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外阴白色病变

本词条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 刘冠媛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外阴白色病变属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妇科疾病。因外阴皮肤和黏膜缺乏营养、激素分泌减少或者反复发生炎症反应,导致外阴皮肤和外阴黏膜组织发生色素减退、鳞状上皮增生或硬化性苔藓样改变。表现为外阴瘙痒难耐、灼热疼痛。因搔抓皮肤及黏膜组织发生炎症反应,皮肤变薄、过度角化、苔藓样变或鳞状上皮样增生,皮肤色素渐减,后期出现性交障碍等症。

就诊科室
妇产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White leisions
疾病别称
外阴白斑、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外阴白色病损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不典型增生、原位癌
治疗周期
病情轻者短期治疗,病情重者需长期药物治疗
临床症状

外阴瘙痒、烧灼感

好发人群
常穿紧身牛仔裤的女性、卵巢创伤性治疗后的女性、有外阴皮肤瘙痒症状的女性
常用药物
氟轻松、曲安奈德、丙酸氯倍他索、糠酸莫米松
常用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染色检查
疾病分类

依据病理特定,外阴白色病变分为增生型、硬化苔藓型和复合型三种类型。

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

表皮层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棘细胞层不规则增厚,上皮脚向下延伸。真皮浅层有淋巴细胞和少量浆细胞浸润,但上皮细胞层次排列整齐极性保持,细胞大小和核的形态染色正常。

外阴硬化苔藓型

表皮层过度角化和毛囊角质栓塞,表皮棘层变薄伴基底细胞液化变性,黑素细胞减少,上皮脚变钝或消失。真皮浅层水肿,胶原纤维结构丧失而出现均质化,真皮中层有淋巴细胞浸润带

复合型

在同一患者的外阴不同部位取材活检,同时有上述两种类型病变存在时为混合型。

病因

外阴白色病变的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基因、自身免疫、性激素缺乏或性激素受体下降等有关。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可能与外阴潮湿、分泌物长期刺激导致外阴瘙痒而反复搔抓有关系。

主要病因

增生型

可能与外阴局部潮湿和对外来刺激物反应过度有关。

硬化苔藓型

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本病有一定的家族性,有母女、姐妹间家族性发病的报道。

免疫因素

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斑秃、白癜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内分泌因素

睾酮不足可能为发病因素之一。另外青春期前女童发病,认为多与雌激素缺乏有关。

感染

有文献报道EB病毒、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可能与本病有关。

外阴潮湿

外阴长期处于潮湿、不透气的环境中,更容易患病。

诱发因素

绝经

研究显示,绝经后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绝经后体内内分泌水平变化有关。

精神紧张

患有抑郁症或者精神紧张,也会增加本病的发病几率。

流行病学

目前没有外阴白色病变相关明确的流行病学资料,增生型多发生在30~60岁妇女,硬化苔藓型可发生在包括幼女在内的任何年龄。多见于40岁妇女,有文献报道,硬化性苔藓发病率1/1000~1/60,绝经后妇女占84%。

好发人群

常穿紧身牛仔裤的女性

经常穿着紧身牛仔裤的女性,很容易使外阴部长期受到摩擦和刺激,是外阴白斑的一类易感人群。因为外阴部汇集了尿道口、阴道口等重要器官,经常穿着紧身裤,尤其是紧身牛仔裤,其面料较厚,很容易导致局部通风性差,且长期处于阴暗温热的环境中,给细菌等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引发致病菌感染而诱发外阴白斑。但并不是说女性不可穿紧身裤,注意经常更换内裤,并保持局部通风良好,可有效预防此类疾病。

卵巢创伤性治疗后的女性

患上卵巢疾病而经过放疗或双侧卵巢切除术的女性,外阴白斑的发病率较高,这主要与机体免疫机制损伤以及性激素水平变化有关。虽然也有部分幼女患上外阴白斑,但一般随着卵巢功能的成熟,症状可逐渐自行缓解或自愈。

有外阴皮肤瘙痒症状的女性

外阴皮肤瘙痒并不一定是炎症所致,也可能是局部神经血管营养失调引发,此类女性千万不可反复搔抓外阴,以防导致炎性反应,使表皮生长异常,或诱发神经变性,造成局部色素减退而诱发外阴白斑。

症状

外阴白色病变主要症状为外阴奇痒难忍,由于经常的搔抓或磨擦,大阴唇、阴唇间沟、阴蒂包皮处的皮肤明显隆起增厚,有较粗糙的皱襞,也可岀现局部表皮角化伴有鳞屑或湿疹样改变。病变部位颜色多呈暗红或粉红色,部分皮肤或黏膜呈白色斑块状改变,一般无萎缩或粘连。如搔抓过度,病变区常见抓痕及上皮缺损,若合并感染可能岀现疼痛或溃疡。

典型症状

增生型

主要症状为外阴奇痒,烧灼感,多难耐受而搔抓,搔抓进一步加重皮损,形成所谓的“痒-抓”恶性循环。波及大阴唇、阴唇间沟、阴蒂包皮和阴唇后联合等处,呈对称性病区皮肤厚似皮革,有皱襞或有鳞屑、湿疹样变。过度角化时呈白色斑块状,一般无萎缩或粘连。

硬化苔藓型

表现为损区发痒,瘙痒程度较增生型轻,有时伴有疼痛症状,可累计大小阴唇、阴蒂、后联合甚至肛门周围,早期为粉红、白色或于小丘疹,可融合成紫癜状。发展时皮肤变白,失去弹性,干燥易裂,阴蒂且与其包皮粘连,小阴唇缩小变薄,晚期阴道口挛缩变窄,造成性交疼痛。

混合型

有上述两种病变的特症,主要症状也为外阴干燥、瘙痒或刺痛。

其他症状

若病变累计肛门,可表现为肛门瘙痒、肛裂、大便带血、排便困难等。若病变累计尿道口,可出现排尿疼痛、排尿困难的症状。

并发症

不典型增生

在增生型和混合型中,若出现棘细胞排列不整齐,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核深染,分裂相增多,但基底膜完整时为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轻度者局限于表皮深部下1/3,累及1/3至2/3时为中度,超过2/3但未达全层为重度。

原位癌

异型细胞累及表皮全层,且细胞失去极性为原位癌,穿透基底膜则为外阴浸润癌。在外阴增生型营养不良的基础上有继发,硬化苔藓型营养不良很少有不典型增生,故继发癌变也罕见。

就医

外阴白色病变常引起患者剧烈难忍的瘙痒,少数患者还可能发展为不典型增生甚至恶变。因此如果有外阴剧烈瘙痒或偶然发现外阴皮肤上有白色病变时,均应及时就医,及时治疗。医生可根据症状、体征做出初步判断,进一步确诊还需要进行组织学检查。

就医指征

当外阴出现剧烈瘙痒或者发现外阴皮肤上有白色斑片,应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应首先考虑去妇产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 有无外阴瘙痒等症状?

  • 是否伴有糖尿病?

  • 以前做过检查吗?结果如何?

需要做的检查

查体

病损主要累及大阴唇、阴唇间沟、阴蒂包皮及阴唇后联合等处。病变可呈孤立性、局灶性,也可多发、或对称性。外阴皮肤和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色素减退、可增厚呈苔藓样变,也可出现萎缩。

分泌物检查

排除念珠菌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等疾病。

组织学检查

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的依据,活检应该在色素减退区、皲裂、溃疡、隆起、硬化或粗糙处进行取材,并注意选择不同部位多点取材。

免疫抗体筛查

若怀疑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行该检查,明确具体情况。

诊断标准

病理是诊断唯一标准,活检应在有皲裂、溃疡、隆起、硬化或粗糙处进行,并选不同病点取材。

  • 增生型病理改变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棘细胞层增厚,上皮脚向下衍射,真皮浅层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 硬化苔藓型病理特征为表皮层过度角化出现角栓,表皮萎缩变薄,黑色素细胞减少上皮角变钝或消失,真皮浅层水肿,胶原纤维结构丧失,真皮中层有淋巴细胞浸润。

  • 混合型有上述两种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治疗

外阴白色病变的治疗包括局部的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以及超声治疗、冷冻治疗、红外线治疗等物理治疗方法。轻症者可选择药物治疗,重症者物理治疗有明显的优势。

治疗周期
药物治疗一般需2周,超声治疗一般治疗需要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的治疗时间,后续需要2个月的康复时间。
药物治疗

增生型

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临床常见的药物有倍他米松、曲安奈德、去炎松、氢化可的松、氟轻松、0.05%醋酸地塞米松。其目的是控制局部瘙痒,长期使用增生变厚的皮肤才有可能改善。以上药物或膏或霜每日涂擦患处,先用高效皮质激素,如倍他米松、曲安奈德、氟轻松。当瘙痒基本控制后,改以作用较轻微的氢化可的松。

硬化型

糖皮质激素

为治疗外阴硬化性苔藓的一线药物,常使用的药物有氯倍他索软膏、氢化可的松等,早期应用可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免疫抑制剂

常用药物有他克莫司软膏等,主要是通过刺激皮肤局部的免疫因子产生而发挥作用。

混合型

先用糖皮质激素,继用雄激素局部外涂,但需长期使用。无论糖皮质激索还是性激素均起效慢,效果较差,需长期使用,且停药后易复发。

手术治疗

单纯外阴切除术,仅适应于经药物治疗无效者,特别是局部有溃疡、结节病变者,或者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术后复发率约50%。

中医治疗

有研究报道,中药熏洗治疗对外阴白色病变有一定疗效。

其他治疗

局部冷冻治疗

在全麻或局麻下进行局部冷冻治疗,冷冻后局部表面红肿,第2天肯能会发生水泡,6~7天脱痂。该方法近期效果好,但复发率高,与外阴切除术远期效果相当。

波母红外线治疗

一般1~3个疗程光照,瘙痒明显减轻或消瘦,需要进过数个疗程。

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可消灭上皮组织和破坏真皮层内神经末梢,从而阻断瘙痒和搔抓引起的恶性循环。

超声治疗

聚焦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治疗手段,在外阴白色病变治疗中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达95%以上,并且复发率低,即使复发还可进行再次治疗,优势比较明显。

预后

外阴白色病变大多数的治疗有效,但是有很大的复发几率,往往需要反复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有一定的恶变几率,约2%~6%的几率可发展为原位癌,手术治疗有远期复发的可能性。幼女发病,大多在青春期可自行消失。

能否治愈

外阴白色病变目前不能治愈。

能活多久

外阴白色病变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治疗期间2周复诊,治疗结束后至少每年复诊一次。

饮食

外阴白色病变与营养、内分泌、自身免疫有一定的关系,日常饮食应注意营养均衡,忌食辛辣、油腻、刺激性以及容易过敏的食物。

饮食调理
  • 忌食油腻、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瘙痒严重时还应忌食海鲜等易过敏的食物,忌烟戒酒。

  • 宜吃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的食物,可以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护理

外阴白色病的护理包括治疗护理和局部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爽、通风。外阴白色病变呈慢性进程,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患者需要按医嘱足量、足疗程坚持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者减量服用,定期复查。

日常护理
  •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 衣着要宽大,忌穿不透气、紧身裤。

  • 禁用肥皂或其他刺激性药物擦洗。

  • 避免用手或器械抓发痒处以及用热水烫洗。

  • 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切忌擅自停药或减量服用药物。

  • 治疗外阴白色病变要注意清洗外阴时不宜用过锰酸钾液或肥皂。

特殊注意事项

合并不典型增生者应密切随访,及时发现恶变。

预防

外阴白色病变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所以伤缺乏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针对本病的预防主要以注意个人卫生以及积极治疗相关的疾病等,来降低本病的发病风险。

预防措施
  •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及精神高度紧张。

  • 清洗外阴时不宜用过锰酸钾液或肥皂,预防外阴白色病变要用清水清洗。

  • 预防外阴白色病变需要治疗糖尿病、蛲虫症以及外阴、阴道滴虫或霉菌感染。

  •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饮食,纠正贫血,胃酸低下及一切不正常的饮食习惯,也是预防外阴白色病变的好方法。

  • 内裤宜穿宽松的棉织品,不穿尼龙或化纤制品,夏季天热多汗,不宜穿连裤袜,平时不宜穿过紧的紧身裤或牛仔裤。

  • 预防外阴白色病变就要治疗一切使白带增多的疾患,如阴道炎、盆腔炎、子宫颈炎等,以避免外阴部经常受白带浸渍而发生炎症。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