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鳞状细胞癌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 黄俊辉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临床形态通常可分为乳头状型和深在型,主要的致病原因为紫外线照射、放射或热辐射和致癌物引起的损伤,外观表现为菜花样。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引起感染、甚至侵犯骨头造成骨髓炎或骨膜炎。及时治疗预后情况良好。

就诊科室
皮肤科、肿瘤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疾病别称
扁平细胞癌、表皮样癌、翻花疮、棘细胞癌;鳞癌、鳞状上皮细胞癌、扁平细胞癌、棘细胞瘤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感染、骨髓炎或骨膜炎
治疗周期
长期间歇性治疗
临床症状

表面隆起、管腔狭窄

好发人群
50岁以上的男性
常用药物
三氯醋酸、足叶草脂、氟尿嘧啶软膏、皮癌净
常用检查
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
疾病分类

乳头状型

隆起成乳头状以至菜花样,淡红色至暗红色,底宽,质硬,表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顶部中心区常有钉刺样角质,多见于面部和四肢。

深在型

淡红色坚硬小结节,表面光滑,有光泽,逐渐增大,中央呈脐形凹陷,周围有新发结节,破溃后形成会有污垢坏死组织和恶臭,脓样分泌物,发展较快,向深处浸润,可达到肌肉和骨骼。

病因

鳞状细胞癌是从组织病理学的角度进行分类的恶性肿瘤疾病,不同类型鳞状细胞癌的病因不同。

主要病因

物理因素

因紫外线照射、放射或热辐射引起损伤。

化学因素

砷、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煤焦油、石蜡、烟草焦油等致癌物引起损伤。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可引起本病,尤其是人类乳头瘤病毒。

诱发因素
  • 长期在室外工作,接受大量紫外线照射。

  • 患有光化性角化病、疣状表皮发育不良、胃食管反流等疾病。

流行病学

鳞状细胞癌是皮肤癌的一种,占皮肤癌之20%,每年约发生 100万例新的鳞状细胞癌。每年因本病死亡的人数在2000~2500例之间,其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种族与地域

白色人种较有色人种的发病率为高,故在欧、美、澳等地区,白种人较亚洲的黄种人为高,而黄种人又较黑种人为高。在美国人中,每1666人中有1人可患皮肤鳞状细胞癌,每年有新病例15万人之多。

性别

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5∶1~2.2∶1。 

年龄

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国内资料以50~60岁的发病数(30.1%~35.3%)为高峰,其次为61~70岁(20.4%~28.0%),40岁以下较少见。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资料中,以71~80岁的发病数为高峰(37.7%),其次为51~60岁(20.7%)和61~70岁(17.3%)。年龄最小者为24岁。

职业

上海华山医院与山东医学院资料显示,农民占大多数(64%)。其次为家庭妇女(11%)。 5.部位:多发生在暴露部位,75%发生在头皮、面、颈部和手背等,少数为非暴露部位(29.4%~47.50%),与基底细胞癌的比例为 5∶1~10∶1,国外与此相反,基底细胞癌占皮肤癌的50%~65%。

好发人群

50岁以上的男性

长期的风吹日晒,有吸烟嗜好容易好发鳞状细胞癌。

症状

鳞状细胞癌多发生于平均年龄50岁的老年人,好发部位为颜面、耳部、下唇和手背等曝光部皮肤,亦见于口腔黏膜、唇部、舌部及外阴等部位。早期鳞癌和基癌无明显差别,但鳞癌多继发于原有皮损处,如瘢痕、慢性溃疡、砷剂角化病和X射线角化病等。

典型症状

症状表现

早期皮损常呈小而硬的淡红色结节,边界不清,表面光滑,但常演变为疣状或乳头瘤状,有时表面有鳞屑。肿瘤进行性增大,进一步侵犯其下方组织,包括肌和骨并固定于其上。根据肿瘤发展的快慢,肿瘤中央迟早会发生溃疡,发展迅速的肿瘤直径达到1~2cm大小之前就发生溃疡,溃疡表面呈颗粒状,有坏死组织,易出血,溃疡边缘宽而高起呈菜花状,性质坚硬,伴恶臭。发生于口唇的鳞癌90%发生于下唇,常为单个结节溃疡性皮损,较皮肤鳞癌发展迅速,预后差。一般来讲继发于放射性皮炎、焦油性角化病、瘢痕、溃疡、窦道者,其转移远较日光损伤,如日光性角化病为高;发生于口唇、阴茎、女阴者亦易于转移。 原发性鳞癌少见,早期为一小的丘疹,结节状或呈疣状突起,淡红色,表面粗糙,生长迅速易破溃并向周围浸润,多见于头顶部。继发性鳞癌多见,常在原有头皮的慢性溃疡、瘢痕等损害基础上癌变所致。

临床分型

根据临床形态,通常有两型:

  • 菜花样(乳头状)型:初起为浸润性小斑块、小结节或溃疡,继而隆起成乳头状以至菜花样,淡红至暗红色,底宽,质硬,表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附以鳞屑和结痂,顶部中心区常有钉刺样角质,若将其强行剥离,底部容易出血。此型多见于面部和四肢。

  • 深在型:初起为淡红色坚硬小结节,表面光滑,有光泽,渐增大,中央呈脐形凹陷,周围有新发结节。结节破溃后,形成火山口样溃疡。边缘坚硬、高起并外翻,溃疡底面高低不平,有污垢坏死组织和恶臭、脓样分泌物,发展较快,向深处浸润,可达肌肉和骨骼。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很高,很早出现区域性淋巴结转移,但很少血源转移。预后较差。

病理分类

根据国际TNM(tumor,lymphnode metastasis)分类,鳞癌可分为T 肉眼所见原发病灶 Tis 上皮内癌 T0 初发肿瘤 T1 肿瘤最大直径为2cm以下 T2 肿瘤最大直径为2cm以上,5 cm以下(浸润至真皮浅层) T3 肿瘤最大直径为5cm以上(浸润至皮肤深层) T4 肿瘤侵犯其他组织(软骨、肌肉和骨骼) N 肉眼所见淋巴结转移 N0 未扪及淋巴结 N1 扪及同侧所属淋巴结 N2 扪及两侧淋巴结,同侧淋巴结固定 N3 扪及两侧淋巴结,对侧淋巴结固定 M 有无远处转移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上述分类中,T1~T4处于N0M0者很少引起死亡。反之,处于N1 M1者则预后不良。

并发症

感染

溃疡是鳞状细胞癌的主要临床特征,癌前常有慢性溃疡并感染。感染时,坏死组织分解产生恶臭。

骨髓炎或骨膜炎

鳞状细胞癌向深部浸润时,可累及下方深部的骨骼组织,发生骨髓炎或骨膜炎。

就医

当有无明显原因的溃疡、流脓的症状或肌肉萎缩、呼吸困难等症状就要及时尽快就医,优先考虑去肿瘤科就诊。鳞状细胞癌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等可以确诊,还要注意与基底细胞癌进行鉴别。

就医指征
  • 当出现皮肤或其他鳞状上皮细胞不适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当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的溃疡、流脓的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 当出现肌肉萎缩、呼吸困难的严重现象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根据肿瘤发生部位,优先考虑去皮肤科、肿瘤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发病部位出现了什么不适情况?

  •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这种情况?

  • 有没有其他既往史?

  • 平时的饮食情况怎么样?

  • 除了发病部位的不适还有什么感觉到不适?

需要做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宫颈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是目前发现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手段,同时还可以进行组织学检查,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用于宫颈癌治疗后的监测。

影像学检查

对于肺鳞癌,胸部X线检查是最基本的方法,但分辨率低,不易查出隐蔽部位的病灶和微小病灶,CT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有助于发现微小病变进行临床分期。磁共振成像在明确肿瘤与大血管之间的关系,发现脑实质或脑膜转移,分辨肺门淋巴结或血管阴影方面优于CT,但在发现小病灶上不如CT敏感,同时包括核素闪烁显影检查等。

病理检查

显微镜下可见增生的上皮突破基膜向深层浸润,形成不规则的条索形癌巢,是诊断鳞状细胞癌的标准。

诊断标准

病变部位常有损伤,瘢痕或溃疡病变质地较硬,呈结节或斑块,边缘隆起,增长较快。确诊鳞状细胞癌需要取病变处组织做病理学检查,胃镜下可见增生的上皮突破基膜,向深层滋润,形成不规则条索形癌巢。

鉴别诊断

基底细胞癌

发病缓慢,而鳞状细胞癌发病快,生长迅速。基底细胞好发于眼眶、内前额、手背,溃疡边缘呈蜡状、结积形、卷起,炎性反应轻微或无,转移极少,主要向深部组织浸润。

治疗

早期诊断为治疗成功的关键。治疗应彻底,以免发生转移。可根据肿瘤的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患者年龄和身体状态,选用适当的治疗方案,包括Mohs显微外科、放射疗法、电干燥疗法、光动力疗法、β-胡萝卜素、干扰素和损害内注射氟尿嘧啶、肾上腺素凝胶或博来霉素等。已经转移或晚期患者,可试用顺铂(cisplatin),多柔比星(阿霉素)或博来霉素(bleomycin)治疗。由于鳞状细胞癌有转移性,危及生命,因此治疗必须彻底。治疗方法较多,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仍以早期手术切除效果较好。

治疗周期
鳞状细胞癌治疗依据具体的发病部位,分期,分化程度,年龄,身体状态等来决定,一般需短期治疗。
药物治疗

局部用药

以皮癌净为主,中西医综合治疗皮肤癌取得了较好效果的报导。也有外用三氯醋酸、足叶草脂或氟尿嘧啶软膏者,但因其可靠性不易掌握,容易复发。

手术治疗

传统手术

头皮鳞癌宜采用一次手术切除。对于病损较小、分化良好的肿瘤应首选手术切除,一期缝合。病损范围较大者,切除后应做皮瓣转移或植皮术。切除时至少应包括周围0.5~1.0cm的正常皮肤,应深达皮下脂肪层或筋膜层,原则是尽可能作广泛根治。未侵及颅骨者,作头皮全层切除,已侵犯颅骨者应切除颅骨并扩大到正常颅骨1cm,若已累及板障和内板,则切除范围还应更大些。缺损颅骨范围不大者,一般不作修补。头皮作松解转移皮瓣缝合,缺损较大者作植皮术。切除组织应做病理检查,以明确是否切除干净。如果未发现淋巴结转移,一般不做预防性淋巴结切除。此法能较彻底地一次切除癌肿,创面愈合快。缺点是,对发生在暴露部位或较大的癌肿经切除后,瘢痕常会影响美容和功能。 晚期鳞癌,有较深浸润或已发现有淋巴转移时,除广泛彻底切除局部病灶外,还需作区域性淋巴清扫术。手术前后还应考虑采用全身性化疗,或区域性灌注法化疗。

Mohs外科手术

适用于体积较大,部位较深的皮损。复发率低。本法在国外已较广泛采用,但因费时、费力,在我国尚未被普遍采用。

放射治疗

X线治疗

根据病灶大小、深浅来决定剂量与疗程,分区治疗比较安全,大多不影响外观和功能。小于2cm并相当浅的病灶可采用2~3周短疗程的接触分区治疗;直径小于5cm而厚度不超过0.5cm的采用中度X线、2~3周或3~5周的长疗程分区治疗;大于以上面积或超过以上厚度的病灶采用深度X线、3~5周的分区疗法。接触治疗用50kV;中度X线治疗用120~140kV;深度X线治疗用160~180kV。分区治疗按以上条件给予2、3、4Gy,少数为5Gy。总剂量为45~60Gy。

镭治疗

同X线治疗。虽较X线治疗操作繁琐,但对某些特殊部位如手背或足部等则有其优越性。

化学药物治疗

全身用药

肌肉或静脉注射博来霉素(争光霉素),1次/d,每次15mg,总量为600~900mg。对于已有转移的鳞状细胞癌以顺铂、多柔比星(阿霉素)联合治疗效果最好。全身用药反应较大,故作为辅助治疗。

中医治疗

脾虚型

宜健脾利湿、软坚化痰。可以选择使用白术、白扁豆、怀山药、苡仁、猪苓、僵蚕、土茯苓、白芥、草河车、夏枯草、瓜蒌、白花蛇舌草。大便溏泻加茯苓、党参;有继发感染时加双花炭;肿块坚硬者加牡蛎、丹参;疼痛者加元胡,气虚时加黄芪。亦可用人参健脾丸或散结灵同服。或加服西黄丸,醒消丸。

肝郁型

法宜疏肝理气,通经活络,化瘀散结。方用逍遥散加丹参、红花、三棱、莪术,疼痛明显时加元胡,胸闷时加厚朴,发热者加芦根、板蓝根,也可服用逍遥丸,大黄蛰虫丸,或加服西黄丸。

局部治疗

未破者可用芙蓉膏,麝香回阳膏外贴。破溃久不敛口者可用紫色疽疮膏加化毒膏等量混匀外用,如农吉利、皮癌净可试用。

其他治疗

淋巴结清扫术

鳞癌手术切除后的选择性区域淋巴结清扫术(ERND)很难决定。如下唇部鳞癌,在扪出有淋巴结组,和未能扪出淋巴结而进行预防性清扫组比较时,二组无显著区别。故此,预防性清扫不是最必需的选择,而应依据患者的年龄、癌的发生部位、浸润程度和癌细胞分化程度作出最佳决策。

冷冻治疗

利用液氮等接触皮损,使瘤组织冻融而发生破坏。本法不用麻醉,操作简便,有报告治愈率可达80%以上。但冷冻后皮损处多发生水肿,愈合较慢。

激光治疗

适用于小而浅表病灶。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束的高温破坏肿瘤组织,仅用于老年体衰,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 近年来应用激光和血卟啉衍生物相结合来诊断和治疗鳞癌,取得了较好疗效。它是将此种光敏剂(HpD)注入人体后,借助于一定波长的激光去活化光敏剂,使它产生光动力反应,以达到确定肿瘤部位和消灭癌瘤的目的。

预后

鳞状细胞癌患者在晚期很难治愈,预后也不太好。如果手术治疗效果好,就能活5年左右,手术后的患者可出现癌细胞转移和手术瘢痕的后遗症,建议患者每3个月去医院进行一次复诊。

能否治愈

晚期一般癌症患者无法痊愈。

能活多久

如果手术治疗效果良好,5年生存率较高。

复诊

一般在治疗后三个月进行复诊,肿瘤标志物的检查等检查患者肿瘤是否转移和复发。

饮食

鳞状细胞癌患者注意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全面而均衡,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饮食尽量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饮食调理

营养方面

多吃蛋白质、糖、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须营养素。

口味方面

饮食宜清淡,多摄入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烧烤、火锅等食物要少吃。

护理

鳞状细胞癌患者应保持心理健康和健康饮食,应避免过度日晒,注意防护,对于慢性溃疡和皮肤癌前期病变要定期检查。

日常护理
  • 进行心理疏导,保持身心健康。

  • 保证患者做到戒烟,合理饮食。

  • 对高危因素进行防控,注意防晒,定期进行检查。

特殊注意事项

对于有其他疾病的患者,要注意手术和放、化疗的治疗情况也要在术后进行药物治疗进行消炎,保证手术创口的恢复。

预防

鳞状细胞癌根据不同的高危因素,要做到一定程度的预防,保证每年一次的体检及筛查,术后及放、化疗后应做好护理。

预防措施
  • 注意防晒,避免长时间暴晒,保护皮肤。

  • 戒烟,尽量避免接触石棉、砷等危险因素或做好职业防护措施。

  • 预防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可自愿接种HPV疫苗,定期筛查。

参考文献

[1]曹诗茹,李琰,周荣秒,黄茜,霍向然,王娜.食管鳞状细胞癌相关miRNA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河北医学,2020,26(06):925-931.

[2]王倩,侯大为.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病及转移机制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研究,2018,34(11):1164-1167.

[3]李超,陈永锋.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研究进展[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9,26(01):49-52.

[4]袁绍萍,温炬,郑荣昌,秦思.紫外线辐射致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研究进展[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7,24(06):423-426.

[5]李美佳,张维娜,王冰,渠开攀.高危型皮肤鳞状细胞癌治疗的研究进展[J].齐鲁医学杂志,2016,31(02):246-248+251.

[6]邢天娇,李东霞.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20,26(19):3837-3842.

[7]邢洁,李鹏.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与治疗策略[J].中华内科杂志,2020,59(4):318-32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