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闭合性颅脑损伤

本词条由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 徐庆怀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闭合性颅脑损伤是指硬脑膜仍然完整的颅脑损伤,虽然头皮和颅骨已有开放性损伤,但颅腔内容物并未与外界交通。多为交通事故、跌倒、坠落等意外伤害直接或间接造成的损伤,包括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水肿与肿胀等。临床症状可有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障碍、昏迷等。根据创伤程度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轻者预后良好或无症状,重者可能成植物人或死亡。

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closed craniocerebral injury
疾病别称
脑外伤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外伤性癫痫、交通性脑积水、脑外伤后综合征
治疗周期
短期治疗数周至数月
临床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障碍、昏迷

好发人群
任何人群
常用药物
2%甘露醇、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
常用检查
头颅CT检查、MRI检查、腰椎穿刺检查、脑电图
疾病分类

脑震荡

是由轻度脑损伤所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在头部遭受轻度暴力打击后产生短暂性意识丧失,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变化。

脑挫裂伤

脑挫裂伤是脑裂伤和脑挫伤的统称,常同时出现。脑挫伤指脑组织遭受破坏较轻,仅在脑实质发生点状出血,而软脑膜尚完整。脑挫裂伤指软脑膜、血管和脑组织同时碎裂,并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干损伤

是指中脑、桥脑和延髓的损伤,是一种严重的颅脑损伤。

丘脑下部损伤

是指在颅脑损伤过程中,丘脑下部直接受到暴力作用而导致的直接损伤或继发损害。

弥漫性轴突损伤

颅脑外伤后脑组织的病理改变除了脑挫伤和脑内血肿外,还发现脑白质弥漫性变性,被称为弥漫性轴突损伤。

病因

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主要病因是暴力外伤,导致脑干网状结构受损、相对摩擦、颅底骨折,进而引起脑震荡、脑挫裂伤、脑干损伤、丘脑下部损伤等闭合性脑损伤。闭合性颅脑损伤可见于任何人群,诱发因素是头部外伤。

主要病因

脑干网状结构受损

脑震荡可能与脑组织受暴力打击后,脑干网状结构受损,影响上行激活系统有关。

相对摩擦

脑挫裂伤是由于前颅底和蝶骨脊表面粗糙不平,外力作用使对侧额极和颞极撞击其上,产生相对摩擦而造成的损伤。

颅底骨折

若颅底骨折线越过蝶鞍或其附近,常致丘脑下部损伤。

轴突变性

当脑外伤时,轴突发生肿胀、变性,远端轴突与神经元逐步分离,神经元细胞质部分流到轴突受损外,并反流加剧轴突肿胀形成退缩球。

诱发因素

轻度撞击、重度冲击伤,工作或危险娱乐活动中出现撞击或跌倒、车祸等,有可能引发闭合性颅脑损伤。

流行病学

闭合性颅脑损伤为意外头部受伤所致,可见于任何阶段、任何人群。

好发人群

闭合性颅脑损伤可见于任何人群。危险工作或运动的人更易头部受伤,如拳击手建筑工人等,发生闭合性颅脑损伤的几率稍高。

症状

不同程度的闭合性脑损伤会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临床可见的典型症状有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昏迷、出血等等。其他症状可见癫痫、瘫痪、畏光等神经系统体征和脑膜刺激征。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外伤性癫痫、交通性脑积水、脑外伤后综合征。

典型症状

脑震荡

意识障碍

受伤后即刻发生,时间短暂,一般不超过30分钟。转醒后病人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和乏力等症状。

近事遗忘

清醒后不能叙述受伤经过,有明显的近事遗忘,但往事仍能回忆。

脑震荡后遗症

恢复期病人常有头晕、头痛、耳鸣、失眠等症状,一般在受伤后数周和数月逐渐消失。

脑挫裂伤

意识障碍

表现为昏迷,一般以伤后昏迷时间超过30分钟为判定脑挫裂伤的参考时限。

迷走神经兴奋症状

表现为面色苍白、冷汗、血压降低、脉搏缓慢、呼吸深慢。

头痛、呕吐

一般只有病人清醒之后才能陈述。

脑干损伤

意识障碍

伤后即刻出现严重意识障碍。昏迷持续时间长,程度深,恢复慢,甚至持续昏迷不醒。

呼吸循环功能紊乱

伤后呼吸立即停止,或呼吸先深而快,后渐减慢且不规则,直至完全停止。

去大脑强直

表现为伸肌张力增高,头部后仰呈角弓反张状。损伤轻者可为阵发性,重者则持续发作。

眼球活动和瞳孔变化

中脑严重损伤时,眼球固定,可出现两侧瞳孔大小不等、大小变化不定。脑桥损伤时,瞳孔极度缩小,光反射消失。

椎体束征

包括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及病理反射阳性。

丘脑下部损伤

意识障碍

表现为嗜睡、浅昏迷或深昏迷状态。

体温调节障碍

中枢性高热,常骤然升起,高达41℃甚至42℃,但皮肤干燥、少汗,皮肤温度分布不均,四肢低于躯干。且无炎症及中毒现象,解热剂亦无效。

内分泌代谢功能紊乱

表现为持续血糖升高,常与水代谢紊乱并存,可出现“高渗高糖”非酮性昏迷,病人极易死亡。

自主神经系统紊乱

表现为呼吸浅快或减慢。

局部神经体征

主要是鞍区附近的脑神经受累体征。

弥漫性轴突损伤

受伤后立即昏迷,无中间清醒期,昏迷程度按GCS评分为4~10分,昏迷时间长。伴有脑血肿者,及时血肿清除后,意识也不易恢复。

并发症

外伤性癫痫

继发于颅内损伤,多发生于脑挫裂伤,早期癫痫急性发作。表现为感觉、行为和自主神经等不同功能障碍或兼而有之;全面发作常见的类型包括失神发作、肌阵挛性发作、阵挛性发作、强直性发作和强直阵挛性发作。可通过抗癫痫药物治疗。

交通性脑积水

闭合性颅脑损伤挤压组织,引发交通性脑积水,可有头痛、呕吐、复视、视神经乳头水肿等表现,可通过引流手术消除。

脑外伤后综合征

闭合性颅脑损伤恢复后,仍自觉有症状不能消除的现象,变现为头痛、头晕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就医

当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因外伤出现头痛、意识不清等症状时,及时到神经外科就诊,做头颅CT、头颅MRI等影像学检查。诊断标准是典型的临床症状以及CT检查或MRI检查显示有颅骨骨折、颅内出血等病变损伤,本病还需与开放性颅脑损伤进行鉴别。

就医指征
  • 发生车祸或跌倒撞伤等,伤及头部,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发现有头痛、意识不清高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已经确诊闭合性颅脑损伤,应立即就医,查明具体病灶部位,及时治疗。

就诊科室
  •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神经外科就诊。

  • 若患者伤势严重,出头部受伤外还有其他部位大出血,应直接去急诊科,将病情的发生详细告知医护人员。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 出头部外身体还有其他部位受伤吗?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 记得自己是如何受伤的吗?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颅骨X线检查

发现颅脑是否存在骨折,以及受伤的部位和类型。

头颅CT检查

CT检查通过平扫和增强检查,可以检查颅脑受伤部位和程度。

MRI检查

一般不用于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成像时间较长,但MRI对脑干、胼胝体、颅神经等的显示更清晰,对于血肿处于CT等密度阶段的显示和鉴别有独特优势。

腰椎穿刺检查

检查穿刺压力是否正常,脑脊液有无红细胞。

脑电图

脑电图是脑神经细胞群的电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或头皮表面的总体反映,可通过脑电波信号判断神经系统是否受损。

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

有闭合性脑损伤的典型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不清、昏迷等。

影像学检查

CT检查或MRI检查显示有颅骨骨折、颅内出血等病变损伤。

鉴别诊断

开放性颅脑损伤

开放性颅脑损伤与闭合性颅脑损伤的分界线在于硬脑膜是否破裂,可通过查看伤口鉴别,通过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

治疗

闭合性颅脑损伤根据病情的轻重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周期为数周或数月。若没有颅内水肿和难以消除的颅内高压,则无需进行手术。一般治疗为急诊室观察、保持呼吸通畅、利尿以及相应的对症治疗。

治疗周期
本病需短期治疗,治疗时间为数周至数月。
一般治疗

脑震荡

伤后一定时间内可在急诊室观察,密切注意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和生命体征的变化。若一旦发现有颅内继发性疾病或其他并发症,可得到及时的诊治。

脑挫裂伤

保持呼吸通畅

昏迷病人应立即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牵出舌头、将病人改为侧卧位,呼吸障碍紧急者应及时切开气管。

密切观察病情

床旁监护仪持续动态监测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等,并随时观察和对比病人的意识。

亚低温疗法

病人躺在降温冰毯上,通过体温散热使中心体温和脑温降至所需温度,根据病情维持2~14天。

对症治疗

处理高热、躁动、癫痫发作、尿潴留,防治肺部、泌尿系统感染,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等。

脑干损伤

对于轻度脑干损伤患者,可以按脑挫裂伤治疗;重型患者,其死亡率很高,所有救治工作应仔细、认真。

丘脑下部损伤

  • 对呼吸、循环功能异常的处理:可使用辅助性的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维持血压,确保脑组织得到足够的灌注,避免由于血液灌注不足而引起的继发性脑损伤。必要时可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 对中枢性高热的处理:可以使用亚低温冬眠疗法降低高温带来的高代谢率和耗氧量,降低颅内压,降低病死率。

  •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对于水、电解质失衡的患者,则应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方案。

  • 补充丢失液体:高渗高糖非酮性昏迷患者多数存在严重的失水及休克,故应及时补充液体。一般使用0.45%的盐水,或采用经胃管注清水的方法。胰岛素开始时可以静脉输入,每小时监测血糖,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

  • 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当遵循禁食、制酸、止血、保护胃黏膜等原则处理,如遇出血较多,则需要反复多次输血,补充血容量。

弥漫性轴突损伤

  • 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充分给氧必要时做气管切开,有呼吸功能衰竭者使用呼吸机。氧饱和度维持在100%左右,有肺部感染者应积极应用合适抗生素。

  • 监测和控制颅内压对于CT提示有脑肿胀或颅高压征象,或是深昏迷者(GCS3 ~8分)可给予颅内压监测,维持适当的脑灌注压。如颅内压高于20mmHg,应立即给予抬高头位、镇静、高渗治疗、脑室外引流等控制颅内压的方法,以减少伤后的继发性损害。目前的多中心RCT研究结果已不建议大剂量激素治疗。

  • 头部降温发热患者应用物理降温,以保护脑组织。重症患者可使用冰帽或冰毯等降温措施,对于有顽固性颅内高压者亦有主张用亚低温治疗者。

  •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血糖正常。

药物治疗

脑挫裂伤

使用利尿药

防止水肿,例如2%甘露醇、甘油果糖,人血白蛋白等。

肾上腺皮质激素

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稳定细胞膜的离子通道,改善血脑屏障,增加损伤区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常用药物有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

丘脑下部损伤

对呼吸、循环功能异常的处理:可使用辅助性的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维持血压,确保脑组织得到足够的灌注,避免由于血液灌注不足而引起的继发性脑损伤。

手术治疗

对于闭合性颅脑损伤并有严重脑水肿、难以消除的颅高压患者,需要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丘脑下部损伤造成消化道急性大出血的,可以考虑手术止血。

预后

闭合性脑损伤中轻度脑震荡、脑挫裂伤、丘脑下部损伤的预后较好,可以治愈,不影响自然寿命,脑干损伤比较危险,死亡率较高。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就诊。

能否治愈

轻症能治愈,部分患者的脑部功能受损严重,无法完全恢复。

能活多久

治愈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但伤情严重者可能治疗无效死亡。

复诊

需观察患者出院后的身体状况,各项生命体征以及意识的恢复情况,短期内需要复诊检查。

饮食

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饮食需要注意身体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饮食也需要循序渐进的增加。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进食增高血压的食物,注意按时用药。昏迷者需要通过鼻饲管进食。

饮食调理
  • 昏迷患者恢复意识后,宜选用米汤和糖水等流食代替,让肠胃功能慢慢恢复,饮食温度控制在38℃~40℃。

  • 伤后一周,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逐渐恢复,宜进食易消化的食物或半流食,如牛奶、去油肉汤、鸡蛋、胡萝卜、番茄等。

  • 疾病恢复期,生命体征基本稳定,须供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如鱼、肉、猪肝、植物油等。

  • 忌烟酒,以及腌制类食物。

护理

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日常尤需小心,避免早期下床剧烈运动,注意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同时要鼓励患者,关注其心理健康,有益于意识和身体功能的恢复。同时要日常监测患者的精神状态和体温,脑干损伤的死亡率高,尤其要注意患者的护理。

日常护理
  • 脑震荡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减少脑力劳动。适当给予镇静、镇痛药物。

  • 注意患处的卫生,保持清洁,预防感染。

病情监测

日常监测患者的精神状态、体温,谨防颅内感染和水肿。

特殊注意事项

重型脑干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很高,所有的救助工作应仔细认真,护理工作尤其重要。注意保护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水电解质平衡、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对于意识障碍严重、呼吸功能紊乱的病人,早期实施气管切开。

预防

闭合性颅脑损伤总体的预防主要是避免头部受伤,工作和娱乐过程中做好头部防护。一旦出现头部受伤,及时主动地到医院检查。

早期筛查

对于有头部外伤史的患者,主动到医院做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

预防措施
  • 任何时候都要注意交通安全,安全驾驶,安全乘车,带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

  • 走路看路,不要玩手机;穿舒适的鞋,选择防滑地板,家里浴室保持地面干燥,谨防摔倒。

参考文献

[1]王忠诚,张玉琪.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第2版[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396.

[2]鲁武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9):3572-3573.

[3]吴肇汉,秦新裕,丁强主编.实用外科学:上册(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066.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