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面肌瘫痪

本词条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 方燕南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面肌瘫痪简称面瘫,是一类常见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面神经麻痹,进而引起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通常急性起病,以口眼歪斜,无法闭眼、皱眉、鼓腮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面容美观。面瘫的确切病因未明,目前认为面瘫主要与嗜神经病毒感染有关。治疗措施包括应用糖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等药物治疗,以及理疗和针灸治疗。本病预后较好,大约80%的病人在1~2个月内基本恢复正常。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Facial paralysis,Bell's palsy
疾病别称
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面肌萎缩、抽搐及痉挛、病理性联带运动、鳄鱼泪综合征
治疗周期
数周及3~4个月
临床症状

受累侧无法闭目、皱眉、鼓腮

好发人群
20~40岁最为多见,男性略多
常用药物
泼尼松、阿昔洛韦
常用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
疾病分类

中枢性面肌瘫痪

中枢性面肌瘫痪是指在面神经核以上到大脑皮层间的皮质延髓束出现病变情况,多是由颅内肿瘤、脑血管病、炎症、脑外伤等原因造成。

周围性面肌瘫痪

周围性面肌瘫痪的神经病变部位多在面神经与面神经核,主要病因有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因素、创伤性、中毒、代谢障碍等。

病因

面肌瘫痪的病因尚未明确,最常见面肌瘫痪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其他可能病因有感染、肿瘤、神经源性、自身免疫反应、创伤、中毒、先天发育缺陷等因素有关。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最为多见,男性略多,寒冷和凉风的刺激也容易诱发。

主要病因

特发病面神经麻痹

又称为Bell麻痹,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也是最常见的面肌瘫痪。Bell麻痹病因不清楚,但有研究发现可能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有关。受凉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可能是茎乳孔内的面神经急性病毒感染和水肿所致神经受压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产生面神经麻痹。

创伤

创伤性损伤是面神经麻痹的第二大常见病因。常见外伤包括颞骨骨折、颞骨枪伤和中耳乳突手术医源性损伤。新生儿创伤性面神经麻痹多是由于分娩过程中的损伤所致。

感染

部分病人可有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膝状神经节炎,即亨特综合征(Huntsyndrome)。当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时,由潜伏在髓外颅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重新活化引起包括面肌瘫痪的多种临床表现。感染引起的急性中耳炎也可导致面肌瘫痪,其原因多为面神经管缺损,以致炎症累及神经和血管,造成神经缺血水肿。

肿瘤

5%的面神经麻痹由肿瘤引起。常见肿瘤包括听神经瘤、腮腺瘤、原发性胆脂瘤及颈静脉球肿瘤。此外,肿瘤切除手术也可引起面神经麻痹。

其他病因

有研究表明,5%的面神经麻痹由神经源性病因引起。颅内、非创伤性神经源性面神经麻痹以及脑血管病都可导致面肌瘫痪。此外有专家认为,本病也是一种自身免疫反应。新生儿面神经麻痹中除分娩损伤外,还有先天性胚胎发育障碍引起神经发生异常。

诱发因素

寒冷和凉风的刺激是面肌瘫痪的常见诱因。心理因素也易诱发面瘫,调查显示身体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及压力大均是面肌瘫痪的诱发因素。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面肌瘫痪的面发病率为0.042%以上,与欧美国家年发病率相比,高出0.02%以上。

好发人群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最为多见,男性略多。

症状

面肌瘫痪的典型症状有受累侧闭目、皱眉、鼓腮、示齿及闭唇无力,口角向对侧歪斜,可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有时还会继发同侧角膜或结膜损伤,症状严重者还会并发面肌抽搐及痉挛、病理性联带运动等症状。

典型症状

面肌瘫痪的典型症状为患侧口角下垂,健侧向上歪斜。上、下唇因口轮匝肌瘫痪而不能紧密闭合,故表现为饮水时漏水、不能鼓腮、吹气等。由于眼轮匝肌瘫痪后失去了受动眼神经支配,故上睑提肌不能随意动作而致睑裂扩大、闭合不全、露出结膜。若用力紧闭,则眼球转向外上方。面肌瘫痪的症状还取决于损害的部位,发生在茎乳孔外,一般都不伴味觉、泪液、唾液、听觉等方面的变化。如同时出现感觉功能与副交感功能障碍,则所出现的症状对损害的部位具有定位意义。

伴随症状

根据面神经受损部位的不同,面瘫可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过敏、泪液及唾液分泌障碍。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时,除上述表现外,还可有耳廓和外耳道感觉迟钝、外耳道和鼓膜上出现疱疹。

其他症状

当闭目困难、瞬目减少时,可继发同侧角膜或结膜损伤。

并发症

面肌抽搐及痉挛

常表现为一侧眼部、口角不自主地抽动或痉挛。

病理性联带运动

表现为做闭眼动作时,口角不受控制地向一侧运动,或者做口角运动时不自主地伴随闭眼动作。

鳄鱼泪综合征

指咀嚼食物或强烈食物香味刺激引起的反射性流泪。

就医

当患者出现面肌瘫痪相关症状时,应就诊于神经内科,行体格检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可明确本病。诊断标准为急性起病,闭目、皱眉、鼓腮、示齿及闭唇无力,口角向对侧歪斜,伴或不伴耳后疼痛、舌前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液或唾液分泌异常,除外继发性原因。

就医指征

突然出现一侧口角歪斜、闭目困难、示齿无力、讲话漏风及流涎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面肌瘫痪应前往神经内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目前都有哪些症状呢?

  • 这种症状持续多长时间了?

  • 还有没有其他不舒服?

  • 有没有发烧、头痛、呕吐?

  • 近期有过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吗?

  • 以前身体怎么样?有过脑卒中吗?受过外伤吗?

需要做的检查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面部肌肉进行详细检查,如示意患者微笑、鼓腮、抬眉、闭眼以观察面部肌肉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肌力、反射等是否存在异常。

神经电生理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助于确诊本病及评估患者治疗效果。肌电图示面神经无电位活动;兴奋阈值差在正常范围或健侧与患侧之间兴奋阈值差在3~5mA之间预后良好;兴奋阈值差≥10mA,预后差。患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在发病3周内波幅下降为健侧的30%以上,病情可能在2月内恢复;下降为健侧的10%~30%,在2~8个月恢复;下降为健侧的10%以下,恢复较差,需6个月到1年。

诊断标准

本病通过病史询问和面部检查可诊断,如急性起病,通常3天左右达到高峰。单侧面肌瘫痪,伴或不伴耳后疼痛、舌前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液或唾液分泌异常。面肌瘫痪表现为口角歪斜、流涎、讲话漏风,吹口哨或发笑时尤为明显。体格检查可见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除外继发性原因,即除外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吉兰-巴雷综合征、莱姆病及肿瘤等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面瘫。

鉴别诊断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核上部的细胞控制额肌和上半部眼轮匝肌的运动。面神经核下部的细胞,则只支配同侧睑裂以下的表情肌。因此,当一侧中央前回下部巨型锥体细胞及其轴突发生病变时,则引起病变对侧睑裂以下的表情肌瘫痪,如鼻唇沟消失、不能上提口角、食物易存留于口腔前庭等,但并不影响闭眼、皱额。因病变发生在面神经核以上的上位神经元,故又称为面神经核上瘫。其临床特点为病变对侧睑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常伴面瘫同侧的肢体瘫痪,无味觉和唾液分泌障碍。

周围性面神经瘫

其临床特点为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续(但提上脸肌除外,因该肌受动眼神经支配),呈现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额纹消失,口周肌群瘫痪症状与核上瘫相同;可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及唾液分泌障碍,其中最多见的是贝尔麻痹。前额皱纹消失且不能皱眉,是周围性面瘫的重要临床表现,也是与中枢性面瘫鉴别的主要依据。

治疗

面肌瘫痪的治疗目标为促进局部炎症、水肿消退,促使面神经机能尽早恢复正常。治疗周期约为2~3个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理疗及针灸治疗、手术治疗。常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B族维生素。

治疗周期
急性期激素治疗通常连用5天,然后逐渐停用;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疗程7~10天。急性期后局部理疗或针灸治疗2~3个月。
药物治疗

泼尼松

对于所有无禁忌证的16岁以上患者,急性期尽早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促使局部炎症、水肿尽早消退。通常选择泼尼松或泼尼松龙口服。

阿昔洛韦

急性期患者,根据病情可尽早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常选用阿昔洛韦或伐昔洛韦。

B族维生素

B族维生素可营养神经,能促进面神经尽早恢复正常功能。

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为面神经减压术,包括面-舌下神经吻合术和面-副神经吻合术;面神经减压手术仅对部分病人有效,适用于保守治疗3个月后面神经麻痹仍未恢复,测定面神经传导速度及面肌肌电图检查均无反应者。目前手术风险及获益尚不明确,疗效不肯定。

物理治疗

茎乳孔附近给予热敷、红外线照射或短波透热疗法。当面神经功能开始恢复时,病人可自行练习面部肌群的随意运动,加快康复进程。

中医治疗

针灸治疗宜在发病3周后进行。病人可自己用手按摩瘫痪面肌,每日数次,每次5~10分钟。

其他治疗

闭目困难导致角膜、巩膜长期暴露于空气,导致异物容易进入眼内,泪液分泌减少使得角膜损伤,易发生感染,用眼罩、滴眼药水、涂眼药膏等方法保护暴露的角膜及预防结膜炎。

预后

面肌瘫痪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但是会出现面肌瘫痪后遗症和面肌痉挛等并发症,需要患者定期复诊。

能否治愈

本病有自限性,大多数患者可治愈。

能活多久

面肌瘫痪不影响寿命。

后遗症

面肌麻痹可能遗留面肌痉挛、鳄泪征、口眼联动等症状,即患侧眼部、口角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动或挛缩,咀嚼食物时病侧淌泪,当患者闭眼或眨眼时,患侧口角同步出现向外侧方向的抽动。

饮食

饮食上要注意营养丰富、全面,补充B族维生素,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因咀嚼肌麻痹导致进食不便或减少时,应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注意多饮水,饭后及时漱口,清除口腔内食物残留。

饮食调理
  •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粗粮、大豆制品及瘦肉等,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 B族维生素有营养神经的作用,故应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香菜、冬瓜、木瓜、苹果、番茄、桃等。

  • 避免白酒、大蒜、麻辣食物、海鲜、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饮食。

护理

面肌瘫痪的患者在急性期应适当休息,注意面部持续保暖,避免再次接触寒冷等诱发因素。同时做好眼部护理,保护暴露的角膜和预防眼部感染。因面肌瘫痪进食后口腔内易有食物残渣存留,注意及时清洁口腔,保持口腔卫生。此外,本病患者常常有显著的心理特征变化,应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日常护理
  • 避免面部受凉,外出时戴口罩、不能用凉水洗脸、避免直吹冷风。

  • 急性期可用湿热毛巾外敷患侧面部,水温50~60℃,每日3~4次,每次15~20分钟,配合用手轻柔按摩。

  • 患者可对镜进行自我表情动作训练,如闭眼、吹口哨、皱眉、示齿等动作。

  • 注意口腔清洁,进食后及时漱口清除患侧颊齿间的食物残渣。

特殊注意事项

患者应遵医嘱服用药物,特别是激素治疗期间要严格按照医嘱执行,不可自行随意加减药量,并注意有无胃肠道不良反应。

预防

尽管面肌瘫痪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目前研究已发现多种危险因素与之相关。避免面瘫的危险因素,可以降低其发病率和致残率,保护并促进自身健康。

预防措施
  • 秋冬季节避免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 夏天避免空调冷风直吹面部,秋冬季出门戴口罩避免面部受凉。

  • 保持健康轻松的心态,适当舒缓生活压力,避免长期精神紧张。

  •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参考文献

[1]吴江,贾建平.神经病学8年制(第3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97-98.

[2]庄庭怡.面瘫诊疗进展及防治措施探讨[J].中国处方药,2019,017(001):36-37.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2):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