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早产儿脑病

本词条由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科 程艳波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早产儿脑病是在以往对脑白质损伤认识的基础上,更强调神经元的破坏以及脑发育异常的动态变化过程,并最终导致后期认知、运动、行为和视听障碍等后遗症。围生期缺氧、缺血,感染是引起早产儿脑病的重要原因,且早产儿脑病有很高的成熟依赖性,胎龄越小的早产儿越容易发生早产儿脑病。该疾病一旦发生,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故对于早产儿早期严格的护理对于疾病的预防有很好的作用。

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Encephalopathy of premature infants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脑瘫、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认知障碍
治疗周期
长期持续性治疗
临床症状

易激惹、反复性呼吸暂停

好发人群
宫内或出生后发生过缺血、缺氧、感染的早产儿
常用药物
一氧化氮、胞二磷胆碱、鼠神经生长因子
常用检查
颅脑超声、颅脑MRI、颅脑CT
疾病分类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根据不同病理学改变,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可分为局部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和弥漫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局部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主要引起局部脑白质的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坏死、胶质增生和囊腔形成。弥漫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主要引起髓鞘化障碍及罕见大的囊腔变化,且可发展为脑白质萎缩、脑室扩大等。

脑室周围出血-脑室内出血

脑室周围出血-脑室内出血发生率与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密切相关,30%胎龄<29孕周的早产儿有不同程度颅内出血。

病因

早产儿脑病是脑白质受到损伤后的留下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具有复杂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任何可以导致脑损伤的因素等,如缺血、缺氧、感染,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好发于缺血、缺氧的早产儿,严重感染的早产儿,其诱发因素包括母亲及社会因素、早产儿自身因素。

主要病因

缺氧、缺血

缺氧、缺血可导致早产儿脑损伤,缺氧导致脑血流量减少,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减低或丧失,诱发脑损伤,导致早产儿脑病的发生。

感染

炎症反应产生多种炎症因子,影响患儿神经系统的发育,还可进一步损伤大脑细胞,引起早产儿脑病。

诱发因素

母亲及社会因素

母亲患有妊娠期高血压,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更容易发生早产儿脑病。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以维持早产儿出生后的能量需求,且因自身各器官系统功能发育相对不完善,对营养物质吸收利用力差,也会增加该疾病发生的风险。落后的经济水平、压力刺激等因素,会影响早产儿脑神经发育,引起早产儿脑病。

早产儿自身因素

早产儿伴有低血糖时,脑组织发育与代谢受影响,造成一定程度脑损伤,可诱发早产儿脑病。

流行病学

早产儿脑病主要发生在胎儿期或出生后伴有缺血、缺氧,感染的早产儿中,发生率在不同的地区报告不同,特别是不同的诊断手段使发生率有差别。有调查发现,肥胖母亲所生早产儿较健康孕妇所生早产儿发生该疾病的概率高。

好发人群

缺血、缺氧的早产儿

胎儿发生宫内窘迫或出生时伴有缺血、缺氧,可引起早产儿脑室周围供血障碍,导致脑组织缺氧,使脑组织代谢发生改变,造成脑损伤。

严重感染的早产儿

早产儿感染后产生的炎症介质损害了脑血管内皮,容易导致脑组织损伤。

症状

早产儿脑病患儿的症状常缺乏特异性,主要为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往往并发有全身多种疾病,以易激惹、呼吸暂停、吃奶差等非特异性表现为主,其并发症主要为脑瘫、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认知障碍。

典型症状

易激惹

患儿情绪不稳定,一点小刺激会导致患儿情绪出现较大的波动,哭闹不止,是一种剧烈但持续时间较短的情感障碍。

反复性呼吸暂停

早产儿大脑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出生后容易合并缺血、缺氧,导致脑损伤,从而导致呼吸暂停的反复发作。

其他症状

部分患儿伴有喂奶差、抽搐、惊厥或肌张力低下等表现。

并发症

脑瘫

为早产儿重要的神经学后遗症。因早产儿脑病引起的脑损伤,导致脑瘫的发生,主要表现为中枢性的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等。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为一种持续性呼吸窘迫的慢性肺部疾病。早产儿脑病患儿常因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出生后需依赖机械通气和高浓度氧治疗,可引起相关肺损伤,导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该疾病死亡率较高,发现异常后需积极对症、抗感染治疗,提高患儿存活率。

认知障碍

为早产儿脑病造成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主要表现是反应差、感官功能低下,甚至导致患儿智能发育落后。

就医

早产儿出现激惹、哭闹不止等神经系统异常症状后,需要及时就诊于新生儿科,进行颅脑超声、颅脑MRI等检查,以便明确诊断为早产儿脑病,注意与新生儿脑梗死、新生儿颅内感染相鉴别。

就医指征
  • 对于早产儿,出生后全面的检查及预防措施尤为重要,当患儿出现激惹、哭闹不止等神经系统异常的症状后,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新生儿出现抽搐、惊厥需立即就医,明确引起抽搐、惊厥的病因。

就诊科室
  •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新生儿科就诊。

  •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严重惊厥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急诊科、神经内科等。

医生询问病情
  • 目前有什么症状?(如喂养困难、惊厥等)

  • 患儿出生后是否进行过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

  • 患儿母亲妊娠期是否合并有妊娠期糖尿病、宫内感染等疾病?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颅脑超声

是探测早产儿脑病应用最广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超声对于该疾病的识别率较低,此外,超声诊断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相关,诊断该疾病存在一定局限性。

颅脑MRI

颅脑MRI的诊断率较高,为目前诊断新生儿脑病的常用检查,可有脑损伤部位,可伴有明显信号异常。但因检查要求较高,不利于反复检查或筛查。

颅脑CT

颅脑CT由于分辨率低、辐射性大,可能影响未成熟脑的发育,一般不推荐用于早产儿脑病的筛查及诊断。但在伴有颅内出血时,CT在出血急性期可较敏感地显示出血的量和部位,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诊断标准

通过患儿出现非特异性的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典型的MRI表现可明确诊断为早产儿脑病。

神经系统症状

典型表现为激惹、惊厥、肌张力低。

MRI检查结果

  • 脑白质软化后形成囊腔。

  • 脑白质、基底节、丘脑等部位出现高信号。

  • 侧脑室发生不规则扩大,白质容积减少。

  • 内囊后肢无髓鞘化或髓鞘化不明显。

鉴别诊断

新生儿颅内感染

新生儿颅内感染是因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菌入侵脑组织引起,主要有反应迟钝、意识障碍等精神症状和发热、呕吐等感染症状。颅脑MRI表现不伴有脑白质损伤的表现。早产儿脑病的颅脑MRI表现为脑白质、基底节、丘脑等部位出现高信号,白质容积减少。

新生儿脑梗死

该疾病的典型症状是抽搐、惊厥,随着疾病进展,患儿也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原始反射无法引出、肌张力异常等,颅脑MRI表现为脑部梗死灶,而且脑梗死病灶多为单侧,单个发生。早产儿脑病的颅脑MRI表现为脑白质、基底节、丘脑等部位出现高信号,侧脑室发生不规则扩大,白质容积减少,不存在梗死病灶。

治疗

早产儿脑病一旦发生,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故应从发病机制出发,尽可能减轻患儿脑损伤,同时加强对患儿的后期干预管理和综合治疗,患儿一般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治疗周期
早产儿脑病一经发生,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患儿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以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及存活率。
一般治疗
  • 对症支持治疗: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胎肺成熟,加以辅助通气,保证患儿呼吸、循环正常。

  • 治疗感染、控制惊厥、严格监护,避免进一步加重脑损伤。

  • 维持脑灌注,尽力避免、减少可能引发脑血灌注减少、损害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的疾病,如休克、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等。

药物治疗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多条信号通路中起重要作用,一氧化氮的吸入治疗,可直接作用于脑细胞或神经发育成熟过程,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和认知障碍发生率。

胞二磷胆碱

胞二磷胆碱是临床上常用的护脑药物,因早产儿脑病的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细胞凋亡,使用该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患儿的吸吮反射,有效改善神经功能。

鼠神经生长因子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于神经细胞的发育、成熟、分化及存活,有重要的作用,可直接、全面修复损伤神经细胞,促进脑损伤的挥发,达到治疗早产儿脑病的目的。

手术治疗

早产儿脑病患儿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

预后

早产儿脑病患儿目前不能治愈,但一般不会影响患儿自然寿命,若伴有脑瘫的患儿,预后根据自身情况而定,患儿可能会产生认知障碍等后遗症,建议患儿出院后每隔一个月复诊一次。

能否治愈

早产儿脑病造成的脑损害不可逆,尚不能治愈。

能活多久

一般早产儿脑病不会影响患儿自然寿命,但脑室损伤严重,伴有脑瘫的患儿生存时间根据护理、治疗情况而有所差别。

后遗症

后遗症主要为早产儿脑病造成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主要表现是反应差、感官功能低下,甚至导致患儿智能发育落后。

复诊

早产儿脑病患儿出院后每隔一个月需要行颅脑B超检查颅脑损伤情况,每半年行颅脑MRI观察脑室、脑白质情况。

饮食
饮食调理

早产儿脑病患儿无特殊的饮食禁忌,一般建议母乳喂养,母乳为最合适的选择,应注意喂养的姿势、喂养的正确方法等,注意按需喂养,喂哺间隔不宜超过3小时,同时要补充婴幼儿成长必须的营养物质,例如维生素D、叶酸等。

护理

早产儿脑病患儿的护理以促进患儿正常生长发育、提高患儿免疫力、预防感染为主,同时需要监测患儿是否存在运动、视觉、认知等方面的发育障碍,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诊治。

日常护理
  • 患儿所处空间应保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跟患儿亲吻,尤其是家属患有呼吸道疾病时应避免接触新生儿,避免引起新生儿感染。

  • 接触早产儿前应洗手,做好奶具的清洁和消毒,保持脐部的干燥、洁净。

  • 早产儿尤其注意做好保暖措施,室温尽量不低于26℃。

病情监测

早产儿脑病患儿出院后注意家长要观察是否存在运动、视觉、认知等方面的发育障碍,必要时给予康复或个体化治疗。

预防

早产儿脑病的病因较复杂,各种可导致新生儿窒息、缺氧、感染的疾病都可能引发早产儿脑病的发生,积极针对高危因素进行治疗,可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同时针对临床上尚未出现异常的早产儿,生后早期给予护理干预,可预防早产儿脑病。

早期筛查

对母亲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发生过宫内窒息、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出生后应注意早产儿的临床表现,必要时行头颅B超检查,对伴有惊厥的新生儿,注意及时诊断并治疗。

预防措施

预防围生期感染

围生期感染及炎性因子在早产儿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孕母产前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可降低早产儿脑病发生的危险性。

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

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能减少因缺氧引起的脑损伤及减轻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糖皮质激素一般推荐单一疗程治疗。对于胎龄<34孕周的早产儿,应用单一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预防脑损伤,因重复用药并不能进一步降低脑损伤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864-868.

[2]黄伟星.胞二磷胆碱在早产儿脑病治疗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9,40(1):117-118.

[3]冯明华.早产儿脑病危险因素的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9,34(2):38-40.

[4]董丽娟.超早产儿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7,12(1):64-68.

[5]冯晓霞,宋红.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早产儿脑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0):66-67.

[6]谭竹.围产期早产儿脑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6,10(2):252-255.

[7]倪美艳.早产儿脑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4,10(5):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