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颅内肿瘤

本词条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 赵秀鹤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颅内肿瘤是发生在颅内的肿瘤,包括原发于脑组织、脑膜、垂体、脑神经、脑血管等组织的肿瘤,还有由全身其他器官或组织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的继发性颅内肿瘤。它可以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以中老年人为主,病因至今尚未明确,预后与肿瘤类型、部位、大小及治疗方法等因素有关。

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肿瘤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intracranial tumours
疾病别称
脑瘤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癫痫、脑疝
治疗周期
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时间为3~6个月,恶性肿瘤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临床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眼底视乳头水肿、癫痫发作、记忆力减退、视力减退、瘫痪、麻木

好发人群
20~50岁男性
常用药物
地塞米松、甲泼尼龙、抗癫痫药物、抗肿瘤药物
常用检查
头颅X线检查、颅脑CT检查、头颅MRI检查、脑电图、体格检查、脑血管造影
疾病分类

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原发性颅内肿瘤和继发性颅内肿瘤。

原发性颅内肿瘤

肿瘤来源于颅脑内组织的变化。

继发性颅内肿瘤

来源于其他系统肿瘤的转移。

根据良恶性,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颅内恶性肿瘤

主要包括胶质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脑转移瘤等。

颅内良性肿瘤

主要包括脑膜瘤、蝶鞍区肿瘤、听神经瘤、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等。

根据部位和组织类型不同

可分为神经上皮肿瘤、脑膜肿瘤、周围神经肿瘤、淋巴瘤、生殖细胞肿瘤、鞍区肿瘤和转移性肿瘤等。

病因

颅内肿瘤病因目前尚未明确,临床普遍认为是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颅内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以20~50岁年龄段居多,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是由于遗传物质的变异,物理、化学、病毒等环境因素导致染色体突变、抑癌基因沉默、癌基因表达等诸多因素导致肿瘤的发生。

主要病因

年龄、性别因素

颅内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以20~50岁年龄段居多,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与基因和遗传物质有关,基因发生突变或者癌基因活化,抑癌基因的缺失与抑制表达有助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物理因素

放射线等物理因素可能增加肿瘤发生的概率。

化学因素

某些化学物有致癌作用,如蒽类化合物、亚硝胺、某些重金属等都可能增加肿瘤发生的概率。

生物因素

某些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入侵细胞后,可能改变基因特性,使细胞增殖失控,促进恶性肿瘤的发生,如黄曲霉菌。

诱发因素

诱因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感染、劳累、精神紧张、免疫力下降等相关。

流行病学

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以20~50岁年龄段居多。调查显示原发性颅内肿瘤的年发病率为7.8~12.5/10万人。颅内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5%,占儿童肿瘤的70%,继发性颅内肿瘤占颅内肿瘤的20~30%。

好发人群
  •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以20~50岁年龄段居多,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45%,发病率为3~8人/10万人口,儿童及青少年好发,儿童恶性肿瘤中排第二位。

  • 脑膜瘤是成人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占颅内原发肿瘤的14.3%~19%,发病年龄高峰为45岁左右,男女比例为1:1.8。

  • 垂体腺瘤是内分泌系统的一种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30~40岁多见,男女发病率均等。

症状

颅内肿瘤患者常有头痛、恶心、呕吐、眼底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此外,还有局灶症状和脑功能抑制症状,如癫痫发作、偏瘫、记忆力减退、视力减退等。

典型症状

颅内压增高

典型症状为头痛、恶心、呕吐、眼底视乳头水肿,一般症状发展缓慢,呈进行性加重。

局灶症状

根据肿瘤所在部位及其大小、压迫程度,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常见的有偏瘫、癫痫发作、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麻木、失语、感觉异常等等。

其他症状

肿瘤压迫引起邻近颅骨骨质变化,使骨质变薄、破坏,甚至引起骨折。垂体腺瘤还会引起相应垂体变化,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功能低下、性腺功能低下、尿崩症等等。

并发症

癫痫

肿瘤容易产生刺激症状,引起局限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

脑疝

颅内肿瘤占位性病变使该部位压力高于周围压力,压力高的部位向压力低的部位推移,导致脑组织、血管、神经等受压移位,从而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瞳孔改变等,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就医

体检发现颅内占位性病变或者出现原因不明的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偏瘫等症状,应尽快就诊于急诊科或神经外科,做头颅X线检查、颅脑CT和MRI检查、脑血管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并与脑脓肿、脑梗塞等疾病相鉴别。

就医指征
  • 常规体检中发现有颅内占位性病变,或者激素水平异常,应进行进一步检查进行干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出现原因不明的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需要警惕此病,进一步检查排除诊断。

  • 出现视力下降、偏瘫、失语等局部神经症状,需要及时就医,行下一步检查。

  • 女性不明原因的闭经、泌乳,男性性功能减退伴视力下降,需要考虑此病,及时就医。

  • 成年后癫痫发作,或生长发育迟缓等,不能遗漏此病,尽快就医。

  • 原发肿瘤患者,新出现神经及精神症状,需要警惕颅内转移,完善相关检查,排除颅内转移瘤。

就诊科室
  • 病情突然加重或出现紧急变化者建议于急诊科就诊。

  • 神经系统原发的肿瘤且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可于神经外科就诊。

  • 没有手术机会或者希望内科保守治疗,或晚期只能进行姑息治疗的患者建议至肿瘤科或神经内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 症状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长、缓解与加重的因素?

  • 以前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情况?

  • 是否去过其他医院就诊,检查结果是什么?是否用药,用的什么药,是否有效果?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如肿瘤、癫痫、垂体病等?

需要做的检查

头颅X线检查

可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钙化或局部有肿块,伴或不伴骨质改变,严重者可能压迫周围组织、血管、神经。

颅脑CT和核磁共振(MRI)检查

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的CT和MRI表现可能不同,CT和MRI检查可以初步确定肿瘤位置、大小、脑室受压、组织移位及肿瘤周围水肿情况等。一般来说良性肿瘤在CT和MRI上不增强,增强者预后相对较差。CT可以更好显示骨质改变,MRI可以更好显示周围软组织和肿瘤关系。

脑血管造影

有助于了解肿瘤供血、肿瘤与颅内重要血管的关系,以及硬脑膜静脉窦的关系,为手术提供预判。

脑电图

肿瘤生长缓慢,未压迫周围组织神经时,脑电图可无异常,当肿瘤生长相当大,产生压迫症状时,脑电图可呈现慢波。对于初发症状为癫痫或者并发癫痫的颅内肿瘤,脑电波还可以辅助诊断。

放射性核素影像学检查

可以早期诊断肿瘤,了解颅内肿瘤全身转移情况,预判良恶性,对于颅内转移瘤也有一定辅助。

内分泌检查

对于部分垂体腺瘤,内分泌检查可以辅助诊断。

组织活检

怀疑是颅内肿瘤时,可以行超声引导下定位穿刺活检,病理确认肿瘤组织类型,明确下一步治疗方案。

诊断标准

有相关临床症状,影像学提示有占位性病变,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或者术中病理提示肿瘤者,即可确诊。病理诊断是颅内肿瘤诊断的“金标准”。病理可以提示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分型、结构、分化程度、细胞的异型性和多态性、癌基因接抑癌基因等,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肿瘤的来源及其治疗方案。

鉴别诊断

脑脓肿

脑脓肿者常有感染或发热史,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CRP等炎性指标升高,CT/MRI示圆形或卵圆形异常信号,增强后呈环形强化,厚薄均匀,边界清晰,周围脑组织低密度水肿带明显。

脑梗塞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多见,突发失语、偏瘫、意识障碍等,MRI可资鉴别。

动静脉畸形

临床可无症状,CT示不规则混合密度,无占位,钙化明显,可伴有局限性脑萎缩,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确诊。

治疗

颅内肿瘤的治疗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首选手术治疗,不能手术治疗或者手术切除不彻底者,可以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如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

治疗周期
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时间为3~6个月,治疗后定期复查至少5年,恶性肿瘤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药物治疗
  • 对于颅内压过高的患者,可以用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等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症状,为术前做准备。

  • 对于有癫痫发作的患者,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抗癫痫药物。

手术治疗
  • 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颅内肿瘤最有效的方式,颅内肿瘤全切除治疗者效果比部分切除与不能切除者预后好,复发少。

  • 对于不能完全切除者,应该尽可能切除肿瘤组织,必要时加上颅内减压术,以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放射治疗

放疗适用于低度或高度恶性胶质瘤、垂体瘤、体积小于3cm的脑膜瘤及颅内转移瘤等。

化学药物治疗

颅内肿瘤的化疗一般是用于手术后的辅助治疗,肿瘤不能完全切除或者有远处转移者,需要辅以化疗。常有化疗药物有替莫唑胺、长春新碱、顺铂、依托泊苷、环磷酰胺等。

其他治疗
  • 可应用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光动力治疗等,垂体腺瘤的非手术治疗还包括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溴隐亭等。

  • 颅内肿瘤的对症治疗主要是指在综合治疗过程中针对颅内压增高、癫痫等症状的治疗。

预后

颅内肿瘤目前不能完全治愈,其预后与肿瘤的类型、恶性程度、大小、部位以及患者的基础状况、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关。无转移、行手术治疗完全切除、病理类型恶性度低的患者可以接近治愈,长期生存,恶性度高的肿瘤患者平均生存期为3~5年。总体来说,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比不手术者好。

能否治愈

颅内肿瘤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良性肿瘤患者可以接近治愈,但也不排除复发的可能。

能活多久

颅内肿瘤与肿瘤的类型、恶性程度、大小、部位以及患者的基础状况、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关。无转移、行手术治疗完全切除、病理类型恶性度低的患者可以接近治愈,长期生存,恶性度高的肿瘤患者平均生存期为3~5年,短的生存期仅有10~14个月。

复诊

患者一般出院后第1、3、6个月复查,之后每半年复查,两年后可每一年复查一次,至少常规复查5年,若有有症状及时就诊。

饮食

颅内肿瘤患者的饮食应该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以保证其营养状态,增强抵抗能力。

饮食调理

可用食物

宜摄入营养丰富、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肉禽蛋奶、豆类及豆制品等;瓜果蔬菜,每日需摄入一定量水果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需要,坚果类每日也要保证一定摄入。

少用或禁用食物

避免食用含有致癌因子的食物,如腌制品、发霉食物、烧烤烟熏类食物、含食品添加剂、农药中毒污染的农作物。

护理

在日常生活中颅内肿瘤患者应该保持心情愉悦,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日常护理

定期检查与服药

针对术后还需要复查与辅助治疗的患者,如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需要积极配合综合抗肿瘤治疗,遵医嘱定期复查与治疗,有问题随时去医院就诊。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改正不良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熬夜等能加重病情的不良习惯,适当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积极控制原发病,避免劳累与感染,尽可能长时间维持高质量生活。

病情监测

复诊时常规需要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肿瘤标记物、颅脑CT和MR检查等。出院后第1、3、6个月复查,之后每半年复查,两年后可每一年复查一次,至少常规复查5年。若患者有突发症状应及时就诊。

特殊注意事项
  • 化疗患者需要监测血常规、肝肾功、凝血等,及时发现化疗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肝损害、肾损害、血液高凝等,尽早采取措施治疗。

  • 手术患者术后需要静养休息,不宜剧烈运动,监测体温,有发热者及时处理,对于中老年病人伴肢体障碍者,需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必要时使用抗凝药。

  • 根据病情可以给予脱水、激素、抗癫痫等治疗。

预防

颅内肿瘤的好发人群应了解肿瘤家族史、定期体检、远离致癌因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对于该疾病有预防作用。家族史人群应进行基因检测,寻找可能发生的肿瘤。

早期筛查
  • 对于有肿瘤、颅内肿瘤家族史的,可以进行基因检测,寻找可能发生的肿瘤,必要时采取干预。

  • 50岁以上的老年人需要每年进行体检,建议以低剂量CT筛查为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预防措施
  • 了解家族史,有肿瘤家族史的,需要定期体检,出现上述不适要及时就诊,排除肿瘤的发生。有条件的还可以做肿瘤基因分析。

  • 避免物理、化学等致癌因素,不食发霉食物,少吃烧烤和烟熏食品。

  • 规律作息,保证充分的睡眠,保持良好饮食与生活习惯,适当锻炼身体,避免劳累与感染。

  • 戒烟、限酒。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M].2006年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128.

[2]周应君.颅内肿瘤的早期症状[J].健康必读,2020,(18):267.

[3]韦荣泉,莫立根,邓腾,刘红,廖丹,陈英.颅内肿瘤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07):457-459.

[4]唐艺.小儿颅内肿瘤化疗期间的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5):518-519.

[5]张停霞.颅内肿瘤患者康复护理的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3,(43):62-62,63.

[6]朱红芬,缪艳.心理护理干预在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健康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智慧健康,2019,5(36):110-1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