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腹主动脉瘤

本词条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管外科 金毕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腹主动脉瘤是主动脉瘤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主动脉瘤的95%。腹主动脉瘤非肿瘤性疾病,它是指由于血管管壁局部弹力下降或创伤、感染等因素导致血管管壁局部张力降低,因为血液的压力导致局部膨出,严重者动脉瘤破裂。大多数医师认为腹主动脉直径超过3cm时,可以诊断为腹主动脉瘤。手术是目前治疗腹主动脉瘤的唯一有效方式。

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并发疾病
腹主动脉瘤破裂、腹主动脉夹层、下肢血栓栓塞
治疗周期
7~10天
临床症状

平常无症状或偶有腰背部不适、腹痛、腰痛、低血压

好发人群
高血压者、高血脂者、动脉硬化者、长期吸烟者、病原微生物感染者
常用药物
卡托普利、比索洛尔
常用检查
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腹部超声、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
疾病分类

按瘤体形态可分:

囊性腹主动脉瘤、梭形腹主动脉瘤、混合性腹主动脉瘤。

按病理形态学分类:

真性主动脉瘤

瘤体具备全层动脉结构,可能是由于动脉管壁退行性变所致。

假性主动脉瘤

瘤壁由纤维组织、周围粘连组织和腹壁血栓构成,缺乏血管内皮细胞。多是由于损伤、感染等因素所致。

夹层主动脉瘤

因血管内膜破裂后,由于高压血流不断冲击使内膜剥离扩展延长,主动脉形成真、假腔。

根据病因分类:

可以分为退行性主动脉瘤、先天性主动脉瘤、创伤性主动脉瘤、感染性主动脉瘤等。

病因

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是维持动脉弹性和扩张强度的主要成分,两者的降解、损伤,使腹主动脉壁的机械强度显著下降,致动脉壁局限性膨出成瘤。

主要病因

引起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损伤的因素涉及生物化学、免疫炎性反应、遗传、解剖、血流动力学等。传统的观点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动脉壁缺血将导致中层坏死,进而损伤弹力纤维。目前的研究则表明,具有降解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的酶类的活性增高;浸润至腹主动脉壁内的慢性炎性细胞,不但分泌这些降解酶类,而且介导了损伤性免疫反应,在部分腹主动脉瘤病人,发现与弹力蛋白和胶原蛋白代谢相关的基因变异;肾下腹主动脉壁的弹力纤维相对匮乏、自身修复能力薄弱、腹主动脉分叉段因血流返折致动脉内压扩大,都是导致腹主动脉瘤形成的重要因素。

诱发因素

高血压

既是腹主动脉瘤常见的诱因,又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当血压突然升高后,由于腹主动脉管壁局部异常,导致管壁急速扩张,严重者动脉瘤破裂。

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导致大动脉血管壁弹性下降、血管内膜粗糙进而形成血栓。

年龄

腹主动脉瘤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升高而增加。

其他

吸烟、创伤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也是腹主动脉瘤的易患病的因素。

流行病学

腹主动脉瘤多发生于老年人,自50岁以后发病率逐渐上升,据报道为(3~117)/10万之间。在过去的30年中,其发病率上升了3倍。各家关于发病率的统计数字有所不同。这主要是由于筛选人群的条件存在着差异。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低些,而在伴有其他动脉硬化疾患的高龄人群中,发病率相对增高,其中肾动脉水平以下的腹主动脉瘤,仍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动脉瘤,男女发病率之比为(4~6):1。值得注意的是动脉瘤存在着多发倾向,约83%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同时伴有其他部位的动脉瘤,如髂总动脉,髂内动脉以及股动脉等的动脉瘤。

好发人群
  • 长期高血压者。

  • 长期高血脂者。

  • 动脉硬化者。

  • 有家族性动脉瘤史者或者遗传疾病者,如马凡综合征、埃当综合征。

  • 长期吸烟者

  • 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有糖尿病病史者。

  • 病原微生物感染者也可能有发病风险,例如梅毒、某些真菌或病毒感染。

症状

腹主动脉瘤早期缺乏特异性的症状,患者偶有腹部动脉搏动感或可用手触及动脉搏动,个别患者在体检时发现。若动脉瘤破裂,由于大动脉内血流量大,患者可出现剧烈腹痛、迅速出现低血压、失血性休克死亡。

典型症状

搏动性肿物

多数患者自觉脐周或心窝部有异常搏动感体格检查为脐部或脐上方偏左可触及类圆形膨胀性搏动性肿物,其搏动与心跳一致,可有震颤或昕到收缩期杂音;有时可有一定的横向推移度,但不能被压缩肿物上缘与肋弓之间能容两横指,常提示为肾下腹主动脉瘤;若无间隙,可能为肾动脉段腹主动脉瘤或胸腹主动脉瘤。

疼痛

主要为腹部、腰背部疼痛,多为胀痛或刀割样痛等瘤体巨大可压迫、侵蚀椎体,引起神经根性疼痛突发性剧烈腹痛为瘤体急剧扩张甚至破裂的先兆。

压迫

以胃肠道受压最为常见,现为上腹胀满不适下降;压迫肾孟、输尿管,可出现泌尿系统梗阻相关的症状;下腔静脉受压,可引起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压迫胆管可导致阻塞性黄瘟。

栓塞

瘤腔内的血栓或粥样斑块一旦脱落,可随血流冲至远侧,造成下肢动脉栓塞,导致肢体缺血甚至坏死。

其他症状

腹主动脉瘤若未破裂,患者可无任何症状。腹主动脉瘤破裂是本病最严重的临床问题和致死原因。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剧烈腹痛、失血性休克及腹部存在搏动性肿物。如直接破人腹腔,迅速出现失血性休克,死亡率极高;若破人腹膜后腔间隙,虽可形成限制性血肿,但多伴有失血性休克腰背部疼痛和皮下痕斑,血肿一旦破人腹腔将招致死亡。

并发症

腹主动脉瘤破裂

为腹主动脉瘤最危险并发症,一旦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死亡风险极高。常见诱因有血压突然升高、腹部外伤、突然用力等。腹主动脉瘤破裂缺乏先兆症状,发生突然,所以对于腹主动脉瘤的治疗重点为防治瘤体破裂。

腹主动脉瘤夹层

形成主动脉瘤夹层原因主要为腹主动脉内血流压力大,动脉瘤体处血压产生涡流,引起动脉瘤内膜被撕裂,剥脱的内膜与血管壁形成“假腔”,影响腹腔脏器正常供血。

血栓栓塞

由于动脉瘤体凸出血管壁,此处血液产生涡流,容易形成附壁血栓,如血栓脱落可导致下肢动脉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和内脏动脉栓塞等。

就医

由于腹主动脉瘤的特殊性,当瘤体尚未增大、破裂,患者缺乏典型症状。如短期内瘤体迅速增大或破裂时,患者可有腹痛或者腰痛症状,极容易被误诊为急腹症。而动脉瘤的特殊表现,常规腹部CT可见腹主动脉直径增大。在一般动脉造影时因附壁血栓的原因,常常只能见到有血流的部分显影,造成未见动脉瘤的假象。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可以明确诊断。

就医指征
  • 有高血压、吸烟史、高血脂、动脉硬化者,如有腹部疼痛或者腹部搏动感,均应及时就诊。

  • 如高血压患者突然出现腹痛、腰痛、低血压,应立即就诊。

就诊科室

平常无症状,或出现腰背部不适、腹痛、腰痛、低血压等情况时,需要及时到血管外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有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以及平时血压控制情况?

  • 有无家族性动脉瘤病史、有无梅毒感染史?

  • 是否有腹痛或者腹部血管搏动感?

  • 是否有腹部创伤史?

  • 平时都有什么症状吗?

需要做的检查

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

此为确诊腹主动脉瘤的金指标。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不仅能确定腹主动脉瘤的位置、血管扩张程度,还可发现有无瘤内附壁血栓及有无破裂。

腹部超声

腹部超声可行初步腹主动脉的初步筛查,如疑似腹主动脉瘤者,可先行腹部超声观察腹主动脉管壁有无异常,其尚可观察到腹部脏器血流供应情况。

血常规

对于腹主动脉瘤破裂者,血常规可评估出量多少、贫血程度,可指导医生输血治疗。

肝肾功能

对于需要抗凝治疗者,需明确肝肾功能情况,以权衡抗血栓治疗的出血风险。

尿常规

尿常规可判断肾脏受累情况,如发现血尿、蛋白尿或者管型尿,提示腹主动脉瘤已经累及肾脏供血。

磁共振血管成像

无需造影剂,即可清楚显示病变的部位、形状、大小等,并能提供形象逼真影像,对于瘤体破裂形成的亚急性、慢性血肿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DSA

术前怀疑有腹腔内血管异常或马蹄肾者,应行DSA检查。对于胸腹主动脉瘤、多发性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当动脉瘤腔内有大量附壁血栓时,不能显示瘤腔的真实影像。

诊断标准

腹主动脉瘤确诊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血管超声、腹主动脉CT或腹主动脉CTA等发现动脉局部膨出,即可诊断腹主动脉瘤。

鉴别诊断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有明显的胸痛、腹痛症状,主动脉夹层患者多伴有严重的高血压。主动脉夹层与腹主动脉瘤的临床症状类似,从症状上难以判断,鉴别主要依赖超声或者主动脉CT,主动脉夹层的CT可见夹层形成的假腔,而腹主动脉瘤局部血管膨出,无假腔。

肠系膜栓塞

可有剧烈腹痛、腹胀、便血症状,肠系膜栓塞多有房颤或者心脏血栓疾病史,确诊肠系膜栓塞主要依靠肠系膜动脉造影,可见肠系膜血管内血栓影,肠系膜血管管径正常,无局部扩张表现。

急腹症

腹痛最常见的原因为急腹症,比如胆囊炎、阑尾炎、胰腺炎等,急腹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而腹主动脉瘤以中老年居多。严重急腹症多有感染症状和体征,白细胞、C反应蛋白均可升高。而腹主动脉瘤无感染表现。

腹主动脉周围炎

CT可见腹主动脉直径增大,有时可出现腹部疼痛的表现,发病原因不明,血沉可能异常,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症状可缓解,血沉可恢复正常,即可鉴别。

治疗

腹主动脉瘤如不治疗不可能自愈,一旦破裂死亡率高达70%~90%,而择期手术死亡率己下降至5%以下,因此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外科手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对于高危患者,可采用腔内修复术。

治疗周期
适合手术治疗的腹主动脉瘤,住院治疗时间约7~10日。对于非手术适应症的腹主动脉瘤,需要终身服用抗血栓或者降压药物。
药物治疗

针对腹主动脉瘤,目前没有特效药物缓解。由于高血压为腹主动脉瘤常见病因和诱发因素,当患者血压升高时,可口服卡托普利、氨氯地平或者比索洛尔,或者静脉应用硝普纳、乌拉地尔等降压药物。对于非手术适应症的腹主动脉瘤,需要终身服用抗血栓或者降压药物。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应症

瘤体直径>5cm,如瘤体直径<5cm时,出现以下情况时亦有手术指征:

  • 瘤体直径增长较快,每年增长>0.4cm。

  • 出现腹部压迫症状。

  • 出现下肢动脉或其他动脉栓塞症状。

  • 假性腹主动脉瘤。

  • 瘤体不规则生长,甚至呈“鼻型”突出。

  • 患者的高血压未能控制。

  • 炎性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

大多数的情况适合采用微创血管腔内技术,将覆膜支架从股动脉穿刺后(或切开后股动脉)送入瘤体处释放,可修复腹主动脉瘤,将瘤体与血流压力隔绝。此方法具有创伤小、快速康复,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优点。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支架移位、截瘫、支架内膜漏等,微创手术死亡率<1%。

传统外科手术治疗

将人工血管替换病变的腹主动脉,手术方式和术后近远期结果因瘤体解剖部位而异,需要全身麻醉、阻断腹主动脉导致血液动力学变化,创伤较大,术中失血量较大,手术并发症多。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的手术死亡率大约在5%左右。。

新近出现的杂交手术治疗

将外科开放手术技术与微创腔内修复技术相结合,使用人工血管和带膜支架人工血管共同修复腹主动脉瘤病变。

预后

腹主动脉瘤患者大多数均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者愈合良好,未经手术治疗者多因瘤体破裂死亡。少数瘤体直径小于5cm者,如控制好血压、血脂,瘤体可终身不变。

能否治愈

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

传统手术后一年生存率约>90%,五年生存率60%~80%。未经手术治疗者生存时间<3年。微创腔内修复手术者生存率大大增加。

复诊
  • 对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者,术后3~6个月复查腹主动脉CT,此后根据病情考虑随诊时间。。

  • 对于覆膜支架介入治疗者,术后3个月复查腹主动脉造影,如结果无异常,此后分别在半年、1年、2年后复查。复查目的主要是观察支架是否移动、断裂,是否出现内漏,髂动脉分支是否闭塞等。

  • 对于不需腔内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除严格控制血压以外,每3~6个月复查腹主动脉超声或者腹主动脉CTA,如发现瘤体增大超过5cm,或者瘤体增长速度>0.4cm/年,或瘤体形态发生较大变化者,需尽早行手术或者微创腔内治疗。

饮食

腹主动脉瘤者正常饮食即可。饮食对于腹主动脉瘤的预后无影响。由于腹主动脉瘤患者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故饮食上总体要求为低盐低脂,对于糖类和蛋白类不做限制。

饮食调理
  • 腹主动脉瘤合并高血压者,需要低盐饮食,每人每天食盐量<6克为宜。忌腌渍食物。

  • 腹主动脉瘤合并高血脂者,饮食清淡,忌油腻、油炸食物。

  • 由于马凡综合征、埃当综合征、大动脉炎,由于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此类人群合并腹主动脉瘤,饮食无明确禁忌。

  • 对于需要手术者,术前和术后可给予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

护理

腹主动脉瘤的日常护理主要为控制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压、心率可减少瘤体破裂风险。合并大动脉炎者,需检查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指标,控制炎症为预防瘤体破裂的办法之一。除此之外,日常护理主要目的为降低瘤体破裂风险。

日常护理
  • 控制血压、心率,严格控制血压和心率可有效的预防腹主动脉瘤扩张或者破裂。血压控制标准为<130/80mmHg,心率要求在(50~70)次/分为最佳。每日检测血压和心率变化。有高血压者必须坚持规律复降压药物。

  • 平时避免劳累,保持情绪平稳,防治失眠,避免突然用力,防治便秘。这些因素均可能增加腹主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病情监测
  • 对于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者,重点监测血压、心率变化,观察腹痛症状。

  • 对于腹主动脉瘤行介入治疗者,术后严格控制血压,术后24小时内,平卧床,限制活动,防治术区出血、肿胀。

  • 对于腹主动脉瘤外科手术者,术后观察腹部出血情况,手术伤口愈合情况,观察有无红肿、渗出物,观察有无发热、咳嗽咳痰,观察有无呼吸困难。

  • 对于无需手术的腹主动脉瘤者,由于其瘤体小,破裂风险低,重点为控制血压和心率,按期复查腹主动脉CT或腹主动脉超声。

预防

腹主动脉瘤由于其病情隐匿、早期症状轻微,对于高危人群均应将腹主动脉超声作为常规检查项目,早期发现腹主动脉瘤、早期治疗,是提高腹主动脉瘤患者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的最主要措施。

预防措施
  • 对于马凡综合征或家族性动脉瘤者,可常规性超声筛查。

  • 对于长期高血压者,长期高血压不仅可引起腹主动脉瘤或者主动脉夹层,应严格控制血压和心率,可降低上述风险。

  • 对于病毒微生物感染者,如真菌、细菌或者梅毒,由于梅毒螺旋体难以彻底清除,所以对于梅毒患者应常规查腹主动脉CT和冠状动脉造影。

参考文献

[1]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96-498.

[2]张金侠,陈燕敏,张桂丽.腹主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6):122+128.

[3]吴佳,王海洋.腹主动脉瘤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9,25(06):1110-1116.

[4]谭文锋,杨康,廖克龙,吴蔚.腔内修复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J].重庆医学,2004(12):1779-178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