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原时间偏高是什么原因

2023-07-27 16:14阅读:

手机浏览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说明体内发生凝血障碍,疾病因素见于先天凝血因子缺乏、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非疾病因素包括使用抗凝药物等。

一、疾病因素

1、先天凝血因子缺乏:先天性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缺乏,引起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2、严重肝病:肝脏为某些凝血因子合成器官,当肝脏细胞受损后,纤维蛋白原合成减少,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如肝硬化、肝癌等。

3、维生素K缺乏:凝血因子Ⅱ、Ⅴ、Ⅶ、Ⅹ需维生素K作为辅酶在肝脏中催化羧基化反应,合成具有凝血功能的因子,当维生素K缺乏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4、纤溶亢进:纤维蛋白溶解酶可将已形成的血凝块加以溶解,某些原因会造成纤溶系统亢进,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后期,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二、非疾病因素

主要为药物因素所致,使用某些抗凝药物,如口服抗凝剂等,也会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分享:

177

相关推荐

凝血酶原时间偏高说明什么

检查后发现凝血酶原时间偏高,提示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可能与药物因素有关,但也可见于维生素K缺乏症、肝炎、肝硬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应前往医院就诊,通过停止用药,...

白海涛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0/04/26阅读(327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2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