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慢性直肠炎

本词条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成虹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慢性直肠炎是由于急性直肠炎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发展而来,根据直肠黏膜病理改变又可分为慢性肥大性直肠炎、慢性萎缩性直肠炎,临床以前者为多见。根据诱发病因不同又可分为放射性直肠炎、感染性直肠炎、溃疡性直肠炎、转移性直肠炎和嗜酸细胞性直肠炎。慢性直肠炎患者常见腹痛、腹泻与里急后重,目前主要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改善,多数患者预后较好,但合并有严重并发症者预后不佳。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肝胆外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chronic proctitis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贫血、肠狭窄、肠穿孔
治疗周期
长期间歇性治疗
临床症状

腹部疼痛、里急后重、腹泻、便秘

好发人群
炎症性肠病的患者、结直肠肿瘤患者、肺结核患者
常用药物
柳氮磺胺吡啶、硫糖铝、泼尼松
常用检查
粪便检查、直肠指检、结肠镜
疾病分类

慢性直肠炎根据直肠黏膜病变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

慢性放射性直肠炎

该类直肠炎主要是通过放疗治疗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直肠黏膜造成损伤,使得屏障受损而致使肠道免疫、菌群失衡,从而导致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常出现排便时伴有直肠出血,且肛门直肠部酸痛或灼痛,伴有里急后重。镜下可见肠壁充血、水肿、呈现赤褐色,甚至引起黏膜坏死、溃疡、纤维化,发生直肠狭窄,甚至诱发肠穿孔。

慢性溃疡性直肠炎

慢性溃疡性直肠炎主要累及直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慢性溃疡性直肠炎属于病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中的一种,国内报道其约占溃疡性结肠炎的35.5%。直肠镜下可见直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水肿,直肠部可见出血点或糜烂及脓性分泌物附着。

慢性结核性直肠炎

肺部结核病灶若继发感染,容易导致结核性直肠炎。该类患者常感到腹部不适,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发作、里急后重、粪便呈脓血样。直肠镜下可见边缘不整齐的溃疡,表面有分泌物,分泌物可查出结核杆菌以鉴别。

病因

慢性直肠炎多由于急性直肠炎迁延不愈引起,可由于炎症性肠炎、结核病等继发感染导致,也可以由于放射治疗导致。本病好发于炎症性肠病的患者、结直肠肿瘤患者、肺结核患者,可由服用抗生素、饮食因素诱发。

主要病因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癌症时,容易引起直肠放射性损伤。其发生与照射野、放射剂量、照射部位、是否同步化疗、化疗药物种类及患者是否存在高危因素等相关。放射线对肠道上皮细胞会造成损伤,导致肠道的吸收及分泌功能紊乱,肠道蠕动加强,上皮的通透性增加,同时容易合并炎症,引起腹泻;而放疗引起血管损害,容易导致内皮细胞肿胀、渗透性增加及血栓形成;还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由于多种炎症因子的参与,促进炎症的因子和抑制炎症的因子两者平衡被打破,逐渐导致慢性纤维化。

炎症性肠病

该疾病的发生和患者自身肠道正常菌群异常免疫反应有关,导致了直肠黏膜高通透性,黏膜的屏障功能减弱,长期的溃疡性结肠炎会让患者结肠癌的发病率增加,并可侵及直肠,从而引起溃疡性直肠炎。

结核疾病

肺部结核病灶若继发感染,容易导致结核性直肠炎,常可见结核杆菌感染。

诱发因素

服用抗生素

容易杀死肠道内有益细菌,有助于有害细菌滋长,肠道菌群失衡导致慢性直肠炎。

饮食因素

食用不干净的食物容易引发肠道感染,常见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等。

流行病学

慢性直肠炎常见于炎症性肠病的患者,该类疾病可侵及直肠,从而引起溃疡性直肠炎;而若是患有结直肠肿瘤的患者,由于其对直肠或其周围进行放射治疗时会致使直肠黏膜损伤而引起放射性直肠炎,接受盆腔放疗患者中,5%~20%的患者会发展为慢性放射性直肠炎;若患者有肺结核或结核疾病史,也可以继发感染后引起直肠炎。

好发人群

炎症性肠病的患者

该类患者免疫失衡,容易发生溃疡性直肠炎。

结直肠肿瘤的患者

该类患者由于接受放射治疗,容易导致直肠黏膜损伤而引起放射性直肠炎。

肺结核或结核疾病史患者

该类患者继发感染后引起直肠炎。

症状

慢性直肠炎典型症状是腹部疼痛、腹泻与便秘交替发作、里急后重。部分患者可见便血、慢性病面容等症状。本病严重患者可合并有贫血、肠狭窄、肠穿孔。

典型症状

腹痛

可表现为腹部左侧疼痛,一般还会感到腹部充盈感。

腹泻与便秘交替发作

腹泻是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可见少量黏液与血液。便秘时粪质干硬,腹胀不适,还可伴有身体消瘦、周身不适。

里急后重

患者排便时还可见肛门直肠部酸痛或灼痛。

其他症状

慢性病面容

由于慢性直肠炎为慢性疾病,迁延不愈,可见面色憔悴、苍白、目光晦暗等慢性病面容表现。

便血

慢性直肠炎可见少量直肠出血,排便时随粪便排出,表现为血便。

并发症

肠穿孔

若慢性直肠炎继发感染容易引起急性肠穿孔,其预后较差。

肠狭窄

由于慢性直肠炎引起黏膜坏死、溃疡、纤维化,容易发生直肠狭窄。

贫血

慢性直肠炎若直肠出血较多,容易导致头晕、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易疲劳等贫血症状,甚至引发休克。

就医

慢性直肠炎的患者出现典型症状,如腹痛、腹泻与便秘交替发作、里急后重,需要前往医院消化内科或急诊科,进行粪便检查、直肠指检、结肠镜检查以确诊。本病需要与急性直肠炎、阿米巴肠炎、血吸虫病进行鉴别。

就医指征
  • 出现腹部疼痛、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可见肉眼血便时,应及时就医。

  • 有放疗史,伴有腹痛、腹泻与便秘交替发作的患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 有肺结核史,出现腹部不适的患者,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

  • 若便血量突然增多,甚至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急诊科治疗。

就诊科室
  •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肛肠科、消化内科就诊。

  • 若患者并发急性肠穿孔、肠梗阻等应及时送往外科就诊;若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休克现象,应立即送往急诊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 疼痛部位是哪里?疼痛为间歇性还是持续性?

  • 一日排便次数是多少?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肛门灼痛、便血等)

  • 有无进行过放射治疗?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如肺结核、盆腔癌、溃疡性结肠炎等)

需要做的检查

血液检查

若直肠炎伴出血,可见贫血、白细胞计数增加、血沉加快和C-反应蛋白增高。

粪便检查

慢性直肠炎显微镜下观察粪便可见红细胞和脓细胞,若为急性发作期还可见巨噬细胞;还可以通过粪便病原学检查以检查有无结核杆菌,以诊断是否为结核性直肠炎。

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大肠疾病最直接和最准确的方法,慢性直肠炎可见直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水肿。但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如出血、穿孔等。结肠镜检查前通常需要清洁肠道。

直肠指检

直肠指诊时若出现直肠剧烈触痛,常因肛裂及感染引起。慢性直肠炎患者指诊后指套表面带有黏液、脓液或血液,应取其涂片镜检或作细菌学检查,再一步做结直肠镜检查。

诊断标准
  • 典型直肠炎症状:反复或持续腹部疼痛、腹泻与便秘交替和里急后重。

  • 结直肠镜镜检查观察到直肠炎内镜下改变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急性直肠炎

急性直肠炎起病急、病程短,慢性直肠炎病程多长于3个月,可通过病程以及结肠镜检查确诊。

阿米巴肠炎

阿米巴肠炎与慢性直肠炎均有腹痛、腹泻以及脓血样便表现。但阿米巴肠炎可以在其粪便中查到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血清抗阿米巴抗体阳性,以此可以与慢性直肠炎相鉴别。

血吸虫病

该疾病患者有疫水接触史,除了腹痛、腹泻外还可见肝脾肿大,可通过粪便检查查出血吸虫卵以鉴别。

治疗

慢性直肠炎病程较长,需要进行长期间歇性治疗,可通过纠正电解质紊乱以及对症治疗,结合柳氮磺胺吡啶、硫糖铝、泼尼松等药物治疗改善。重症患者且合并有严重并发症时,需通过手术治疗改善。营养治疗、高压氧治疗对本病也可起到积极的治疗效果。

治疗周期
慢性直肠炎为慢性疾病,治疗周期较长,需要根据病因不同而进行长期间歇性治疗。
一般治疗

对症治疗: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出现贫血的患者可进行输血治疗,低蛋白血症患者可以及时补充血清蛋白。

药物治疗

抗炎药物

5-氨基水杨酸

常用于慢性溃疡性直肠炎的诱导缓解及维持治疗,氨基水杨酸可以改变肠道的微环境,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出抗炎的效果。

柳氮磺吡啶

盆腔肿瘤患者放疗期间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或巴柳氮,其腹泻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明显下降。

泼尼松

该药物主要应用在慢性直肠炎活动期,与柳氮磺吡啶等配合使用;若为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还可以搭配硫糖铝使用,可以保护黏膜和促进溃疡愈合,病情平稳后不宜长期使用。

肠黏膜保护剂

硫糖铝

硫糖铝作为常用的肠黏膜保护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直肠炎。硫糖铝在胃酸的作用下能解离为氢氧化铝和硫酸蔗糖离子,后者可聚合成一种黏着性糊剂,与溃疡面上带正电荷的蛋白质或坏死组织相结合,形成保护膜。同时可刺激局部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改善溃疡局部血流,达到保护黏膜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保留灌肠

保留灌肠是治疗慢性直肠炎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多种外用药物被认为能通过局部保留灌肠与病变直肠充分接触而起作用。以铝镁加混悬液为基础,联合凝血酶、甲硝唑和表皮生长因子的复合灌肠制剂,对轻中度便血的短期有效率高达90%,长期有效率为69%。此外,使用表皮生长因子、蒙脱石散、磷酸铝凝胶、医用三氧等药物联合灌肠能明显改善其临床疗效。

手术治疗

手术的适应证包括合并肠梗阻、肠穿孔、肠瘘、肠道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或反复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症状,如直肠出血、肛门疼痛等。手术原则应是以解决临床症状为首要目标,由于手术会给患者带来创伤,因此,手术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需要来进行考虑,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病死率及并发症。

其他治疗

营养治疗

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营养治疗应首选肠内途径,应提供含多种营养素的营养液体、半固体或粉剂的制剂加入饮品和食物中经口服用,目前多建议使用低渣配方121,如有严重肠道功能障碍,可应用完全肠外营养途径。

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可提高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改善肠道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合成,激活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加速溃疡愈合。

预后

慢性直肠炎为慢性疾病,多反复发作,病情较轻患者预后良好,合并并发症者一般预后不良。本病患者一般在治疗后的7~14天内进行复诊。

能否治愈

慢性直肠炎能治愈,但易反复发作。

能活多久

本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但合并有严重的并发症,如肠穿孔,可致死。

复诊

病人需按医嘱服药,一般7~14天进行复诊。

饮食

慢性直肠炎患者应该注意日常饮食结构的调整,一般应低纤维素、低脂、高热量以及高蛋白饮食,还需限制乳糖摄人。

饮食调理

限制乳糖摄入

有助于减轻慢性直肠炎的腹泻症状。

低纤维素、低脂饮食

麸麦、黄豆、青豆等可以改善放疗引起的腹泻症状,也可避免坚硬粪便反复摩擦受损的直肠黏膜,造成疼痛和出血。

高脂、高热量饮食

肥肉、蛋黄、芝麻等可以逆转营养不良,为机体提供必要的能量。

护理

慢性直肠炎患者日常注意合理作息,避免压力过大、情绪紧张以免加重病情,同时遵医嘱用药,注意肛周的卫生。本病可反复发作,需要长期用药,因此需要注意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并及时就诊。

日常护理

口服用药

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服用。

注意卫生

注意清洁肛周皮肤,保持干爽。

调节情绪

避免压力过大、保持愉悦心情、劳逸结合有助于疾病恢复。

特殊注意事项

患者病情若反复发作,需要长期服药,因此如出现用药后的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就诊。

预防

慢性直肠炎可通过对高危人群的消化道筛查或调整放射治疗时间、积极控制原发疾病或注意肛周卫生进行预防。

早期筛查

可针对本病高危人群定期进行消化道筛查,早期发现病情,避免迁延至出现严重并发症。

预防措施
  • 日间放疗较夜间放疗容易引起放射性直肠炎,可调整时间。

  • 患有肺结核、炎症性肠炎的患者需要积极控制原发疾病。

  • 注意卫生,便后及时清洁肛周皮肤,保持干爽、洁净。

参考文献

[1]唐俊,方园园,段垚.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9,11(4):208-210.

[2]康中强,沈永奇,赖桂萍,等.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微创学,2019,14(5):646-650.

[3]周威.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0):44-46.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