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旋前圆肌综合征

本词条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谯波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旋前圆肌综合征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支配旋前圆肌的神经受压出现的功能障碍疾病。旋前圆肌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病因包括急性损伤、慢性损伤、肿物压迫。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疼痛、手部活动度下降、肌萎缩,可导致关节活动障碍的并发症。目前多数通过保守治疗,预后尚可。

就诊科室
骨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Musculus pronator teres syndrome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关节活动障碍
治疗周期
8~10周
临床症状

疼痛、手部活动度下降、肌萎缩

好发人群
反复运用前臂者、既往前臂损伤者
常用药物
布洛芬、甲钴胺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电生理检查、针极检查
病因

旋前圆肌综合征的主要病因包括急性损伤、慢性损伤、肿物压迫,导致正中神经受到压迫出现的症状,常好发于反复运用前臂者、既往前臂损伤者等人群,而健身可能诱发旋前圆肌综合征。

主要病因

急性损伤

主要见于意外跌倒摔伤前臂导致正中神经挤压受损,导致其支配的旋前圆肌运动障碍。

慢性损伤

主要见于因反复使用前臂导致前臂肌肉和肌腱纤维化,挤压正中神经导致其支配的旋前圆肌运动障碍。

肿物压迫

体表包块或体内神经源性肿瘤,如血管瘤、脂肪瘤等,都能导致神经压迫致病。

诱发因素

部分健身人群持续锻炼肱二头肌,导致肱二头肌过于肥厚或紧张,压迫正中神经诱发本病。

流行病学

旋前圆肌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病,发病年龄多在50岁左右,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约为男性患者的4倍以上,目前尚无准确的流行病统计学数据。

好发人群

反复运用前臂者

反复运用前臂造成的慢性损伤是旋前圆肌综合征的病因之一,反复运用前臂者,如木匠、搬运工、铅球运动员等。

既往前臂损伤者

前臂损伤易导致神经受压,既往前臂损伤者发病率较高。

症状

旋前圆肌综合征发病较慢,临床症状多潜隐出现,有的局限在前臂、手部,多易引起疲劳。典型症状包括疼痛、手部活动度下降、肌肉萎缩,部分患者伴有手部感觉异常,表现为手部针刺感、麻木感,对冷热感知下降,经休息和局部制动后缓解。关节活动障碍是其常见的并发症。

典型症状

疼痛

是旋前圆肌综合征最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前臂近侧的疼痛,与活动有关,活动后加重。可有放射性疼痛,向颈部、腕部、肘部、拇指、中指、食指处放射。

手部活动度下降

初期表现为手部感觉下降,尤其是拇指、中指、食指,逐渐出现手部麻木感,手臂用力活动后加重,最终导致手部无法用力、活动度下降。

肌萎缩

主要见于晚期患者,出现手部肌肉萎缩,尤其是手掌鱼际肌,表现为手部无力,不能弯曲手指,最终丧失手部功能。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伴有手部感觉异常,表现为手部针刺感、麻木感,对冷热感知下降。

并发症

关节活动障碍

部分患者因肌肉萎缩影响关节活动,出现手指、手腕关节不灵活,不能自主弯曲、旋转手腕和手指,导致手部功能丧失。

就医

当出现手部疼痛、手部活动度下降、肌萎缩的症状时,应及时就诊骨科,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电生理检查、针极检查明确诊断。此外,还需注意与腕管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臂丛神经炎相鉴别。

就医指征
  • 当出现手部疼痛、手部活动度下降、肌萎缩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当因手部疼痛及无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应及时就医。

  • 当旋前圆肌综合征患者突发手部不能活动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建议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手部疼痛、手部活动度下降、肌萎缩)

  • 这些症状出现多久了,有什么诱因吗?

  • 是否经常使用前臂?

  • 既往受过手部外伤或手部手术吗?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医生主要通过视诊检查手部及手臂有无破溃、肿物、畸形及肌肉萎缩,触诊患者手臂有无疼痛或感觉障碍,初步判断疾病。

影像学检查

主要用于排除有无其他骨骼及韧带软组织疾病,对于肿瘤患者可以明确肿物位置、大小及对周围组织侵犯程度,有助于明确病因。

电生理检查

记录神经和肌肉的生物电活动,对其波形进行测量分析,可以了解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协助对下运动神经元或肌肉疾病的诊断。主要用于检查前臂正中神经传导的速度,患者多出现传导阻滞。

针极检查

通过用针扎到皮肤和肌肉里面作为电流的导体,然后测量肌肉电波变化反映肌肉收缩的情况。在检查肌电图的时候可以将针扎入相应的部位,然后测量肌肉静止状态下电流的波形,再让肌肉收缩,测量收缩状态下肌肉电流的波形。肌电图的波形可以通过对比就能反映肌肉,以及神经传导、损伤等情况。

诊断标准

旋前圆肌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前臂的急慢性损伤病史,手部疼痛、手部活动度下降、肌萎缩的典型症状,以及电生理检查明确有正中神经损害。

鉴别诊断

腕管综合征

表现为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半感觉异常、麻木。夜间手指麻木是腕管综合征的首发症状,通过改变上肢的姿势可缓解。部分患者早期只感到中指或中环指指尖麻木不适,部分患者也会有前臂甚至整个上肢的麻木或感觉异常。旋前圆肌综合征无夜间痛,腕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掌皮支区感觉减退,也可根据神经传导检查和肌电图结果可以帮助鉴别。

治疗

旋前圆肌综合征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多数轻症患者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即可,对经8~10周保守治疗症状和体征不能改善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旋前圆肌综合征多数患者的治疗周期为8~10周。
保守治疗

可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轻度、较重上肢劳动后引起间断性发作的病例,可行保守治疗,包括避免重体力劳动、夹板固定、非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局部封闭治疗。对于不严重的旋前圆肌综合症可以针灸,电刺激治疗,约50%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病情得以缓解和治愈。

药物治疗

布洛芬

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适于疼痛严重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止痛和抗炎作用。不良症状轻微,可有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损伤。

甲钴胺

为内源性维生素B12,其对神经元的传导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偶见皮疹、头痛、发热感、出汗,肌内注射部位疼痛和硬结,可引起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严重过敏反应。

手术治疗

旋前圆肌内神经减压术

对于经8~10周保守治疗症状和体征不能改善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旋前圆肌综合征存在许多潜在卡压因素,由于临床定位往往比较困难,因此手术中应尽可能检查所有可能的卡压点并进行松解。可根据临床表现和习惯选择不同手术切口,手术切口有“Z”形切口、横向切口和纵向切口。屈肘位石膏固定2周,抬高患肢,鼓励手指活动。

预后

旋前圆肌综合征经过及时治疗一般可以治愈,几乎不影响自然寿命。部分患者留有手指畸形的后遗症,治疗期间每周复查电生理检查,治愈后每年常规复查体格检查和电生理检查即可。

能否治愈

旋前圆肌综合征经过及时治疗一般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

旋前圆肌综合征几乎不影响自然寿命。

后遗症

旋前圆肌综合征部分患者留有手指畸形,即爪形手,对患者手部活动造成一定影响。

复诊

旋前圆肌综合征治疗期间每周复查电生理检查,治愈后每年常规复查体格检查和电生理检查即可。

饮食
饮食调理
  • 对于旋前圆肌综合征非手术患者,饮食方面无特殊注意事项,营养丰富即可。

  • 术后患者需清淡饮食,低盐、低脂,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帮助伤口的愈合。

护理

旋前圆肌综合征患者的护理需要注意体位和复健运动,患者及家属通过观察手部及手臂的疼痛、感觉障碍、无力、有无缓解进行病情监测,家属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日常护理
  • 针对保守治疗的旋前圆肌综合征患者,需要注意始终保持患者受伤的手臂高于心脏部位,目的在于帮助患者手臂部分的静脉环流,以避免受伤部位肢体肿胀。

  • 旋前圆肌综合征患者术后初步愈合时,可帮助患者适当的展开一些康复运动,帮助促进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避免出现组织粘连的情况。康复运动的幅度一定要小,动作也要以轻柔为主,避免缝合部位神经被牵引拉伤。

病情监测

患者及家属通过观察手部及手臂的疼痛、感觉障碍、无力有无缓解进行病情监测,以及每周行电生理检查。

心理护理

已经损伤的神经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这也意味着需要较长的治疗周期,甚至在短期内无法看到明显的治疗效果,患者可能会产生急躁等不良情绪,需要家属认真观察,帮助其及时排解。

特殊注意事项

旋前圆肌综合征术后患者若出现上肢的肿胀、出血应及时就医处理,恢复期注意定期复查。长期服药患者注意监测生化功能,避免出现肝肾损伤。

预防

旋前圆肌综合征的预防主要是避免各种前臂的急慢性损伤,发现体表包块及时治疗,每年定期体检。

早期筛查

对于反复运用前臂者、既往前臂损伤者等高危人群,每年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有一定的早期筛查作用。

预防措施
  • 避免各种前臂的急慢性损伤,如木匠、铅球运动员、电工等,避免长时间工作,平时注意休息手臂。前臂受到外伤后及时就医处理,避免长久不治。

  • 发现体表包块及早就医检查,避免生长过大出现压迫症状。

  • 每年进行体检,包括影像学及血液学检查,及早发现体内神经源性肿瘤并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夏焱志,费正国,单国法等.针刺触发点术在旋前圆肌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021):98-99.

[2]钱鑫,倪振威,孙雅蕙等.旋前圆肌综合征辨构论治[J].养生保健指南,2019,000(028):287.

[3]赖伟强.手法联合针刺疗法治疗旋前圆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4):41-42.

[4]郭艳幸,鲍铁周.平乐正骨筋伤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366.

[5]石学敏,王拥军.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用书[M].针灸推拿学高级教程[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42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