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

本词条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 孙苏欣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为一组遗传学多种内分泌器官发生肿瘤或腺体细胞功能亢进综合征的总称。通常同一患者同时或先后出现2个或2个以上的内分泌腺体肿瘤或增生,因多个受累腺体功能亢进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可多样性。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为家族性发病,常累及垂体、甲状腺(C细胞)、胰岛、甲状旁腺、肾上腺髓质和一些神经节。肿瘤可产生多种激素或激素类物质,属于肽类及胺类激素。这些都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特点。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multiple endocrineneopla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胃溃疡、骨质疏松、抑郁症、心律失常
治疗周期
需根据治疗方法而定
临床症状

肌无力、疲乏、便秘、恶心和呕吐

好发人群
具有遗传家族史者、具有基因突变者
常用药物
溴隐亭、奥曲肤、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
常用检查
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
疾病分类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I型

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性肿瘤综合征,常由垂体腺瘤、胰岛细胞瘤及甲状旁腺增生组成。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Ⅱ型

呈家族史,遗传性发病,主要肿瘤组成有甲状腺髓样癌(常累及两叶)和嗜铬细胞瘤(多累及两侧肾上腺),以及甲状旁腺增生(或腺瘤)。甲状腺髓样癌出现较早且常为多发结节,临床可伴腹泻、血降钙素升高。嗜铬细胞瘤可伴高血压,甲旁腺增生或腺瘤引发的甲旁亢症状多不明显。

病因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肿瘤发生。

主要病因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多效性基因外显率高。受累内分泌腺大部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属APUD细胞系统。本病大多为家族性,发病年龄较单一内分泌腺肿瘤为小,少数为散发性。

流行病学

I型

多发生在20岁以后,常有家族史,患病率为1/3万~1/5万,最常累及甲状旁腺。

Ⅱ型

MEN-2型多见于青少年,常有家族史,ⅡA型95%出现甲状腺髓样癌。ⅡB型中甲状腺髓样癌和嗜铬细胞瘤同时存在者占49%,仅合并甲状腺髓样癌占44%,仅合并嗜铬细胞瘤占7%。

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具有遗传家族史者,且携带MEN-1、RET基因突变的人。

症状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分型及受累腺体等因素,不同的内分泌肿瘤可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I型

肌无力、疲乏、便秘、恶心和呕吐,甚至因高钙血症而产生神经精神症状等。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ⅡA型

主要表现为血钙升高、高血压、高代谢状态、高血糖和多汗。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ⅡB型

除了ⅡA表现外,常伴发黏膜多发性神经瘤,口腔受累多见,导致黏膜粗糙增厚。

其他症状

特征性外貌和骨骼畸形表现为体形及脸型瘦长、臂长、骨骼变形、关节囊松弛、漏斗状胸、脊柱侧弯、眼部异常、腹痛、腹泻、便秘、腹胀、巨结肠、消化道梗阻、心律失常等。

并发症

心律失常

高浓度皮质醇发挥盐皮质激素样作用,可能引起低钾血症。大量钾离子从细胞外流人细胞内,引起电刺激的无反应和细胞膜的去极化,阻滞肌肉神经的传递,严重者累及心脏,出现传导阻滞和节律异常等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

抑郁症

皮质醇水平是导致抑郁症的病理基础,血内皮质醇浓度过高,造成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的缺乏,不能使抑制性冲动下传至脊髓,躯体不适的感受性增强。

骨质疏松

大量皮质醇激素通过影响骨组织细胞功能、内分泌系统、钙离子代谢等导致骨质疏松。

胃溃疡

胃泌素瘤分泌促胃液素,可进一步引起胃酸过多,导致胃溃疡发生。

就医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是多器官和多腺体发病,在诊断明确后,需要代谢内分泌科、外科、放射科、肿瘤科、病理科、核医学科及遗传科等多学科会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决定某个腺体病变是否需要处理及何时处理。

就医指征
  • 具有多发性内分泌肿瘤遗传家族史,且进行基因检查为阳性结果,应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及预防性治疗。

  • 当出现肌无力、疲乏、便秘、恶心和呕吐、高血压、心律失常、头晕、血糖异常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

  • 当体检发现血钙升高、血钾降低,或者B超、CT等在甲状腺、胰腺发现肿块时,即使没有症状也应及时就诊。

就诊科室

患者可首选内分泌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 出现这一症状多长时间?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肌无力、恶性、呕吐、头晕、血压高、血糖异常等)

  • 是否有遗传家族史?

  • 是否有其他症状?(如骨骼变形、心跳加快或变慢等)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进行全身内分泌器官功能检查,包括空腹胃泌素、胃酸、血糖、血钙、胰岛素水平、泌乳素、生长激素测定等,当出现激素水平升高、血糖异常等可以进一步验证是否存在临床多发内分泌肿瘤。

影像检查

进一步对多发性内分泌肿瘤进行定位诊断,如B超、CT、MRI检查可发现甲状腺、肾上腺、胰腺、垂体等存在肿块,PT-CT/全身核素检查可以发现异位内分泌腺瘤及转移瘤。

基因检测

对多发性内分泌肿瘤进行基因诊断,基因检测可发现存在MEN-1基因、RET基因突变等情况。

诊断标准

三条诊断标准符合其中一条即可诊断:

  • 临床上发生两种或以上多发性内分泌肿瘤,如甲状旁腺瘤、肠道胰腺肿瘤、垂体腺瘤。

  • 基因突变包括:MEN-1基因突变、RET基因突变。

  • 为多发性分泌肿瘤患者的一级亲属并发生一种多发性内分泌肿瘤。

鉴别诊断

胰腺癌

胰腺内分泌肿瘤早期较小或无功能时,B超、CT、MRI等检查难以与胰腺癌鉴别。但胰腺癌通常不会出现体内激素水平升高,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胰腺内分泌肿瘤通常有遗传家族史,后期会出现体内激素水平升高,出现各种内分泌疾病,例如血糖异常、消化性溃疡、高血钙等。

甲状旁腺增生

多发于中青年,也会出现高钙血症临床表现,超声可以发现甲状旁腺腺体增生。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Ⅰ型通常在50岁之前发病,Ⅱ型通常发病年龄较早,可在婴儿期或青年期发病,同时有遗传家族史,伴有其他腺体肿瘤。

肾上腺结核

多发生于免疫力低下者,可有腰酸腰痛、低热、盗汗等症状,进行结核菌素试验试验、胸部CT可找到结核证据。肾上腺内分泌肿瘤,一般无低热、盗汗症状,肿瘤分泌皮质醇增多会引起血压高、低钾血症,且伴有其他腺体肿瘤。

转移癌

原发部位癌症可以转移至甲状腺、垂体、肾上腺等部位,影像学检查可能与内分泌肿瘤鉴别困难。但转移癌既往有癌症病史及原发癌的临床表现,通常无内分泌功能。多发性内分泌肿瘤存在2个或2个以上腺体肿瘤,伴有相应腺体高分泌功能,既往无癌症病史。

治疗

治疗方案主要依据多发性内分泌肿瘤分型及受累腺体,需要内分泌科、外科、放射科、肿瘤科、病理科、核医学科及遗传科等多学科会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决定某个腺体病变是否需要处理及何时处理。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腺瘤切除手术治疗,转移瘤手术治疗为姑息治疗,化疗、放射治疗主要针对晚期患者治疗。

治疗周期
需依据治疗方法而定,短期治疗可采用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则需长期持续性治疗。
药物治疗

溴隐亭

肿瘤分泌催乳素过多时,可给予溴隐亭治疗。

奥曲肤

可以抑制生长抑素、生长激素、促甲状腺素、胃酸、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分泌,减少胰液分泌,治疗生长激素瘤等作用。

H2受体阻滞剂

西咪替丁、雷尼替丁,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溃疡症状。

手术治疗

对于功能亢进肿瘤选择全切或者部分切除,是缓解症状的有效方法。

甲状旁腺切除术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I型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为切除3个甲状旁腺,另一个切除一半,留下半个甲状旁腺,也有主张作4个甲状旁腺全切除,将外表上最接近正常的一个腺体的一半移植于一侧习惯上非主要使用的前臂肌肉中。

甲状腺切除术及中心性淋巴结切除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II型中的甲状腺髓样癌,由于其病变为多中心性,应作全部,部分甲状腺切除术将出现疾病复发。

垂体瘤切除术

经蝶鞍手术切除垂体瘤,残余无法切除的肿瘤组织行放射治疗。

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大部分肾上腺肿瘤没有功能,肾上腺皮质癌发生率在多发性内分泌肿瘤I型人群中约1%。目前尚未达成肾上腺无功能肿瘤手术共识,大多数无功能腺瘤是良性的,但如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直径>4cm,或者直径1~4cm伴可疑的恶性影像学特征,或者在随访间隔出现显著增长则应考虑手术切除。

胰岛素瘤切除术

手术切除仍是彻底治疗胰岛素瘤的唯一方法。对于其他单发胰岛素瘤的患者可依据肿瘤大小、部位、性质选择胰岛素瘤剜除术或部分胰腺切除术;对于胰体尾部定位明确,位置表浅的肿瘤,可行腹腔镜下胰岛素瘤摘除术或胰腺体尾部切除术。但是对多发胰岛素瘤病人不宜选择腹腔镜手术,应开腹仔细探查,结合术中超声和血糖监测去除全部病灶。术后常规监测血糖,对于“反跳性高血糖”应用短效胰岛素对症处理,多数病例1周内恢复正常。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胰瘘,术中应避免损伤胰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胰瘘,术中应避免损伤。

其他治疗
  • 手术前应作有关检查以了解是否有嗜铬细胞瘤,同时有嗜铬细胞瘤者应作相应治疗及术前准备。

  • 甲状旁腺切除术后10%~30%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活性维生素D治疗低钙血症,并需定期监测血钙。

  • 化疗及放疗的效果有限,仅适用于晚期的患者。

预后

通常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经过积极治疗后,可改善症状,已有转移者手术治疗为姑息性而不能根治。化疗及放疗的效果有限,仅适用于晚期的患者。

能否治愈

手术切除肿瘤尽可能彻底切除原发肿瘤及其转移病灶,可使症状缓解,部分可以治愈,但肿瘤仍可以复发。对于恶性肿瘤,已有转移者手术治疗为姑息性而不能根治。

能活多久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通常死于严重心律失常、恶性高血压等,早期确诊,及时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复诊

一经确诊,需长期随访。

饮食
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需根据不同症状的患者而定。

高血钠患者

应进食低钠饮食,控制钠盐摄入量低于2g/d。

低血钾患者

适当补充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等。

高血糖患者

应进食含糖量较低的粗粮食物,如豆类、蔬菜等。

低血糖患者

应进食含糖量较高的细粮食物,如面粉类、蛋糕类,多进食水果,同时应经常准备糖块,防止过低血糖的发生。

护理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累及腺体较多,临床表现复杂,需要积极诊治和精心护理,包括日常生活管理、心理护理、病情监测等多方面。

日常护理

饮食管理

进食低钠饮食,控制钠盐摄入量低于2g/天。适当补充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等。对于高血糖患者,应进食含糖量较低的粗粮食物,如豆类、蔬菜等。对于低血糖患者,应进食含糖量较高的细粮食物,如面粉类、蛋糕类,多进食水果。

安全管理

患者通常有肌无力、骨质疏松表现,应保证患者周边环境安全,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情况发生。

病情监测

监测血压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升高,例如盐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引起血压升高,应定时监测血压,必要时给予口服降压药物。

监测血钠、血钾、血糖、血钙变化

电解质紊乱会引起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神经精神疾病,应定期监测,使其维持平稳。

特殊注意事项
  • 给予药物补钙后,每周检测血钙和尿钙变化,指导患者饮水量大于2000ml/d,预防肾结石。

  • 术后禁食期间,静脉补充骨代谢相关的营养素,如维生素K、锰、铜、锌等。协助患者每日4次行腹部按摩15min,防止便秘发生。

预防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是一种具有家族倾向的显性遗传性疾病,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但异常基因的检测可进行早期、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早期筛查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家庭成员中已确诊该病者,应接受遗传咨询,妊娠期应接受产前检查,必要时终止妊娠。

预防措施
  • 如果家庭成员中已确诊多发性内分泌肿瘤者,应接受遗传咨询,妊娠期应接受产前检查,必要时终止妊娠。

  • 孕妇尽可能避免危害因素,包括远离烟雾、酒精、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

  • 在妊娠期产前保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的出生缺陷筛查,包括定期的超声检查、血清学筛查等,必要时还要进行染色体检查。

参考文献

[1]何慕真等.多发性内分泌肿瘤7例CT?MRI表现[J].福建医药杂志,2014.36(1):115-118.

[2]吴祥庆,张克,陈爽.多发性内分泌肿瘤CT表现[J].中外健康文摘,2013(6):224-224.

[3]杨军等.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相关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09.47(5):329-332.

[4]童安莉.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中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进展与展望[J].中华消化杂志,2019.39(8):525-527.

[5]陈焕杰等.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Ⅱb型的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18.16(6):683-685.

[6]沈鸣雁,李清.1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4):502-505.

[7]侯保健等.手术同步切除胰岛素瘤及甲状旁腺腺瘤治疗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1型1例[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44(9):1083-1088.

[8]唐承薇,黄志寅,刘瑞.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J].胃肠病学,2010.15(8):449-451.

[9]李延皎,胰腺内分泌肿瘤CT表现和病理结果的对照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