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小儿疳证是什么病

2023-07-31 11:34阅读:

手机浏览

疳证是以神萎、面黄肌瘦、毛发焦枯、肚大筋露、纳呆便溏为主要表现的儿科病证。疳证是由于小儿饮食失调,喂养不当,脾胃虚损,运化失权所致。

疳之病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下·虚劳骨蒸候》:“蒸盛过伤内则变为疳,食人五脏。”指出疳为内伤慢性疾病,病可涉及五脏。

“疳”有两种含义:一为“疳者甘也”,谓其病由恣食肥甘厚腻所致;二为“疳者干也”是指病见气液干,形体干瘪消瘦的临床特征。

前者说明其病因,后者说明其病机和症状。根据患儿的病程和病情,可以将疳证分为疳气、疳积、干疳三类。随着生活水平和医学水平的提高,本病发病率逐渐降低,病情也逐渐减轻。目前本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且以疳气为主,干疳少见。

本病与现代医学中的营养不良不能同等对待。

参考资料:[1]刘明军,王金贵.小儿推拿学.第2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分享:

132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