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眼袋

本词条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 李月华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眼袋是由于下睑皮肤松弛、肌肉力量减弱,出现眶隔脂肪移位、脱垂等病理性改变,导致下睑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臃肿、膨隆或下垂等形如网袋状的异常形态。常伴有外眦部鱼尾纹增多等面部老化改变,是面部组织衰老的形态标志之一。该疾病主要应用手术治疗方法,经过积极治疗患者预后良好,术后可能会有瘢痕以及色素沉着的现象。

就诊科室
眼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pouches
疾病别称
睑病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眼睑外翻、倒睫、瘢痕增生
治疗周期
长期间歇性治疗
临床症状

皮肤松弛堆积、袋状眶内脂肪脱垂

好发人群
中老年人、有家族遗传史的青年人
鉴别诊断
卧蚕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裂隙灯检查
疾病分类

原发性眼袋

多与遗传性家族疾病史有关,常见于青年人。

继发性眼袋

常见于中老年人,多表现为既有眶隔脂肪,又有皮肤松弛。

病因

眼袋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其发病机制与眼袋的疾病分型有关,不同分型病因不同,并且存在个体差异。

主要病因

原发性眼袋

主要是由于遗传导致,此类人群很年轻的时候眼袋即可突出明显。

继发性眼袋

多是由于随着年龄增长,眼部皮肤逐渐松弛,眼轮匝肌松弛,眶隔脂肪移位形成的,也与不恰当的按摩方式、熬夜等因素密切相关。

诱发因素

遗传因素

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年龄较小者也可发病。

不良生活习惯

劳累、睡眠不足、滥用化妆品等不良习惯也可引起眼袋的发生。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部皮肤、肌肉及眶隔脂肪松弛,可导致眼袋的形成。

外伤性因素

外伤导致眼轮匝肌与眶隔损伤,肥大眶脂即随薄弱的皮肤皮下突出。

生理因素

中医认为导致眼袋的根本原因是脾胃虚弱。

流行病学

眼袋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女均可发生。也可见于青年人,多与家族性遗传史相关。

好发人群
  • 中老年人。

  • 有家族遗传史的青年人。

症状

眼袋主要有下眼睑的皮肤松弛、堆积,眶内脂肪脱垂呈袋状等表现,有家族遗传史的人年轻时即可发现自己的下眼睑皮肤臃肿,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可逐渐出现症状,可在平常洗脸或照镜子的时候发现。

典型症状

单纯眼轮匝肌肥厚型

表现为靠近下睑缘的呈弧形连续分布的皮肤隆起,多无皮肤松弛性改变。

单纯皮肤松弛型

常见于33~45岁的中年人,可见下睑及外眦皮肤松弛,但无眶隔脂肪突出或移位,眼周可见到细小皱纹。

下睑膨隆型

表现为眶隔脂肪突出或同时伴有下睑皮肤松弛。

并发症

眼睑外翻

眼睑部眶隔脂肪突出可引起眼睑缘外翻等改变,影响美观。

倒睫

眼睑部眶隔脂肪突出、移位,可导致倒睫的发生,产生眼部不适感。

瘢痕增生

眼袋多通过手术方式去除,手术操作不当或者是疤痕体质的人,术后可出现瘢痕增生性改变,破坏美观。

就医

眼袋早发现、早诊断、早期干预,对于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起重要作用,尤其是有遗传疾病史的人,应尽早体检,对于有类似眼袋临床表现的患者更应尽早就诊以明确诊断。

就医指征
  • 对于有遗传家族史者,应尽早体检,一旦发现有眼袋或类似眼袋表现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在体检或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有眼袋,并且影响视觉或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

  • 已经确诊眼袋的患者,若出现视觉改变、视野受限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 优先考虑去眼科。

  • 出现视力急剧下降、失明等症状去急诊科。

医生询问病情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眼部皮肤臃肿、下眼睑外翻等)

  • 是否有遗传性家族疾病史?

  • 既往有过其他病史吗?

  • 有没有做过眼部治疗?

  • 患者是否为瘢痕体质?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眼部查体可见到下眼睑的皮肤松弛、堆积,眶内脂肪脱垂呈袋状臃肿等表现。

眼科检查

用裂隙灯检查眼部情况,一般多无病理性改变,有时仅可表现为视野轻度受限。

诊断标准

当患者出现下眼睑的皮肤出现松弛、堆积,眶内脂肪脱出,呈现新月形迹,框下缘显现,垂挂呈袋状等表现。或者患者下睑组织膨隆,有时可见下睑缘灰线微露。以上即可诊断为本病。

鉴别诊断

眼袋和卧蚕形状相似,需要将眼袋和卧蚕相鉴别。卧蚕多为天生的,是紧邻睫毛下缘的一条约四到七毫米的带状隆起物,为椭圆形,在人群中出现频率很高,有的人明显,有的人不明显。

治疗

原发性眼袋是先天遗传导致的,继发性眼袋常与年龄、熬夜、不适当的按摩等因素有关,一般可通过去除原发病因治疗或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本病需要长期间歇性治疗。
病因治疗

纠正熬夜、滥用化妆品等不良生活习惯,去除原发病因可改善眼袋症状。

药物治疗

眼袋无有效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内切法(经结膜入路法)

此种手术方式皮肤外观无切口,损伤小、出血少,无显露性瘢痕,较美观,适用于无下睑皮肤和肌肉松弛的年轻人。

外切法(经皮肤入路法)

此种手术方式下眼睑多遗留切口痕,一般不明显,但极少数患者术后仍可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瘢痕,适用于中、老年人,有脂肪松垂、疝出的年轻人,以及单纯皮肤松弛或单纯眼轮匝肌肥厚型者。

下睑皮肤-肌肉瓣法

适用于皮肤眼轮匝肌及眶隔松弛的重型眼袋以及55岁以上中老年人。切除多余眶隔脂肪、下垂的眼轮匝肌和皮肤,大多数患者效果较好。

眶脂肪保留和眼轮匝肌悬吊法

适用于眶脂肪膨隆,伴有明显的下睑松弛和框下缘显现体征的老年患者。此种方法可以有效去除眼袋,而且可同时矫正眶下缘显现等衰老体征,并兼有中面部提升作用。

其他治疗

还可以通过激光、射频、超声刀等方法来消除眼袋,治疗周期较长,起效慢,需要多次治疗才有效果。

预后

原发性眼袋患者多为遗传获得,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继发性眼袋患者可以通过治疗原发病,去除原发病因,从而改善症状甚至恢复正常皮肤状态。

能否治愈

原发性眼袋在治疗后,能被治愈。

能活多久

原发性眼袋患者多为遗传获得,继发性眼袋患者,通过配合医生、积极治疗,一般不影响寿命。

后遗症

眼袋的发生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健康,但可引起术后瘢痕、皮肤色素沉着等改变,影响美观。

复诊

眼袋手术治疗后至少每周复查一次,切口恢复后,可每月复查一次,病情稳定后可每年复查一次。

饮食
饮食调理

该疾病饮食方面并无特殊注意事项,正常饮食,合理膳食即可。

护理

眼袋患者的护理旨在减轻患者的症状,促进疾病恢复,还需避免发生并发症或在发生时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适宜进行眼部保养,术后避免伤口感染。

日常护理
  • 建立良好生活习惯,避免熬夜,避免用眼过度,保证充足的睡眠,不滥用化妆品,了解正确的按摩手法,避免使用错误的按摩手法。

  • 养成良好的个人饮食习惯,不吃生冷刺激的食物,尽量少吃酸辣的食物,戒烟、戒酒。

  • 运动,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适度运动,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

病情监测

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如有眼部不适应及时就医。

心理护理
  • 平常要注意精神愉悦、心情舒畅,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 放松心情,调整心态,应该认识到眼袋虽然多为家族遗传疾病,但某些后天因素也可导致,应积极检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尽早干预。

特殊注意事项
  • 眼袋的发生不会影响健康,眼袋患者不宜自卑,应树立自信心,积极治疗。

  • 去眼袋手术当日,伤口会有些疼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减轻。不要急于服用去痛片,因为阿司匹林类药物会加重伤口出血。

  • 去眼袋术后5~7天拆线。拆线1天后可局部热敷,促进水肿尽快消退。

预防

部分患者的眼袋是先天遗传的,尚无有效预防措施。对于继发性眼袋积极进行病因治疗,可降低眼袋的发病风险。

早期筛查

眼袋的筛查

对于患有家族遗传病史的高危人群,应尽早开始进行眼袋筛查,儿童宜从第一次进行眼科检查开始,尽早干预,规避风险。对于熬夜、使用化妆品等其他致病因素的高危人群,有条件下也应尽早进行筛查。

眼袋筛查的方法

一般通过视诊可初步诊断,结合既往病史即可确诊。

预防措施
  •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长时间用眼。

  • 患有疖肿、毛囊炎等面部感染的患者,应先治愈所患疾病后再进行眼袋手术治疗。

  • 做好防晒,避免光老化。

  • 做好手卫生,不用脏手揉眼睛,避免用力揉压眼部皮肤。

参考文献

[1]杨培增,范先群.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0.

[2]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美容医学分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0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