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泪囊炎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眼科 熊炜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泪囊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鼻泪管狭窄或者堵塞,泪囊内泪液潴留,刺激泪囊黏膜引起泪囊感染和炎症反应。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多见于新生儿和中老年女性。主要临床表现是泪溢,伴有黏性和脓性分泌物,泪囊区会出现局部肿胀和轻度压痛,慢性泪囊炎若不及时治疗会造成慢性疼痛或急性发作,急性发作时会出现发热,寒战等感染症状。出现泪囊炎的症状要及早接受诊治,以去除感染,疏通泪道为主要目标,可选用广谱抗生素滴眼液,生理盐水加抗生素进行泪道冲洗。鼻泪管阻塞或狭窄者可行泪道探通或泪道疏通治疗。阻塞严重或年龄较大者可进行手术。患者术后一定要注意术后护理,遵医嘱用药,按时复诊。

就诊科室
眼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dacryocystisis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慢性泪囊炎容易并发结膜慢性发炎、匍行性角膜溃疡或化脓性眼内炎、急性泪囊炎容易并发急性泪囊炎常并发急性结膜炎、边缘性角膜炎、肺炎链球菌感染
治疗周期
慢性泪囊炎10天左右,急性泪囊炎短期治疗
临床症状

泪溢、黏性或脓性分泌物、肿胀、发热、寒战、淋巴结肿大、眼睛充血、眼睑湿疹

好发人群
新生儿、中老年女性
常用药物
抗生素滴眼液
常用检查
血常规检查、泪囊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CT检查、泪囊造影
疾病分类

慢性泪囊炎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泪管狭窄或阻塞,引发细菌感染,引起泪囊感染和炎症反应,分为卡他性泪囊炎、黏液囊肿和慢性化脓性泪囊炎。

急性泪囊炎

是由于毒力强的细菌如链球菌或混合肺炎链球菌等感染所致,多为慢性泪囊炎的急性发作,也可无泪溢史而突然发生。

特殊型泪囊炎

主要包括沙眼性泪囊炎、结核性泪囊炎、梅毒性泪囊炎和其他感染引起的泪囊炎。

新生儿泪囊炎

生后6周出现溢泪,眼分泌物增多,挤压泪囊区有黏液或黏液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

病因

泪囊炎大多是细菌感染引起,慢性泪囊炎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急性泪囊炎常见病原菌是链球菌,特殊型泪囊炎可由沙眼病、结核病、梅毒、麻风、白喉继发,还可由寄生虫和蝇蛆引起泪囊炎。泪囊炎没有具体的传播途径,好发人群多为中老年女性和新生儿。泪囊炎诱发因素包括解剖因素、附近组织的影响、全身性感染、泪液过多和异物。

主要病因

细菌感染

  • 慢性泪囊炎主要是由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致使泪液长期潴留于泪囊内,刺激泪囊黏膜产生炎症反应,进而引发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

  • 急性泪囊炎多是慢性泪囊炎急性发作,也可能与致病菌毒力增强或自身抵抗力减弱有关,常见病原菌是链球菌。

  • 特殊型泪囊炎可由沙眼病、结核病、梅毒病继发,还有其他感染如麻风、白喉从鼻腔延至泪囊而引起泪囊炎,寄生虫和蝇蛆可从鼻腔或结膜囊进去泪囊而引起泪囊炎。

诱发因素

解剖因素

鼻泪管的管道异常可能会导致泪囊炎。

附近组织的影响

鼻部的疾病如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鼻炎、鼻窦炎等均可能引起泪囊炎。

全身性感染

患有流行性感冒、猩红热、白喉、结核等疾病,也可引起泪囊炎。

泪液过多

可使泪囊张力减弱,泪囊壁抵抗力降低,容易受细菌侵袭而发炎。

异物

异物进入鼻泪管后,也可引起泪囊炎。

流行病学

泪囊炎一般多发生在中年以后,老年人多于儿童和青年人,50岁的人发病率最高,新生儿是发育异常引起,性别倾向对新生儿无差异。成人泪囊炎则女性较多占75%~80%,在种族方面,黑人较白人少。

好发人群

中老年女性

中老年妇女在绝经期以后局部的抵抗力下降,甚至有的鼻部的炎症、鼻部的外伤或者是鼻部的病变,造成了鼻泪管的狭窄或阻塞,进而诱发泪嚢的炎症,产生泪囊炎。

新生儿

新生儿刚刚出生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

症状

泪囊炎的典型症状是出现泪溢,泪囊区挤压时会出现黏性或者脓性的分泌物,泪囊区局部肿胀,轻度压痛。少数人会出现囊性肿物,急性发作严重时会出现泪囊瘘管,特殊型泪囊炎多与相关疾病发作。泪囊炎的并发症为结膜慢性发炎,匍行性角膜溃疡或化脓性眼内炎,急性泪囊炎常并发急性结膜炎,边缘性角膜炎等。

典型症状

慢性泪囊炎

卡他性泪囊炎

表现为泪溢,与单纯泪道阻塞相似,伴有内眦性结膜充血和刺激症状,冲洗泪道有黏液分泌回流,有时可部分通畅。

黏液囊肿

泪囊壁失去张力而扩张,分泌物在泪囊内积聚形成囊肿。在内眦韧带下方一有波动的突起,挤压时有胶冻样透明或乳白色的分泌物从泪小管回流或压入鼻腔,一旦因为炎症上、下泪小管闭塞,要肿将继续扩张,在皮下形成相当大的略呈蓝色的囊性肿块,但不与皮肤粘连。

慢性化脓性泪囊炎

主要表现为分泌黏液性分泌物,以后变成脓性,压迫泪囊区时有黄色黏稠脓液回流且经常排入结膜囊,成为感染源。

急性泪囊炎

急性泪囊炎若未及时控制,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症状,感染扩散至眼部、鼻根和颌面部,甚至引起泪囊周围蜂窝组织炎,泪囊脓肿,可穿破皮肤,脓液排出后炎症减轻。泪囊瘘管,可能经久不愈,泪液长期经瘘管溢出。

特殊型泪囊炎

沙眼性泪囊炎

原发性沙眼泪囊炎极少见,继发者是沙眼病变沿结膜经泪小管而至泪腺。其典型病变是泪道黏膜有沙眼性滤泡(有上皮细胞生长中心),黏膜上皮内有沙眼包涵体,由于阻塞和潴留更易导致混合感染,溢泪和流脓等症状与一般慢性泪囊炎无异。

结核性泪囊炎

原发性结核性泪囊炎少见,继发性结核感染多来源于鼻腔、皮肤、结膜及状外,尚有耳前和颌下淋巴结肿大。黏膜增殖的泪囊壁可以产生干酪样坏死而形成冷脓肿,病变向周围组织扩展,可以破坏邻近骨组织和皮肤,导致典型的结核性瘘管形成。

梅毒性泪囊炎

梅毒性初疮和二期梅毒均极为罕见,三期梅毒瘤较常见,在泪囊区形成软性有波动的肿块,生长较快,波及泪累周围组织,破溃形成溃疡或瘘管,破坏骨组织时致整个内眦部、眶内侧及鼻部下陷成一大的腔洞,先天性梅毒性泪囊炎,多为双侧性,由鼻部畸形所致,特别是鞍鼻、骨部畸形,导致泪道阻塞而继发化脓性感染。

并发症
  • 慢性泪囊炎容易并发结膜慢性发炎,匍行性角膜溃疡或化脓性眼内炎。

  • 急性泪囊炎容易并发急性泪囊炎常并发急性结膜炎、边缘性角膜炎、肺炎链球菌感染,同时该病会引起匐行性角膜溃疡,链球菌感染扩散至泪费周围组织时,可导致面部丹毒,向后可引起化脓性筛窦炎,也可扩散到眼眶而引起眶蜂窝织炎、全眼球炎,甚至进入颅内引起脑膜炎而致死亡。

就医

泪囊炎的就诊科室大多优先考虑去眼科,医生询问病情要详细准确。一般做的检查是血常规检查、泪囊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CT检查、泪囊造影。泪囊炎的诊断标准包括泪溢,内眦部皮肤有湿疹性皮炎,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红肿、疼痛、颌下淋巴结肿大,严重时有畏寒,发热及外周白细胞增多等症状,同时本病要与泪囊肿瘤、寒性脓肿等鉴别诊断。

就医指征
  • 慢性泪囊炎疼痛肿胀不明显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检查。

  • 出现脓肿亚急性疼痛要及时就医。

  • 严重时出现发热,寒战全身症状时要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眼科就诊。

  • 若患者急性发作时出现发热寒战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呼吸科等。

医生询问病情
  • 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

  • 症状是突然发作的还是持续的?

  • 除了泪囊区域肿痛身体其他部位有没有不适?

  • 既往是否发生过眼部感染?

  • 在什么情况下症状有所缓解?

  • 在什么情况下症状会加重?

需要做的检查

血常规检查

急性泪囊炎时进行血液常规检查可明确感染的程度和性质,可出现外周血白细胞增多。

泪囊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培养后致病菌为阳性,可明确感染的性质和致病菌的种类,并为药物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CT检查

慢性泪囊炎形成囊肿时,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囊状水样密度影,脓肿的密度略高于水的密度强化扫描有不同程度的环形强化。

泪囊造影

在冲洗泪道、压迫泪囊后,经泪小点注入20%碘油或60%泛影葡胺1~2ml,拭去结膜囊残留造影剂,摄眶正、侧位像,观察造影剂充盈情况。

体格检查

通过视诊观察患者眼部是否存在异常分泌物,以及眼部结膜或者巩膜是否存在充血、黄染等情况,同时可以通过触诊检查观察患者眼部是否存在压痛或者肿胀的情况。

CT检查

操作简便,成像速度快,可以发现软组织肿胀和包块,对于泪囊炎伴脓肿的形成诊断价值高。

MRI检查

鼻泪管水成像,可以无创地显示鼻泪管的形态及受堵情况,对于软组织的显示也具有其独到的优势。

诊断标准

慢性泪囊炎

  • 泪溢,内眦部皮肤有湿疹性皮炎。

  • 从泪点自行溢出或泪囊区受挤压时排除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

  • 行泪道冲洗时,冲洗液由原泪点流出,有黏性或脓性液被冲出。

急性泪囊炎

  • 初期局部红肿,疼痛,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 数日后红肿局限,泪囊区出现脓点并自皮面破溃,炎症减轻,有的可形成泪囊瘘管。

  • 严重时有畏寒,发热及外周白细胞增多。

患者满足2~3条可确诊本病。

鉴别诊断

泪囊肿瘤

B超、X线、CT可帮助诊断,组织学检查可确诊以及同本病鉴别诊断,该病的特征为溢泪或泪囊区肿块,大部分患者泪道冲洗通畅或能探通,常伴有血性或黄水性分泌物返流,肿块一般较硬且不可压缩,无触痛,抗生素治疗无效,而黏液囊肿分泌物为黏液性或脓性。

寒性脓肿

该病多见于20岁以下的青年人,除泪溢和脓性分泌物以外,尚有耳前和颌下淋巴结肿大。泪囊壁干酪性坏死形成冷脓肿。病变向周围组织扩展,形成典型的结核性泪管。冲洗试验通畅,探通试验不能通过,抗结核治疗效果良好,与本病通过病因相鉴别诊断。

治疗

慢性泪囊炎除去泪囊感染灶,建立鼻内引流道是现代治疗的基本原则,急性泪囊炎需要使用抗生素,热敷,切开引流。

治疗周期
慢性泪囊炎10天左右,急性泪囊炎需短期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 局部滴用各种抗生素眼液,每日3~4次,滴药前挤压排空泪囊内分泌物,药液才能被吸入泪囊;全身应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经一段时间的治疗,脓性分泌物可以消失,但不能解除阻塞和潴留,这只能作为手术前的准备。

  • 冲洗泪道,为了彻底清除脓性或黏性分泌物,加强药物疗效,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泪囊,脓液清洗干净后,再注入抗生素。

手术治疗

泪道扩张术

经过冲洗无脓性分泌物后,患者可试行扩张术,同时鼻内滴用抗生素和麻黄碱液,对于模型阻塞或纤维蛋白阻塞,可望获效。探通2~3次无效者,应考虑摘除泪囊的手术治疗。

泪囊摘除术

  • 慢性泪囊炎一般都采用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但在泪囊结核,泪囊肿瘤疑为恶性者或严重角膜溃疡、急性青光眼、眼球外伤等需进行内眼手术时,仍有做泪囊摘除术的必要。

  • 手术时应将泪囊完全分离,特别注意将泪囊底部、泪囊与泪总(小)管连接部和泪囊下端切除干净。鼻泪管全长直至鼻腔要刮除黏膜。一旦有病变的黏膜遗留,还会复发、化脓或形成泪管。泪囊摘除后,不再有脓液排入结膜囊,刺激减少,流泪症状大为减轻,患者经过数周即可好转。

泪囊鼻腔吻合术

采用泪囊鼻腔吻合术重建泪囊至鼻腔的引流道,既祛除了化脓病灶,又解除了溢泪,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是在泪囊凹作骨孔,切除相应的鼻黏膜和泪囊内侧壁,使泪囊与鼻腔相通。

泪道插管术

阻塞部位在鼻泪管处的患者,可以考虑泪道插管手术。先探通泪道,再进行泪道扩张,并置入泪管。

中医治疗

祛风散热饮

  • 组成,栀子、连翘、牛蒡子、赤芍、当归尾、川芎、羌活、防风、薄荷、甘草、大黄。

  • 功效主治,清热、泻火、凉血、明目,主治急性泪囊炎。

白薇丸

  • 组成,白薇、金银花、蒲公英、石榴皮、防风 、白蒺藜、羌活、连翘、白芷、甘草。

  • 功效主治,清热明目、解毒疗疮,主治慢性泪囊炎。

竹叶泻经汤

  • 组成,赤芍、茯苓、黄芩、栀子、泽泻、淡竹叶、黄连、大黄(后下) 、车前子、升麻。

  • 功效主治,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主治慢性泪囊炎。

预后

泪囊炎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预后很好,能够减轻或泪囊炎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泪囊炎可以治愈,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会引起轻微的后遗症。泪囊炎一般一周后进行复诊,冲洗泪道,每周一次。

能否治愈

泪囊炎可以治愈,少数人出现反复感染。

能活多久

泪囊炎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后遗症

泪囊炎可能会引起面部发红发炎,多次冲洗泪道会损伤泪道。

复诊

泪囊炎一般一周后进行复诊,冲洗泪道,每周一次。

饮食
饮食调理

此病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护理

泪囊炎患者的居家护理很重要,应遵医嘱用药,热敷或口服药物缓解疼痛,保持眼部卫生,禁止揉眼,必要时按时复诊。手术患者术后需采取半卧位,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鼻腔有无出血。术后第3天可适当下床活动,勿大声说笑,勿擤鼻,勿用力排便,以免伤口出血。

日常护理

用药

每天遵医嘱用药,泪囊炎的症状很快就能好转,疼痛较为严重者可服用非处方止痛药直至抗生素起效,炎症逐步消退后即可停药。

热敷

热敷患处,每次15~20min,可缓解疼痛症状。

冲洗泪道

术后定期到医院冲洗泪道。

疼痛护理

仔细观察患儿对疼痛的反应,耐心听取患儿对疼痛的主诉,解释疼痛的原因,给予支持与安慰,指导放松技巧。

热敷指导

早期睑腺炎给予局部热敷,每次10~15min,每日3~4次。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炎症消散和疼痛减轻,热敷时注意温度,以防烫伤。常用方法有汽热敷法、干热敷法、湿热敷法等。

药物护理

指导正确地滴用抗生素眼药水或涂用眼药膏的方法。

脓肿护理

脓肿未形成时不宜切开,更不能挤压排脓。因为眼睑和面部的静脉无瓣膜,挤压脓肿可使感染扩散,导致眼睑蜂窝织炎,甚至海绵窦脓毒栓或败血症而危及生命。脓肿形成后,如未溃破或引流排脓不畅者,应切开引流。外睑腺炎应在皮肤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平行,内睑腺炎则在结膜面切开,切口与睑缘垂直。

预防

泪囊炎病因复杂多样,具体机制尚未明确,预防措施主要是注意眼部卫生,防止病菌感染,还要积极治疗发病危险因素,沙眼、鼻窦炎,注意个人安全防护,预防鼻泪管受到创伤。

预防措施
  •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可少食多餐。宜清淡饮食、低脂少油、定时定量进餐。

  • 注意眼部卫生,防止病菌感染,注意个人安全防护,预防鼻泪管受到创伤。

  • 多观察,早治疗。平时父母应多观察孩子的眼睛(天热时更应注意),一旦发现眼部异常应尽早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以免误诊误治。

  • 孩子的毛巾、脸盆等个人用品应当专用。

  • 母亲在照顾孩子时应洗净双手,并确保衣服清洁。

  • 切忌用不洁的手帕为孩子擦眼。

参考文献

[1]李凤鸣,谢立信.中华眼科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979

[2]张旭东,实用眼科学.第1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88

[3]赵培泉,Kanski临床眼科学.第7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77

[4]陈宝英孕产育儿研究中心.新生儿婴儿护理百科全书[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0,44.

[5]杨爱军等.健康教育手册[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5,287.

[6]崔天国,杨冬,冯鹏.全科医师手册·第7版[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1,993.

[7]邵毅,赵学英,刘毅.眼科疾病的治疗与研究[M].科学普及出版社,2016.09,14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