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大爷确诊乙状结肠腺癌,手术加化疗好转

2022-06-21 16:20阅读:

手机浏览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因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而就诊,在完善相关检查时发现便常规潜血阳性,考虑有消化道出血,遂行胃肠镜检查并进行病理活检,结果提示乙状结肠腺癌。由于乙状结肠腺癌比甲状腺结节的病情紧急,故建议先进行乙状结肠腺癌的治疗,患者同意。通过手术及化疗等治疗,患者的乙状结肠腺癌被成功切除,在后续随访中未发现肿瘤复发。


【基本信息】男、66岁

【疾病类型】乙状结肠腺癌

【就诊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11月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腺癌根治术)+药物治疗(注射用盐酸头孢甲肟,同时输入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脂肪乳氨基酸(18)注射液、氯化钾注射液)+胃肠减压+气压治疗+化疗(注射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片)

【治疗周期】住院2周,术后1个月复查开始化疗

【治疗效果】术中成功切除肿瘤,在后续的随访中未发现肿瘤复发迹象


一、初次面诊

患者因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而就诊,TI-RADS分级为4a级,无食欲亢进、心悸、体重减轻、失眠、怕热、多汗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表现,具有6%-11%的恶变几率,但患者临床没有与之有关的症状。理化检测提示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正常,甲功七项正常,肿瘤标记物正常,但便常规潜血阳性,影像学检查胸部及腹部CT均未提示占位性病变。考虑患者有消化道出血可能,遂行胃肠镜检查,发现非萎缩性胃炎、乙状结肠癌的可能性大,病理结果确诊为乙状结肠腺癌。追问患者既往病史,主诉常有腹部不适、乏力症状出现。


4137cbefe59305e8775b745f1a6ec14.jpg


二、治疗经过

乙状结肠腺癌诊断明确,是一种乙状结肠恶性肿瘤,与甲状腺结节相比,需优先解决,否则易延误治疗,容易出现肝、肺等远处转移,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危及生命。与家属及患者充分交流,征得同意后,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需禁食水、胃肠减压、心电监护、气压治疗,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滴注注射用盐酸头孢甲肟,同时输入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脂肪乳氨基酸(18)注射液、氯化钾注射液等补液。患者住院治疗2周后出院,嘱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开始化疗,方案为注射用奥沙利铂和口服卡培他滨片。


三、治疗效果

术中成功切除肿瘤,术后患者恢复较好,无发热、腹痛、腹胀等炎症及肠梗阻表现。术后1周后进食清流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减少液体输入,停止抗生素的使用,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腹部CT未见积液及包块,予以拔除腹腔引流管,切口拆线,给予出院。在后续的随访中未发现肿瘤复发迹象。


四、注意事项

很高兴患者经过治疗达到临床治愈,但仍嘱其注意饮食结构,避免凉、辣、黏性食物,防止腹痛、腹胀甚至肠梗阻的发生。同时加强营养,少食多餐,尤其多进蛋白类食物,提高自身免疫力。患者应调整心态,应对不良情绪,正确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遵医嘱复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个人感悟

本例患者是因为甲状腺疾病就诊,无明显腹痛、腹胀、排气及排便困难等肠梗阻症状,没有大便频、脓血便、里急后重等左半结肠癌表现,容易忽略结肠疾病的存在。幸好在完善检查时,及时发现大便潜血阳性,通过肠镜检查发现了乙状结肠腺癌,并及时进行根治术。肠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越来越年轻化,但具体发病原因至今不详,理论上与结肠息肉,尤其是结肠绒毛状腺瘤样息肉、溃疡性结肠炎、遗传因素,以及常进食烧烤及腌制、高盐、高蛋白食物有关,日常生活中难以预防,因此体检就显得非常重要,年龄>40岁都应积极进行胃肠镜检查,及时发现病变,提高预后。

分享:

74

相关推荐

01:40

什么是乙状结肠

夏泽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2021/07/22播放(63222)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