颈部包块增大确诊淋巴管畸形,术后恢复很好

2022-06-09 11:34阅读:

手机浏览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38岁男性患者,1年前患者发现颈部包块,检查未明确诊断。近期因颈部包块轻度增大,遂来就诊。行颈部MRI检查,结果提示淋巴管畸形。与患者以及家属沟通后,决定采取手术+药物治疗的方式,手术选择全麻下颈部包块切除术。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术后患者颈部包块消失,各项指标好转,顺利出院。 


【基本信息】男、38岁

【疾病类型】淋巴管畸形

【就诊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就诊时间】2022年3月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全麻下颈部包块切除术)+药物治疗(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3天,1个月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颈部触及无包块,各项指标均好转


一、初次面诊

本病患者自述:于1年前发现右颈部包块,质地较软,无压痛和红肿,日常无吞咽困难和进食梗阻,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行CT检查后未明确诊断,因此当时未给予治疗。患者自觉1年来包块有轻度长大,遂就诊于我院。对该患者进行初步检查,患者神志清楚,无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胸廓未见异常,双肺呼吸音清。后行专科检查,发现患者右侧颈部可触及一包块,质软、界清,无压痛,活动度好。后与患者及其家属交谈中发现,该患者自患病后,精神、食欲、睡眠正常,大小便均正常,体重也无明显改变,且既往无基础病史,无过敏史。根据上述各项结果,初步考虑患者为淋巴管畸形,为进一步诊治,遂收入院中。


二、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继续完善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等检查,结果显示均无异常,行彩超检查,显示右颈总动脉后方可见实质性包块、边界清晰,包块内及周边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行颈部MRI检查,提示患者右颈部皮下脂肪间隙内可见梭形异常信号影,T1WI稍高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边界仍清晰。综合各项检查结果,确诊该患者为淋巴管畸形。

与患者及其家属商议后,选择行全麻下颈部包块切除术,患者符合手术要求,遂进行手术。手术完成顺利,取出完整包块,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送入病房并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以进行抗感染治疗。


淋巴管畸形-1.jpg

淋巴管畸形-02.jpg


三、治疗效果

患者于一年前发现右颈部包块,未接受诊治,现因包块轻度长大而来院就诊。入院后,经过一系列临床检查,确诊为淋巴管畸形,具备手术指征,与患者及其家人沟通,明确手术目的及风险,征得患者及其家人同意后,及时进行全麻下颈部包块切除术。术后1天检查患者伤口处无出血和感染,且无现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术后3天,检查患者伤口愈合良好,右侧颈部未触及包块,复查彩超时未见明显异常,遂安排出院,并叮嘱需定期复查。术后1个月后的门诊随访中,观察到患者精神状态较好,且无明显不适症状,复查彩超也未见明显异常。


四、注意事项

很高兴,经过一系列的治疗,患者的颈部包块消失,且术后并无其他不良反应和复发迹象,但由于患者毕竟经历手术,因此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在出院后仍需加强关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叮嘱患者密切关注自身状态,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来医院就诊,切勿自行诊断,以免延误病情。如果无异常情况也应定期复查,防止病情反复;

2、患者家属要多陪伴患者,积极疏导患者情绪,重视患者的精神状态,避免加重心理负担;

3、患者出院后注意饮食清淡,术后适当进食易于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羹等;多吃新鲜蔬菜,积极补充营养物质,尤其是优质蛋白,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强体质;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五、个人感悟

淋巴管畸形由结构紊乱、增生、扩张的淋巴管组成,其多起源于原始淋巴囊,遍布周身淋巴组织,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质地柔软的局部包块,且内部液体呈淡黄透明或乳糜状,偶带血性,但这并非真正的肿瘤。本篇患者于一年前发现右颈部包块,未接受诊治,因包块轻度长大而来医院接受诊治,通过一系列的检查结果,确诊为颈部淋巴管畸形,手术指征明显,遂立即进行手术。治疗期间患者依从性很好,且始终遵从医嘱进行复查,因此治疗效果较好。由此可见,患者就医时积极配合,对控制病情有益处。另外,当身体存在不适症状时,不要过度惊慌,也不要视而不见,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分享:

80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