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脑心综合征

本词条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曹君娴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脑心综合征是因为脑实质的损伤导致心脏在极短的时间里表现出的心室壁收缩舒张功能的显著减退,而且还可能会伴有心尖部的室壁异常运动等临床表现,而上述的这些异常症状在疾病后期复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患者主要可出现头晕、头痛、神志不清等相关症状,同时还可出现心慌、胸闷等心脏不适症状,该病在治疗上,通常优先治疗脑部疾病,若患者存在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应及时予以药物处理。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Cerebrocardiac syndrome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治疗周期
3~6个月
临床症状

心慌、胸闷、大量出汗、头晕、呕吐

好发人群
本身脑病病变较为严重者、本身脑病病变较为严重者、本身患有心脏疾病者、饮食不健康者、生活方式不健康者、精神状态不佳者、肥胖者
常用药物
普萘洛尔、心得宁
常用检查
心肌酶谱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
病因

脑心综合征的发病,与大脑组织对心脏有直接的调控,大脑的脑干网状结构、丘脑以及边缘系统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急性脑梗死引发细胞因子增多,以及血电解质和炎性介质的影响等有关。

主要病因

脑的直接控制

由于大脑组织对心脏有直接的调控机制,所以在脑组织的不同部位损伤可以在心电图上有不同的表现。心脏的异常反应可由下丘脑的后区和外侧区损伤引起,而且属于脑干的延髓是心跳呼吸的控制中枢,以及中央的灰质也会对心脏的搏动起到非常直接的影响。上述这些部位在损害之后,大多数都会出现心律失常。

神经体液因素

关于急性期脑梗死所导致的心脏功能障碍,可能与大脑的脑干网状结构、丘脑以及边缘系统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也有可能与神经体液调节机制紊乱有关系。比如,基底节区、丘脑和脑干部位(中脑、脑桥、延髓)在发生梗死之后,就会因为缺血缺氧很快导致脑损伤部位水肿,极大可能会使脑损伤进一步加重,进而导致机体的自主神经受损害,同时引起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功能障碍,最终导致心脏神经受损。

细胞因子

急性脑梗死发作时,血液血浆内皮素指标升高,它既具有短时间急剧收缩血管的功能,当达到一定浓度时也有抑制心肌细胞乳酸转运的作用。简而言之,类似血浆内皮素的这类细胞因子会加速患者的疾病进程。

血电解质及炎性介质

脑性盐耗与脑心综合征有很大的关联,据统计当脑梗死患者并发心脏功能障碍时约有1/3的病患会发生低钠血症。脑心综合征发生后多数会发生血中钠、钾、镁的代谢紊乱。同时在脑实质受损的情况下,例如血栓素A2、前列环素等炎症介质也会一定程度的改变,而上述的这些变化均会引起心肌的损伤。

诱发因素

生活、饮食方式不健康、精神状态不佳等均易诱发脑心综合征。

流行病学

脑心综合征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疾病。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约为12.6%,其中脑血管病患者约3500万,每年新增260万左右,其中部分患者患有心脏并发症。

好发人群

本身脑病病变较为严重者

若患者本身存在较为严重的脑补病变,如大面积脑梗死等,发生脑心综合征的几率较高。

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者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容易发生脑心综合征。

本身患有心脏疾病者

患者本身患处心脏相关疾病,如心肌缺血、冠心病等,易患脑心综合征。

饮食不健康者

平时饮食无规律、营养不均衡,容易诱发脑心综合征。

生活方式不健康者

如熬夜、吸烟喝酒等,易患脑心综合征。

精神状态不佳者

如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状态下,发生脑心综合征的几率较高。

肥胖者

因肥胖人群易患高血压、心脏病等,继而容易发生脑心综合征。

症状

患脑心综合征者可有心脏的不适的症状,如心慌、胸闷、胸痛、头晕、呕吐、低血压、肢体活动障碍、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症状,轻者可以没有相关不适的症状。

典型症状

心慌

患者可出现心前区感觉不适、心率加快、心前区震动。

胸闷

轻者无不适,重者觉得难受,似乎被石头压住胸膛,甚至发生呼吸困难。

胸痛

患者可感觉到胸部疼痛。

肢体活动障碍

患者可出现手脚不同的发麻无力等,严重者可出现偏瘫。

头晕、头痛、神志不清

患者自觉头晕头痛,伴有语无伦次、判断能力丧失等表现。

并发症

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对于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体液的分布和转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室上性心动过速

可见于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冠心病、高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病及预激综合征者。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洋地黄过量、肺心病缺氧、低钾时。

心律失常

患者可自觉身体疲乏无力,出现头晕、低血压等症状。

心力衰竭

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减弱等表现,严重可发生昏迷。

就医

脑心综合征患者若存在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所以在患者发生心慌不安、呼吸困难、胸闷胸痛以及不明原因的头晕头痛时应及时就医,一旦考虑可能是脑心综合征,就应当及时接受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检测。

就医指征

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罹患脑卒中时,如果发现患者有胸闷、心慌、突然汗出现象,或者心电图突然出现异常,要及早考虑脑心综合征,及时诊治。

就诊科室

由于患者大多是脑卒中基础上发病,因此优先推荐至神经内科就诊,并约请心血管科会诊。

医生询问病情
  • 是否有胸闷、心慌症状?

  • 既往是否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情况?

  • 既往是否有心脏病病史?

  • 是否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

  • 是否同步使用心血管药物治疗,效果如何?

需要做的检查

心肌酶谱检查

有数据显示,临床上约有60%的患者在急性脑梗死的情况下会有心肌酶谱的异常,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数值上:肌钙蛋白(TNT/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通常情况下心肌酶谱的变化会与患者病情呈现正相关趋势。同时有关脑心综合征的研究表明心肌酶谱是急性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它可以检测左心室的收缩舒张功能,故对心肌酶谱进行动态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的异常大概在脑卒中后12h开始发生,而且心电图的异样代表性的表现为可逆性左室壁运动异常、广泛的T波倒置与延长的QT间期,以及波形的改变,上述的这些改变大概都会持续1~2周;此外,心电图的变化程度和脑梗死的部位有很大关联,例如丘脑的损伤多会有窦性心动过缓,而脑干(中脑、脑桥、延髓)的损伤多会有心房颤动。

心肌肌钙蛋白

肌钙蛋白cTnl是心脏肌钙蛋白成分之一,其以两种形式存在于心肌细胞内,,小部分(5%)游离于胞浆,为可溶性;大部分(95%)以结构蛋白形式固定于肌原纤维上,为不可溶性。其具有心肌损伤特异性表达意义,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升高,是诊断心肌梗死重要指标之一。其与cTnT相比较更有意义,单纯的cTnT升高可考虑为脑心综合征所致。脑心综合征时部分患者肌钙蛋白cTnl升高时,可考虑存在心肌梗死的可能;这二项指标也作为判断脑心综合征心肌损伤的程度与有否心肌梗死的存在。

B型钠尿肽

通过明确B型钠尿肽有无升高,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力衰竭。

心脏彩超

用于观察心脏结构以及运动状态,有利于脑心综合征的诊断。

头颅CT、MRI

明确患者发生的脑部疾病的病变部位以及程度。

动态心电图

可预测急性脑血管病情的后续变化、演变趋势等,可避免病情的加重,同时还有利于并发症的发现。

诊断标准
  • 急性脑卒中患者,出现心前区不适、心慌、胸闷、气短、心源性哮喘等症状。

  • 心肌酶谱可有异常,包括肌酶、心房利钠尿肽升高等。

  • 心电图异常,在发病后12h~3d内,可有ST-T改变、T波异常、Q-T间期延长等心律失常,如房颤、房扑、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颤、室扑及束支传导阻滞等。

鉴别诊断

脑心综合征需与急性脑卒中患者本身旧有的心脏病进行鉴别。如果患者在脑卒中发病前,就有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等确切的心脏病病史,则一般不诊断为脑心综合征。

治疗

对脑心综合征治疗上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减轻对心脏的影响。注意保护和改善心功能,避免使用损害心脏功能的药物,并加强护理,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防止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治疗周期
脑心综合征的患者一般需要长期治疗。
一般治疗

积极寻找原发病因

在对症治疗以及使用改善脑循环,降低颅内压等药物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也可随着原发病的好转而渐渐恢复正常。

积极保护心脏功能

对心脏功能受损患者,应注意液体入量和液体速度。针对情况不同,调整脱水剂的用量,以达到降低心脏负荷的目的,进而避免发生心力衰竭。而针对病房中不明原因的血压升高,也可以适量使用例如呋塞米等利尿药。但一定注意使用频次,因为可能会导致低钾血症等血电解质的紊乱。

对症支持治疗

对有心肌损害、缺血、心功能不全或有相关心脏不适症状者,给予吸氧增加心肌供氧量,加强护理,积极预防及处理并发症。感染是诱发心力衰竭的最主要因素,应积极预防及治疗感染,有痰者给予化痰、雾化吸入等措施促进排痰。呼吸道不畅者,必要时给予吸痰、口或鼻咽通气道或气管插管处理。机体内环境紊乱亦可加重心肌及心血管病变,应积极稳定内环境。

原发病治疗

脑出血

微创内窥镜手术和外科手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上均具有独特优势,并减少心脏并发症的发生。

脑缺血

电针疗法在脑缺血治疗和缺血后心脏保护方面可发挥优势;神经干细胞疗法能够有效促进神经再生的同时,抑制瘢痕形成,减少氧化应激反应,保护心脑功能。

药物治疗

普萘洛尔

口服在1~4h可获得最大疗效,可持续5~6h。若病情要求迅速终止发作,可静脉给药。发作终止后,停止注射,静脉注射过程中必须同时听心率或行心电监护。严重心力衰竭、心动过缓、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及脆性糖尿病患者禁用。

心得宁

心得宁与普萘洛尔相比,无奎尼丁样副作用,对心肌收缩力无显著抑制作用,不引起支气管痉挛。对有心肌损害或心功能不全者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脱水剂,如甘露醇等,以减轻心脏的负担避免发生心力衰竭,可适当选用利尿剂。心肌有缺血性损害时,其治疗与脑梗死相似,可给予扩容剂抗血小板聚集剂溶栓剂等。

阿托伐他汀

为降脂药物,目的为控制患者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适用于胆固醇水平存在异常的患者。

卡托普利

为降压药,目的为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保护血管,降低脑出血、冠心病等的发生几率。

阿司匹林

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改善血液循环,避免患者发生血栓。

甘露醇

可降低颅内压,适用于脑出血量较大的患者。

手术治疗

脑心综合征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保护心脏功能

对有心肌损害或心功能不全者,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脱水剂如甘露醇等,可适当选用利尿剂。心肌有缺血性损害时,其治疗与脑梗死相似,可给予扩冠、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

吸氧

可增加患者血液中的氧含量,从而缓解胸闷、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

预后

脑心综合征尽管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但经过积极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随着患者脑卒中病情平稳好转后能改善患者愈后。

能否治愈

脑心综合征属于致死率、致残率较高的并发症,不能完全治愈。

能活多久

大部分患者会致死、致残,导致寿命缩短、生活质量降低;一少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得到大部分缓解而不影响寿命。

饮食

由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者罹患脑卒中时更容易出现脑心综合征,因此饮食方面,要注重低盐、低糖、低油脂,以防止三高问题的出现。要多吃新鲜果蔬,多吃含碘的食物。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

饮食调理
  • 建议食用低盐、低糖、低脂肪食物,以免引发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

  • 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预防动脉硬化,进而防止脑卒中发作。

  • 不建议食用高油、高盐、高糖食物。

  • 不建议食用辛辣刺激食物,以免诱发脑卒中。

  • 不建议饮酒,以免血压波动,诱发脑卒中。

护理

对于脑卒中患者,积极救治的同时,要密切观察心电监护心电图的变化,以做到早发现脑心综合征、早治疗的目的。

日常护理
  • 适当运动,避免运动过度造成血压急剧波动,加重心脑负担。

  • 戒烟、戒酒。

  • 保持情绪舒畅,不要让患者遭受剧烈的情绪刺激。

特殊注意事项

脑卒中患者入院后,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不要忽视患者心电图的变化及心脏不适症状。

预防

脑心综合征的预防,关键就在于做好脑卒中的预防,包括脑出血和脑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做好脑血管病的一级及二级预防,戒烟、戒酒,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适当运动,减少脑卒中的发病,从根本上降低脑心综合征的发生。

早期筛查

预防措施
  • 戒烟、戒酒,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 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将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在理想水平。

  • 保持情绪舒畅,家属要注意不要让患者情绪有剧烈波动。

  • 饮食有规律,不暴饮暴食,饮食低油低盐低脂,不过饱。

  • 注意防寒保暖,冬夏两季注意适当使用空调、暖气,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 保持大便顺畅,避免因便秘而如厕时诱发脑卒中。

参考文献

[1]马永菊,赵孝强,许庆梅.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的预防及治疗 [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4):78,84.
[2]杨正,刘晓林.脑心综合征研究新进展[J].中外医疗.2020(5);192-194.
[3]姬婷,李天,蒋帅等.脑心综合征的损伤机制及治疗[J].生理科学进展.2019,50(6)443-446.

[4]于宗明总主编.新编临床神经内科疾病诊疗精要[M].2014,45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