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李斯特菌病

本词条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 陆海英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李斯特菌病是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疾病。人通常在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后患上李斯特菌病。孕妇患李斯特菌病通常是轻度疾病,但会引起胎儿或新生婴儿严重疾病。一些李斯特菌感染患者,最常见的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会发展成严重的血液感染(败血症)或脑部感染(脑膜炎或脑炎)。李斯特菌有时会侵犯身体的其他部位,引起骨骼、关节、胸部和腹部的感染。

就诊科室
感染科、急诊科、儿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Listeria monocytogenes disease
疾病别称
利斯特菌病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多发性脓肿、肉芽肿、结膜炎、咽炎、皮肤红丘疹
治疗周期
短期持续治疗
临床症状

严重头痛、眩晕、恶心、发热、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好发人群
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
常用药物
氨苄西林、青霉素、红霉素
常用检查
血常规、脑脊液常规、细菌学检查
疾病分类

病因

李斯特菌病主要是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引起。李斯特菌可以通过胎盘或者产道感染,也可以通过直接或者间接传播感染。该病主要见于孕妇、婴儿、老年人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其他人群少见李斯特菌感染。药物、年龄等因素可以诱发李斯特菌的感染。

诱发因素

药物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造成李斯特菌感染。

年龄

最常见的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抵抗力降低导致容易感染,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和器官识别和清除体内有害细菌能力减弱。

感染

李斯特菌属于细胞内寄生菌,不产生毒素,可产生一种溶血性外毒素,T细胞在清除本菌有重要作用,细菌或真菌感染患者体内巨核细胞增多,为李斯特菌的生存以及毒素的产生提供条件,患者可发生重叠感染或者交叉感染。

流行病学
  • 李斯特菌病是由李斯特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疾病。该菌的致病性很强,尤其易感染免疫缺陷的病人,病死率可高达30%~70%。本菌在自然界分布甚广,不易被寒冷日晒等强烈因素所杀灭。近几年来,李斯特菌病已日益成为全球性疾病,因此,如今已有20多个国家把它列为“食品致病菌”。

  • 李斯特菌病可能是食源性疾病造成的第三大死亡原因,每年约有260人死亡。几乎所有患有李斯特菌病的人都住院治疗。病死率约为20%。约有四分之一的妊娠相关李斯特菌病病例出现胎儿缺陷或新生儿死亡。

传播途径

胎盘或产道传播

该病可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新生儿。怀孕初期,李斯特菌感染可能会导致流产。怀孕后期,即使母亲只是轻度感染,李斯特菌感染也可能导致死产、早产或婴儿出生后出现致命的感染。李斯特菌感染幸存的婴儿可有长期的神经系统损害和发育迟缓。

直接接触传播

人类感染多通过与带菌动物的直接接触感染,人的眼睛或皮肤与病畜直接接触也可以引起局部病变。

间接接触传播

即粪口途径,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感染。李斯特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菌,它不仅存在于肉类产品中,也可存在于乳制品、蔬菜、沙拉及海产品等日常食物里面。

好发人群

该病主要影响孕妇、婴儿、老年人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其他人群中很少见李斯特菌感染。

症状

李斯特菌病的典型症状是发烧和腹泻,类似于其他食源性细菌感染。在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侵袭性感染,例如败血症、脑膜炎和脑膜脑炎。李斯特菌还可引起局部感染,包括败血性关节炎、骨髓炎、假体移植感染以及胸部、腹部、皮肤和眼睛部位感染。

典型症状

脑膜炎症状

多见于出生三天后的新生儿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患糖尿病,肝硬化或接受糖皮质激素类固醇治疗者,30%则无明显诱因。起病急,有严重头痛、眩晕、恶心、发热、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部分病人有惊厥、易激惹及定向力障碍,症状类似其他化脓菌所致脑膜炎。重症可于24~48h内昏迷,少数起病慢,病程长而有反复,如病变累及脑实质则可有脑炎,脑干脑膜炎及脑脓肿,可有惊厥、轻偏瘫、癫痫发作及脑疝形成等,有些病人仅有低热及性格改变,病程呈双相,于病初的3~10天仅有发热、头痛、呕吐等前驱症状,此外,尚可有共济失调、轻瘫及感觉迟钝等表现。

败血症症状

败血症型李斯特菌病感染可见于成人(原因不明)及新生儿,成人多见于免疫抑制者,临床表现与其他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相似,但白细胞分类中大单核细胞可高达8%以上,患者如无淋巴瘤,则有协助诊断的意义,血培养阳性可确诊。

妊娠感染表现

利斯特菌病患者中妊娠妇女占1/3,可发生于妊娠的任何时期,但以后3个月为多见,可有畏寒、发热、咽痛、肌痛、背痛、痉挛性腹痛和腹泻,体征无特殊,一般不影响胎儿,感染严重则可造成流产、死胎、早产或新生儿感染。

局灶性感染表现

可由局部接触或经血行播散而引起,李斯特菌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并非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者,而与左心病损有关,主动脉瓣病变者占2/3,三尖瓣病变者占1/3,以40岁以上男性较多,患者出现新的或改变的心脏杂音,脾大,肝大,CNS及肝脏等多种栓塞;发热最常见(占75%),本病病死率较高。其他局灶性感染可见于皮肤脓疱或溃疡、化脓性结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颈淋巴结炎、关节炎、骨髓炎、腹膜炎、胆囊炎、尿道炎等。

并发症

李斯特菌病可能会引发以下并发症:

新生儿败血性肉芽肿病

新生儿多见于出生后3天起病,其母多为无症状携带者,患儿多于分娩过程中经胎盘受感染,称为“肉芽肿性婴儿败血症”,经胎盘感染,患儿多个内脏(肝、脾、肺、肾)及脑等组织呈现多发性脓肿及(或)肉芽肿,羊水混浊被胎粪所染,患儿衰弱,常伴有结膜炎、咽炎、皮肤红丘疹,多发于躯干及肢端,可出现呼吸及循环衰竭,病死率高。

其他

李斯特氏菌还可引起心内膜炎、关节炎、骨髓炎、腹膜炎及胆囊炎,接触病畜还可引起化脓性皮肤感染或化脓性结膜炎。此外,多脏器的播散性脓肿成肉芽肿,可出现呼吸或循环衰竭。重症者可有后遗症,如肢体瘫痪、共济失调、失语、眼球运动麻痹、面肌麻痹、括约肌功能紊乱等。

就医

患者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高度怀疑李斯特菌病时应该及时到感染科或急诊科就诊,可进行血常规或细菌学等检查确诊,根据患者情况,消除诱因,治疗病因,选择局部或全身抗菌药物,但要注意本病要与乙型链球菌感染、先天性梅毒、先天性弓形虫病相鉴别。

就医指征
  • 孕妇及免疫力低下者进行定期妇科体检非常有必要,一旦体检中发现李斯特菌病的体征,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发现发热、腹痛等症状,高度怀疑李斯特菌病时,应及时就医。

  • 已经确诊李斯特菌病的患者,若出现脑膜炎、败血症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感染科、急诊科就诊。

  • 若新生儿出现李斯特菌感染症状,也可以去儿科或者新生儿科急诊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腹痛、腹泻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畏寒、发热、咽痛、肌痛、背痛、痉挛性腹痛和腹泻等)

  •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严重头痛、眩晕、恶心、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惊厥、易激惹及定向力障碍等症状)

  • 现在是否怀孕?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有无不洁饮食史?

需要做的检查

血常规 

病人血白细胞总数常增高,分类中以中性粒细胞增多明显,单核细胞并不增多。

脑脊液常规 

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大多外观混浊,白细胞数为(100~10000)×10^6/L,其中2/3为多核细胞,蛋白质含量增高达0.5~3.0g/L,而糖量降低者仅占40%,未合并脑膜炎的患者脑脊液常规多为正常,或仅有轻度蛋白质含量增高及淋巴细胞增多。

细菌学检查 

细菌学是诊断本病的关键,也是确诊的关键。

细菌涂片

取脓性分泌物,穿刺液、脑脊液、活组织细胞、胎儿粪便等涂片,行革兰染色检查,但据报道脑脊液镜检有2/3的病人标本为阴性,另外由于该菌形态上往往易与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白喉杆菌等混淆,故须仔细鉴别,免疫荧光法比较特异灵敏,但结果也需认真判断。

细菌培养

在疾病早期取血,脑脊液、骨髓、羊水、胎粪、胎盘、新生儿脐带残端,受损皮肤或黏膜,孕妇阴道排泄物等作细菌培养,可分离到致病菌,标本送检时最好注明“疑似李斯特菌病”,防止误认为是污染菌而提前抛弃,不作进一步鉴定,对本病诊断重要的一点是从上述标本中分离到细菌时应进一步作生化和动物接种,以肯定为李斯特菌,当标本中细菌种类较多时可用冷增菌的方式进行分离,标本染色后,可通过触酶试验将其与链球菌属相鉴别;在液体培养基中有动力,可将其与棒状杆菌属相鉴别。

血清学抗体检查 

对该菌的抗体反应主要是IgM抗体升高,双份血清抗体效价递升有助于诊断,但血清抗体检查对本病诊断价值有限,只用于流行病学研究。

分子生物学检测 

近年来应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来进行临床诊断,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可在250yC血液中测出1×10^4cfu的李斯特菌,敏感性强。

影像学检查

做X线胸片、B超和脑CT等检查,可用于排除其它疾病。

诊断标准
  • 典型李斯特菌感染症状,可有畏寒、发热、咽痛、肌痛、背痛、痉挛性腹痛和腹泻、眩晕、恶心、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症状。

  • 实验室检查有李斯特菌存在,细菌学检查分离到李斯特菌即可确诊。

  • 影像学检查可辅助确诊李斯特菌病。

鉴别诊断

治疗

李斯特菌病的治疗主要是消除诱因,治疗病因,选择局部或全身应用抗菌药物,根据病人的临床分类,决定疗程长短。

治疗周期
李斯特菌病多是短期持续治疗。
一般治疗

去除诱因

了解存在的诱因并及时消除,如停服广谱抗生素、雌激素等。合并糖尿病时要同时予以治疗。

抗菌治疗

一旦确诊李斯特菌感染,应立即使用抗生素治疗。

合并症的治疗

患者如有糖尿病,应同时治疗。

药物治疗

氨苄西林

为最佳首选药物,对孕妇及婴儿安全,且能在脑内达到有效浓度。免疫功能障碍者使用氨苄西林联合庆大霉素治疗。

青霉素

青霉素一般能治愈利斯特菌病。心瓣膜受染患者,用青霉素联合妥布霉素治疗。

其他

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磺胺嘧啶等也有效。

手术治疗

李斯特菌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预后

李斯特菌病可以被治愈,经治愈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但本病死亡率较高。所以李斯特菌病治疗结束后,应该追踪治疗,后续查看是否存在李斯特菌。

能否治愈

李斯特菌病可以被治愈,但本病死亡率较高。

能活多久

李斯特菌病患者可以治愈,治愈后一般不影响寿命,但是本病致死率较高,患有脑膜炎的总病死率约为30%,中枢神经系统实质性病变和心内膜炎的病死率可达50%。孕妇患李斯特菌病可致流产或死产。

饮食

李斯特菌病患者的饮食调理以促进患者恢复,缓解症状为主,应合理、均衡的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合理控制总热量。

饮食调理
  • 避免食用未煮熟的生肉,如牛肉、猪肉、家禽肉,食用生蔬菜时,要彻底洗干净。

  • 避免饮用生牛奶(未经低温消毒处理)或食用生牛奶制成的食品,避免食用软乳酪,如羊乳酪、干酪。

  • 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细软为主,不吃油腻食物,应保持营养膳食、搭配合理、荤素相宜、少食多餐。

护理
日常护理

李斯特菌病患者的护理主要为促进患者症状减轻并消退,保证愉悦心情,还需注意避免发生感染,或在感染发生时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等。应了解各类抗生素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和注意事项,尤其是婴幼儿以及老年人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指导病人正确服用。

特殊注意事项

对于婴幼儿以及老年人,应该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婴幼儿慎用耳毒性药物,老年人应该注意药物对于肝肾功能的损害,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者是严重并发症时,应该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并及时送医。

预防

对于孕妇或免疫系统较弱者,需特别注意李斯特菌感染。食用软奶酪、热狗和熟食肉时应该注意将食物重新加热直到蒸熟,不要吃冷冻的肉酱,彻底煮熟任何种类的豆芽。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激素,积极治疗糖尿病,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预防措施

保持清洁

在处理或准备食物之前和之后,用温肥皂水彻底洗手。烹饪后,使用热肥皂水清洗器皿、切菜板和其他食物准备表面。

擦洗生蔬菜

在大量流水下用刷子或蔬菜刷清洁生蔬菜。

彻底煮熟食物

使用食物温度计,以确保将肉类,禽类和蛋类食物煮熟至安全温度。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

可使用含乳杆菌活菌的阴道栓调节阴道内菌群平衡。

参考文献

[1]肖义泽,任丽娟,王金玉.云南省首次动物源性李斯特菌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

[2]贾忠兰,许丽风,王青,高志慧.围产期母婴李斯特菌病13例临床分析[J].VIP,2016.

[3]高双燕,万建华.李斯特菌病临床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