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痤疮

本词条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 禚风麟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也是美容皮肤科最常见的病种之一。通常好发于面颈部、胸背部、肩膀和上臂,临床以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为主要表现。这种疾病青春期多见,但也不完全受年龄阶段的限制,从儿童到成人几乎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发病。

就诊科室
皮肤科、内分泌科、美容中心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acne vulgaris
疾病别称
青春痘、粉刺、暗疮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色素沉着、持久性红斑、凹陷性或肥厚性瘢痕
治疗周期
长期持续性治疗
临床症状

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

好发人群
青春期人群、滥用化妆品的女性、内分泌系统紊乱及月经不调的女性
常用药物
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异维A酸、克林霉素乳膏、红霉素乳膏
常用检查
显微镜检查、性激素测定、妇科彩超
疾病分类

寻常性痤疮

其具体表现同前,大多数青春期后症状逐渐减轻以致消失。但有脓疱、结节、脓肿、囊肿者,愈后常留下凹陷疤痕。

聚合性痤疮

皮疹可发生在面部,上胸部、背部、臀部、股部,损害为粉刺、丘疹、脓疱、囊肿及破溃流脓的瘘管,或为较深在性的痤疮结节聚集融合,形成大的浸润,皮肤呈青紫色。

坏死性痤疮

由葡萄球菌继发感染引起,皮疹主要发生于前额发际,少数也可发生在胸背部,损害为丘疹,顶端有脐凹,化脓后形成脓疱、坏死,愈后遗留凹陷性疤痕。

热带痤疮

多发生在高温、高湿地区的痤疮,皮损可累及背、肩、颈、手臂、大腿和臀部,主要为结节和硬节性囊肿。

病因

痤疮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油脂、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堵塞、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痤疮的发病机制是身体发育导致体内雄激素分泌旺盛,而雄激素支配皮脂腺产生更多皮脂,皮脂与脱落的表皮组织混合后堵塞毛孔引发痤疮。部分患者的发病还受遗传、免疫、内分泌、情绪及饮食等因素影响。

主要病因

皮脂分泌过多

皮脂分泌过多是痤疮发生基本病理基础,由于青春期体内雄激素含量增多,导致皮脂腺功能旺盛,分泌大量的油脂。

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堵塞

毛囊堵塞通常是由于毛囊口皮肤的角质层过度的角化,结果导致毛囊口的堵塞。毛囊口堵塞实际上就是皮脂腺导管口的堵塞,这样不利于皮脂腺的分泌和排泄。

痤疮丙酸杆菌细菌感染

痤疮丙酸杆菌是痤疮最主要的致病菌,是亲脂的革兰氏阳性厌氧菌,是人类毛囊皮脂腺内数量最多的微生物。致病机制是促进皮脂腺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导致皮脂腺导管堵塞,厌氧菌大量繁殖,激活体内免疫,诱导炎症反应,产生炎症因子,导致痤疮发生,表现为炎性的丘疹、结节、囊肿等。

诱发因素

药物因素

使用皮质类固醇、精神类药物、卤素药物、分子靶向药物会诱发痤疮或者使痤疮严重。

饮食习惯

食用辛辣刺激、油腻性食物、高糖食物、奶制品,如含有脂肪、可可脂等可改变表面脂类成分或增加皮脂的产生,辣椒、烈性酒、油炸食品等可使皮损加重,都会诱发痤疮。

高温环境

高温夏季涂抹油性乳液或粉底液,多余油脂排不出来,或者特殊工种夏季戴头盔也会导致皮肤出现高温环境,诱发痤疮。

不良的生活作息

现在年轻人心理压力、工作压力比较大,过度劳累又或者年轻人爱玩手机、熬夜都会导致皮脂分泌增多,使痤疮加重。

流行病学

该病青春期多见,无性别差异,但女性发病年龄早于男性,无年龄阶段的限制,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发病。痤疮好发于面颈部、胸背部、肩膀和上臂。

好发人群

青春期人群

由于青春期体内雄激素分泌旺盛,导致皮脂腺分泌过多皮脂,引发痤疮。

滥用化妆品的女性

洗面奶或者皂类内含有的脂肪酸盐、油性或劣质的护肤品及粉底液都会堵塞毛孔引发痤疮。

内分泌系统紊乱及月经不调的女性

女性月经前或内分泌紊乱时,雄激素水平增高,或者雄激素与雌激素的比例相对增高,皮脂腺活性增高,导致皮脂分泌增多引发痤疮。

症状

痤疮临床以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为主要表现,常伴皮脂溢出,好发于面部及上胸背部。

典型症状

白头粉刺

毛囊皮脂腺口被角质细胞堵塞,角化物和皮脂充塞其中,与外界不相通而形成的闭合性粉刺,表现为稍稍突起的白头。

黑头粉刺

毛囊皮脂腺内被角化物和皮脂堵塞,而开口处与外界相通,形成的开放性粉刺,表现为或大或小的黑点。

丘疹

毛囊皮脂腺口被堵塞而形成毛囊皮脂腺内缺氧的环境,造成厌氧性的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分解皮脂,产生化学趋化因子,白细胞聚集而产生,一般表现为色泽鲜红的小圆点。

脓疱

毛囊皮脂腺内的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吞咽痤疮丙酸杆菌后发生炎症反应,使得大量脓细胞堆积而形成,愈后易形成凹陷性疤痕。表现为绿豆大小的凸起,破后的脓液质地较黏稠。

结节

毛囊皮脂腺内大量的角质物、皮脂、脓细胞等存贮,使毛囊皮脂腺结构被破坏而形成高出于皮肤表面的红色结节。基底有明显的浸润,色泽潮红,触之有压痛。

囊肿

囊肿性痤疮是指形成脓肿的痤疮,是痤疮的一种较严重型。面部、额部、颊部、下颌部、胸部、背部及肩部出现大小不等的结节、囊肿。

其他症状

皮损融合成炎性斑块

针对痤疮的皮损还可融合形成大的炎性斑块及斑片,影响美观。

窦道形成

当面部、额部、颊部、下颌部、胸部、背部及肩部出现大小不等的结节、囊肿,常继发化脓感染,破溃后常流出带血的胶冻状脓液,以后形成窦道。

并发症

色素沉着

痘痘发炎后的暗褐色或黑褐色的色素沉淀,该痘印时间较久、颜色较暗,红色痘印处理不好,就会变成色素沉着。

持久性红斑

痘痘炎症消退后形成斑片状的红斑,持久不能消退,影响美观。

凹陷性或肥厚性瘢痕

如果痤疮严重,以囊肿、脓肿为主,或者在痤疮的炎症期护理不当,经常排挤粉刺等,就会造成瘢痕。有的如冰锥样;有的如陨石坑样;有的如橘皮样,非常影响美观和人际交往。

就医

如果痤疮皮疹较少,炎症较轻,可不予治疗,待其自然消退。如果皮疹较多,炎症较重, 则应积极就诊,根据痤疮类型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就医指征
  • 如果有粉刺、丘疹等症状,应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 如果患者有脓包、结节、囊肿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 应首先考虑到皮肤科就诊。

  • 根据患者病情或者表现评估标准,决定是否去内分泌科就诊。

  • 如果患者情况出现重度痤疮、瘢痕等症状,应及时去皮肤科或者美容中心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痤疮多长时间?饮食、睡眠、月经情况?

  • 用过什么药没有?

  • 之前做过什么检查?

  • 平时是否挤痘?痤疮做不做消毒处理?

  • 以前是否有过基础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专业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皮损好发部位、皮损形态以及炎症程度可判定疾病进行诊断。

显微镜查看皮肤

对于有些黑头和白头粉刺肉眼无法看出来的,可以借助仪器来查看皮肤情况。

性激素测定及妇科彩超

对于有严重痤疮的女性,通过问诊排查是否有月经不调或者内分泌紊乱的情况,进行性激素测定,包括睾酮、脱氢表雄酮、雌二醇、孕酮、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妇科彩超明确有无多囊卵巢的表现,有助于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基本损害为粉刺和炎性红色毛囊性丘疹,如中央有一黑点的丘疹,称黑头粉刺;无黑头、呈现灰白色的小丘疹,称白头粉刺。如果炎性丘疹周围色红,可进一步发展结节、囊肿,如炎性丘疹挤压有米粒样白色脂栓排出,破溃痊愈后,可遗留暂时色素沉着或有轻度凹陷瘢痕,甚至破溃后形成多个瘢痕,严重者呈橘皮脸。

根据发病人群来判断

以15~30岁为主,因为随着皮肤油脂的下降,皮肤会慢慢由油转干,青春痘的程度自然减轻。发病部位以颜面为多,亦可见于胸背上部及肩胛处,胸前、颈后、臀部等处。

相关检查

女性特定人群如果月经不调或者内分泌紊乱,测定性激素六项及妇科彩超有利于明确是否为高雄激素血症导致的痤疮。

鉴别诊断

玫瑰痤疮

也就是酒渣鼻,好发于中年人,它的发病部位是面中部,不是全面部,比如头皮、颈部、胸背部基本很少,以红斑及毛细血管扩张为主。发病原因不明确,与遗传素质和免疫等多方面相关。

颜面粟粒样狼疮

好发生于成年人,皮损主要为半球形或略扁平的丘疹或小结节,形态与痤疮相似,表现为暗红或褐色,触之柔软,中心坏死,玻片按压丘疹时,可以看到黄色或褐色小点,对称分布在眼睑,鼻唇沟和颊部为多,在下眼睑经常融合成堤状。通过具体临床表现可鉴别。

脂溢性皮炎

发生在皮脂溢处部位的以红斑、丘疹、鳞屑、油腻性结痂为主的一组临床表现,以发生在面部以及头皮部位居多,患者主观感觉皮肤痒、不适感,部分病人搔抓刺激可以出现继发感染,出现脓疱糜烂的情况,而痤疮一般没有瘙痒的症状。

治疗

痤疮治疗原则主要为去脂、溶解角质、杀菌、抗炎及调节激素水平,一般采取综合治疗兼顾个体化原则。

治疗周期
痤疮需要较长期持续性治疗,一个周期6-12周。
一般治疗

选择清水或合适的洁面产品,去除皮肤表面多余油脂、皮屑和细菌混合物,但不能过分清洗,注意控油保湿,外用温和滋润乳。忌用手挤压、搔抓皮损。适当限制可能诱发或加重痤疮的高升糖指数食物及牛奶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熬夜。

药物治疗

局部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治疗轻者仅以外用药物治疗。

维A酸类

包括第一代异维A酸和第三代维A酸乳膏。初期使用会出现局部刺激反应,如红斑、脱屑,紧绷和烧灼感,应低浓度或小范围避光使用。

过氧化苯甲酰

外用后可缓慢释放出新生态氧和苯甲酸,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溶解粉刺及收敛作用。可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洗剂、乳剂或凝胶,少数患者皮肤会出现轻度刺激反应,建议可从低浓度及小范围开始试用。

抗生素

夫西地酸乳膏、红霉素软膏、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及氯霉素等外用制剂。

壬二酸

对炎症及粉刺均有治疗作用,还可减轻炎症后色素沉着。可配成15%~20%霜外用。其不良反应为局部轻度红斑与刺痛。

二硫化硒

2.5%二硫化硒洗剂具有抑制真菌、寄生虫及细菌的作用,可降低皮肤游离脂肪酸含量。

其他药物

5%~10%硫黄洗剂和5%~10%的水杨酸乳膏或凝胶具有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轻微剥脱及抗菌作用。

系统性口服药物

口服抗生素

首选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不能使用时选择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抗生素疗程通常 6~12 周。

口服异维A酸

异维A酸可抑制皮脂腺脂质分泌、调节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改善毛囊厌氧环境、抗炎和预防瘢痕形成等作用,适用于结节囊肿型痤疮、伴皮脂溢出过多、其他方法疗效不佳的痤疮以及暴发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本药可致口唇发干、脱屑、血脂升高等,另有致畸作用,育龄期男女服药期间应避孕,停药三个月后方可怀孕。

抗雄激素治疗

如口服避孕药复方醋酸环丙孕酮片(商品名达英-35),适用于女性中、重度痤疮患者,伴有雄激素水平过高表现(如多毛、皮脂溢出等)或多囊卵巢综合征,迟发型痤疮及月经期前痤疮显着加重的女性患者也可考虑应用口服避孕药。

口服糖皮质激素

聚合性痤疮和暴发性痤疮可适量使用泼尼松,对严重的结节或囊肿性痤疮可辅助选用皮损内类固醇激素注射。

手术治疗

痤疮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不采取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

对于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还可考虑物理治疗,如光动力疗法(PDT)、激光、红蓝光照射治疗等。光疗使用LED蓝光或红光治疗轻、中度皮损;光动力疗法(PDT)外用5-氨基酮戊酸(ALA)富集于毛囊皮脂腺单位,加照红光适用于重度痤疮;强脉冲光和脉冲染料激光用于消退痤疮红色印痕;非剥脱和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痤疮瘢痕。

其他治疗

粉刺可使用特制的粉刺挤压器将内容物挤出,化脓皮损有时应切开引流;清洁皮损后用药物按摩或药物喷雾,结合石膏药物进行倒模,可达到治疗与美容的目的。

预后

一般痤疮都跟青春期少年发育有关,随着慢慢成熟会自行消失,且预后良好。但也有一些成年人会发生痤疮,如果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一般都能治愈或自愈。如若耽误到出现并发症,则会影响美观,同时给患者心理和生理带来压力。

能否治愈

如无并发症,一般都能自愈。

复诊

建议定期复查,一般是3~6个月之间复查。

饮食

痤疮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合理用药。同时日常生活要注意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吃油腻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调理

宜吃粗纤维食物

如全麦面包、粗粮、笋等,可促进肠胃蠕动,加快代谢。 

宜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维生素A有益于上皮细胞的增生,能防止毛囊角化、消除粉刺、调节皮肤汗腺功能、减少酸性代谢产物对表皮的侵蚀,如胡萝卜、荠菜、菠菜、动物肝脏等。

宜吃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

维生素B2能促进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参与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含有维生素B2的食物主要有瘦肉、乳类、蛋类、绿叶蔬菜等。 

忌食甘肥厚味的食物

含油脂丰富的动物肥肉、油煎炸的食物、芝麻、花生及各种含糖高的糕点等最好少吃。

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刺激机体常常导致青春痘复发,这类食物如酒、浓茶、咖啡、大蒜、辣椒等。此外,如狗肉、羊肉、桂圆、鲤鱼等也应少吃。

护理

痤疮是常见疾病,应放宽心态,舒缓压力。外在保持家居卫生清洁,床单被褥及时更换以避免家人合并螨虫感染诱发皮炎,同时痤疮患者也应该及时做好心理建设,一旦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应寻求专业医生帮忙。

日常护理

口服用药

了解各类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循医嘱正确服用。

清洁皮肤

每日1~2次温水洗脸,清洁皮肤,忌用手挤压或搔抓皮损。忌用油脂类、粉类化妆品和含有糖皮质激素的软膏及霜剂。

避免暴晒

太阳照射会使痤疮恶化,应在出门时采取防晒措施。

日常运动后洗澡

劳逸结合,循序渐进地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当运动后产生的油脂、汗水灰尘不及时清洗,容易堵塞皮脂腺引发痤疮。

病情监测

痤疮好转并不代表不会复发,对于轻症患者无须担心,对于中重度痤疮患者,及时症状好转也要继续维持治疗。应遵循医嘱,合理用药,一旦情况严重,及时就医。

特殊注意事项

不要去挤、捏、针挑破来处理痤疮,也不要听信偏方或自行配方涂抹,均会导致严重感染,留下疤痕,影响美观。

预防

痤疮预防应首先有良好的生活规律和作息,同时避免刺激皮肤,及时清洁面部,注意个人卫生,也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状态来提高自身免疫力。

早期筛查

痤疮筛查的易感人群

青春期男女应及时筛查,根据情况严重程度及时用药。

预防措施
  • 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对油性皮肤要经常用肥皂和温水清洗,对干性皮肤则应少用肥皂。

  • 避免使用油性或粉质化妆品,酌情使用水质护肤品,尤忌浓妆。睡前应彻底清除当天的化妆品,并避免睡前涂抹营养霜、药膏等,使夜间的皮肤轻松、畅通,充分呼吸。

  • 饮食上少吃脂肪、高糖、辛辣、油煎的食品及白酒、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多吃蔬菜、水果,多饮开水。

  • 坚持多做一些室内的大幅度运动,以加快血液循环,促使体内的废物及时排出体外,使皮肤在不断的出汗过程中保持毛孔通畅,随后及时加以清洗。

参考文献

[1]郭丽英.临床皮肤病护理与实践宝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朱学骏,顾有守,王京.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M].第4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7.

[3]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上下册)[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