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男子患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治疗14天后转阴!

2022-07-27 13:37阅读:

手机浏览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本篇病例患者男,43岁,因上腹部疼痛、口干、口苦1周入院,进行胃肠内镜检查后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采取保护胃黏膜、消炎、理气和胃、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14天,患者腹痛、口干、口苦症状消失,幽门螺杆菌转为阴性,2个月后复查也未见复发。


【基本信息】男、43岁

【疾病类型】幽门螺杆菌感染

【就诊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8月

【治疗方案】口服药物(铝镁加混悬液、胶体果胶铋胶囊、溃疡散胶囊)+静脉注射(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泮托拉唑钠)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4天,2个月后复诊

【治疗效果】腹痛、口干、口苦症状消失,幽门螺杆菌感染转为阴性


一、初次面诊

患者男,43岁,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10余年,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外伤手术史,否认疫区疫水接触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自述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口苦,上腹部疼痛症状,当时无腹胀、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为诊治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示生命体征正常,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差,查体合作,胃镜检查示幽门口溃疡A1期,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故以幽门螺杆菌感染伴胃溃疡为主要诊断收治入院。


幽门螺杆菌感染2.jpg


二、治疗经过

确诊后与患者沟通病情,目前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需要采取抗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治疗,并应用胃黏膜保护剂、消炎药物进行治疗,患者了解用药注意事项后表示配合治疗。遂给予患者口服铝镁加混悬液来中和胃酸,胶体果胶铋胶囊来治疗胃溃疡,溃疡散胶囊来理气和胃,在口服药的基础上,静脉输注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来消炎抗感染,并嘱其治疗期间清淡饮食。


三、治疗效果

入院后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用药14天后,患者上腹疼痛症状减轻,口苦、口干症状逐渐减轻至消失,患者未诉其他特殊不适,精神睡眠可,饮食如常,大小便正常,幽门螺杆菌复查转阴,允许出院。出院后嘱其注意休息,预防复发,2个月后复查,定期随访。2个月后复诊未再有腹痛情况发生,复查幽门螺杆菌为阴性。


四、注意事项

患者经过治疗,腹痛、口干、口苦症状逐渐消失,幽门螺杆菌复查转阴,我感到很高兴,叮嘱患者注意以下事项:

1、居家后注意饮食健康,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食物,不要进食生冷食物,并建议戒烟禁酒;

2、幽门螺杆菌在初次感染治愈后依然可能再次感染,故患者及家庭成员均需按时复查,后续至少每年检查1次胃肠镜及幽门螺杆菌;

3、要注意观察自身变化,如果出现腹痛、恶心、呃逆、呕血、黑便等症状,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五、个人感悟

幽门螺杆菌感染多为粪口传播或口口传播,感染后多无明显症状,被发现时多是幽门螺杆菌持续感染,导致胃肠黏膜出现溃疡或炎症损伤,可表现出腹痛、消化不良、消化道出血等相关症状,正如该位患者是出现了腹痛、口干、口苦症状,但好在没出现癌变现象,经过药物及得以治愈,部分人群会因幽门螺杆菌持续感染引起胃肠上皮癌变,故患此病后需及时干预。

分享:

58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