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史及特异性症状

2023-12-19 17:25阅读:

手机浏览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由于其症状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往往在病变的终末期或剖腹探查时才被明确诊断,术前误诊率高达90%以上。因此,了解本病的病史及特异性症状对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本病患者通常有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及消化道出血等常见症状。如果起病较缓慢,早期症状重而体征较轻,并且存在门静脉血流淤滞、高凝或血管损伤等诱因,应高度怀疑本病。此时,应深入仔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并做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在询问病史时,应注意了解患者是否有腹部手术或外伤史、门静脉高压症、腹腔感染、血液高凝状态等相关疾病。同时,注意是否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以及腹痛等腹部症状,在查体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腹部体征,如是否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部炎症表现。

为了明确诊断,可以进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等相关检查。如果发现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应及时采取抗凝、溶栓等治疗措施,以避免病情恶化导致肠坏死等严重后果。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因此,医生在接诊疑似患者时应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以便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案。

参考资料:[1]景德怀等主编,实用临床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上,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9

分享:

184

相关推荐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原因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可以分为原发和继发性原因,如继发于腹腔感染,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血流淤滞,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态、外伤或手术造成的血管损伤。目前血栓形成的条件公认是由魏尔肖提出的3个条件:1、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血栓形成的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内皮细胞损伤以后暴露出内皮下的胶原,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启动内源性的凝血过程,同时,损伤的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凝血因子,启动外源性的凝血过程。2、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流状态的改变主要是指血流减慢和血流产生漩涡,这样有利于血栓的形成,正常的血流红细胞和白细胞在血流的中轴,其外是血小板,最外一层是血浆,血浆将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与血管壁隔开,阻止血小板与内膜接触和激活,当血液血流速度减慢和血流产生漩涡时,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与血管内皮接触激活,并且粘附内膜出现形成血栓的的条件,3、血液凝固性增加,主要指血液中的血小板、凝血因子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降低,高脂血症等条件都可以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上述3个条件,无论是其中1个或3个条件均成立,在人体的静脉中就可以形成血栓。"

语音时长02:55''

薛兆强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

2018/09/15收听(5598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