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女性膀胱颈梗阻

本词条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廖晓星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女性膀胱颈梗阻,又称为Marion病,亦称女性前列腺病或是膀胱颈挛缩。本病以中老年女性居多,是由不同的原因和发病机制所引起的膀胱出口梗阻综合征,以排尿困难为主要特征,是引起女性下尿路梗阻性疾病的原因之一。早期出现排尿缓慢,尿流变细,射程短,逐渐发展为排尿费力,呈点滴状,常常有尿不尽感。后期出现残余尿逐渐增加甚至尿潴留,常伴发有腰痛、腰骶部痛,脐部及下腹坠痛等。若不及时诊治,晚期可致上尿路扩张,肾积水,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后果。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female bladder neck obstruction,FBNO
疾病别称
膀胱颈硬化症、Marion病、膀胱颈挛缩或女性前列腺病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反复尿路感染
治疗周期
轻症可采用保守治疗,需长期抗炎治疗
临床症状

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夜尿增多

好发人群
中老年女性
常用药物
多沙唑嗪、那妥、盐酸坦索罗辛
常用检查
尿道口检查、阴道指诊、残余尿测定、X线检查、膀胱镜检查
疾病分类

先天性梗阻

Marrion认为先天性膀胱颈梗阻与成人不同,它类似于先天性幽门肥大症。主要由于胚胎期的发育障碍即膀胱间叶组织发育障碍所致。其病变主要为颈部括约肌的增生肥厚。也有认为除肌纤维增生肥大外,尚有生理性神经支配的失调,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时颈部不松弛,从而产生功能性梗阻。

后天性梗阻(继发性梗阻)

功能性

主要病理改变是膀胱内括约肌痉挛。由于膀胱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膀胱敏感性过高或神经支配失调而发生逼尿肌尿道内括约肌功能失调,即排尿时逼尿肌收缩而尿道内括约肌痉挛(即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导致梗阻。

器质性或称机械性(主要是膀胱颈部纤维化挛缩或平滑肌增生)

长期慢性炎症而使膀胱颈黏膜下层及肌层的纤维弹性组织增生肥厚与挛缩。女性尿道周围腺体从胚胎学上与男性前列腺同源,同样受内分泌的影响与控制,因而在中老年妇女可因激素平衡失调而导致尿道周围腺体增生,产生与男性前列腺肥大的同样症状与后果。

病因

女性膀胱颈梗阻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主要原因是慢性尿道感染,慢性炎症所致的硬化以及老年女性激素平衡失调导致的尿道周围腺体增生等,本病好发于中老年女性。

主要病因

反复尿道感染

女性尿道短而直。尿道口宽且与阴道相近,易感染。由于反复尿道感染,膀胱颈部长期慢性炎症刺激,黏膜充血肥厚,黏膜下炎性细胞浸润,膀胱颈部的平滑肌及结缔组织增生,另外女性尿道旁腺有多个分支,约3~30余条腺管围绕尿道周围并开口于尿道腔,近段的腺管很短,呈沟状或陷窝状,易受感染增生、囊性变,引起膀胱颈部梗阻。

内分泌失调

内分泌失调是引起尿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女性激素有增加阴道上皮细胞糖原的作用,糖原经阴道杆菌分解为乳酸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当女性激素活性降低或消失时,局部抵抗力降低,易发生阴道炎,从而继发尿道膀胱三角区炎症,导致膀胱颈梗阻。

先天发育异常

胚胎时期发育障碍,即膀胱间叶组织发育障碍致膀胱颈部括约肌增生肥厚,同时有神经支配的失调,膀胱颈部括约肌与逼尿肌不协调产生功能性梗阻。

其他因素

阴道、尿道、膀胱颈手术后由于局部形成癜痕有可能继发形成膀胱颈硬化等,进而导致膀胱的出口梗阻。

流行病学

女性膀胱颈梗阻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中老年女性居多,其在女性排尿异常疾病中的比例为2.7%~8%,也有报道在0.5%~4.6%。

好发人群

中老年女性

老年女性激素平衡失调,局部抵抗力降低,易发生尿道感染及膀胱颈周围腺体增生。

症状

女性膀胱颈梗阻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排尿困难以及膀胱刺激征,表现为排尿等待、尿线细、排尿费力等,常伴发有腰痛、腰骶部痛,严重者可出现反复尿路感染。

典型症状
  • 排尿困难症状、尿等待、尿线变细无力、排尿时间过长、尿不尽感、加腹压排尿、尿潴留、充盈性尿失禁等。

  • 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夜尿增多、急迫性尿失禁等。

  • 常伴发有腰痛、腰骶部痛。脐部及下腹坠痛等。

其他症状

本病部分患者经阴道触摸膀胱颈可感觉到不同程度增厚。

就医

中年以上妇女如出现进行性排尿困难时,需要及时就诊泌尿外科,以明确诊断。进行尿道口检查、阴道指诊等确诊,女性膀胱颈梗阻还应与神经源性膀胱、尿道狭窄等疾病进行鉴别。

就医指征

中年以上妇女出现进行性排尿困难、夜尿次数增多、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

就诊科室

患者优先考虑泌尿外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目前主要症状?(排尿困难、夜尿次数增多等)

  • 患者症状加重或缓解的诱因?

  • 是否有盆腔脏器脱垂或压力性尿失禁?

  •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生育史、手术史、创伤史、神经系统病变及服药史等)

需要做的检查

尿道口检查

老年患者常有尿道肉阜、尿道口狭窄、尿道黏膜脱垂、尿道肿瘤等疾患应给予排除。

阴道指诊

膀胱颈梗阻患者通过阴道指诊触摸膀胱颈部,可感到有不同程度的增厚感,表面光滑,质中等硬度。特别是尿道内置入尿管时,膀胱颈部增厚更为明显。

残余尿测定

可用导尿法测定和超声波测定。导尿法测定最为准确。嘱患者自己排尿后在无菌的操作下插入导尿管。放出全部尿液即为残余尿。正常人残余尿应在10ml以下。早期梗阻残余尿少于60ml,后期可达300ml以上。超声波测量残余尿的方法很多,因膀胱形态多变,用公式计算残余尿平均误差在15%左右。常用公式是:残余尿=上下径×左右径×0.5。残余尿量与梗阻程度呈正比。残余尿量的多少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

X线检查

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术,在电视观察下进行连续摄片,可观察到膀胱充盈状态及排尿过程中膀胱收缩功能的情况。可观察到尿道呈闭状态,不能完全开放,或是膀胱颈部提早关闭膀胱不能排空。摄取前后位、斜位片可见膀胱颈部后唇抬高。做膀胱空气碘化钠双重造影,可显示膀胱颈如男性前列腺增生之改变。并可了解有无膀胱输尿管口返流及程度。静脉尿路造影,可了解肾功能输尿管积水情况。

膀胱镜检查

膀胱镜检查是确诊膀胱颈梗阻的主要方法。通过插入膀胱镜可直接了解膀胱颈受阻情况,同时观察膀胱内病变,如膀胱内小梁、小柱及隐窝、假性憩室、息肉;膀胱颈黏膜僵硬水肿,失去弹性;三角区充血水肿、后唇突出呈堤坝状。嘱患者做排尿动作,可观察膀胱颈部运动减弱。同时膀胱镜检查可排除膀胱结石、肿瘤等原因引起的排尿困难。

尿流动力学检查

尿流率检查是客观评价排尿状况最有用的指标。膀胱颈梗阻的患者可见到膀胱内压力明显升高,尿流量减少及尿流曲线的改变。但仅根据尿流率诊断梗阻是准确的。尿流率是由膀胱逼尿肌的力量和尿道阻力共同决定的。有统计指出。最大尿流率<10ml/s者,梗阻占88%,而>15ml/s者68%无梗阻。因此,为了进一步明确是否有梗阻,应测定排尿期逼尿肌压力,应用排尿肌压力-尿流率的方法是较为准确的方法。

诊断标准

中年以上妇女出现进行性排尿困难是女性膀胱颈梗阻早期诊断的关键。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仔细的体格检查,排除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异常、妇科相关疾病、相关手术并发症如抗尿失禁手术引起的膀胱出口梗阻等。诊断女性膀胱颈器质性梗阻应具备以下条件:

  • 35岁以上女性,常有典型尿频、进行性排尿困难及急慢性尿潴留病史。

  • 尿流动力学检查提示:剩余尿量>50mL,最大逼尿肌压值>20cmH2O,最大尿流率<15ml/s,并排除神经源性膀胱。

  • 膀胱尿道镜检查见:膀胱颈部抬高或紧缩感,膀胱小梁增生和/或假性憩室形成。

鉴别诊断

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源性膀胱的症状主要为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性尿失禁,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导致的急性、慢性尿潴留,影像尿动力学可明确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路功能障碍。女性膀胱颈梗阻的患者可见到膀胱内压力明显升高,尿流量减少及尿流曲线的改变,通过尿流率明确梗阻程度。

尿道狭窄

排尿困难是尿道狭窄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尿道造影可明确了解尿道狭窄的长度和位置,斜位摄片,可清楚地显示出前尿道尤其球部尿道狭窄的范围。女性膀胱颈梗阻摄取前后位、斜位片可见膀胱颈部后唇抬高,在电视观察下进行连续摄片,可观察到尿道呈闭状态,不能完全开放,或是膀胱颈部提早关闭膀胱不能排空。

治疗

根据女性膀胱颈梗阻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早期症状较轻、排尿困难不明显、无残余尿者或仅有10~20ml、无膀胱输尿管反流及肾功能损害者,可先选用保守治疗,对症治疗。一般认为当残余尿>60ml,临床症状较重,保守治疗无效时,应采用手术方法治疗。

治疗周期
本病轻症可采用保守治疗,需长期抗炎治疗。
保守治疗
  • 对早期症状较轻,排尿困难不明显者,无残余尿者或仅有10~20ml;无膀胱输尿管反流及肾功能损害者,可先选用保守治疗。

  • 尿道扩张术,对部分梗阻程度轻无合并症的患者,行尿道扩张有一定疗效。一般要扩张到30号左右。有效者可一周一次或两周一次的定期扩张。并辅以物理治疗。

药物治疗

α-受体阻滞剂

主要是对症治疗,可采用长期抗炎治疗,并给予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如多沙唑嗪、那妥、盐酸坦索罗辛等药物可通过阻滞分布在膀胱颈部平滑肌表面的肾上腺素能受体,以达到松弛平滑肌,缓解膀胱出口梗阻的作用。

激素

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激素水平失衡的情况,如伴有雌激素水平低下的女性,可辅以雌激素补充疗法,常用的药有乙烯雌酚等。

手术治疗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

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中度病例,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电切镜经尿道切除膀胱颈后唇肥厚增生组织的方法,已得到普遍应用,效果满意。

膀胱颈Y—V成形术

适用于严重的膀胱颈梗阻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无效者,可以选用膀胱颈楔形切除术。打开膀胱后,于膀胱颈远侧约1cm处尿道前壁缝记标志,在标志近侧至膀胱前壁做倒Y形切口,切口长2~3cm,交角恰位于膀胱颈上方,将V形膀胱瓣与切口远端创缘缝合,然后依次将膀胱颈做V形缝合。此手术会缩短尿道长度。因此要求术前测定尿道长度应在3cm以上者。否则可能出现尿失禁。同时要求“Y”形切口的远端不要过长。以免切断括约肌而致尿失禁。

物理治疗

指导患者坚持盆腹肌锻炼,取仰卧位,仿佛排尿时突然中断,嘱患者收缩肛门括约肌,同时保持腹肌松弛,左手放置患者下腹部,嘱患者肛门括约肌有节奏的收缩,左手感觉腹部始终是软,为盆腹肌锻炼方法正确。每次收缩放松20次。

其他治疗

如残余尿过多或肾功能严重受损者,需做膀胱造瘘引流尿液,使肾功能恢复或稳定后再选用其他方法。

预后

女性膀胱颈梗阻经过积极的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解除梗阻,恢复尿流通畅,预后较好,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但手术后仍需要定期尿道扩张定期复查尿常规、最大尿流率及膀胱残余尿量。

能否治愈

女性膀胱颈梗阻经过积极治疗可治愈。

能活多久

女性膀胱颈梗阻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复诊
  • 经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仍需要定期尿道扩张,并辅以物理治疗。直至尿线粗大稳定为止。术后1~3月定期复查尿常规,以检查是否有出血感染等情况,根据情况及时用药。

  • 复查最大自由尿流率及膀胱残余尿量,有肾功能损害的复查肾功能,有肾积水患者彩超复查肾积水情况。

饮食

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应重视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并能保证足够的营养,如有肾功能损害,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饮食调理
  • 手术患者需先禁食,之后慢慢从流质饮食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待肠道功能完全恢复后,再恢复普食。

  • 多饮水,少憋尿,避免尿液浓缩。

  •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证适量植物纤维的摄入,以防止便秘。

  • 如有肾功能损害,需限制动物蛋白的摄入量,如牛奶、乳酪、动物内脏心肝、脑等,应选择优质低蛋白饮食。

  • 患者如有水肿,应限制钠(盐)的摄入。

护理

女性膀胱颈梗阻的护理包括术后护理、用药护理等,还应注意排尿情况监测,坚持练习提肛运动,锻炼膀胱括约肌功能,家属还应帮助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

日常护理
  •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会阴部皮肤清洁。

  • 遵医嘱用药,足量、足疗程用药,不可私自停药或增减药量。

  • 术后患者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留置导尿管者,术后要保持导尿管的通畅,避免出现尿管打折、弯曲等情况。

  • 术后按照医嘱在麻药消退后尽早进行下床活动,能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并且能够有效地预防血栓形成。

  • 发作期应注意卧床休息,以使废物的产生减少,进而减轻肾脏的负担,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病情监测

排尿情况监测,如有排尿异常、尿线变细及排尿费力,血尿、膀胱刺激症时应及时复诊。

心理护理

家属应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患者长期受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的困难,反复留置尿管及手术,病人常较敏感,容易紧张、焦虑不安等,更易产生依赖心理。

特殊注意事项
  • 有尿失禁者,坚持练习提肛运动,锻炼膀胱括约肌功能,改善尿失禁。

  • 定时排尿,以达到改善盆腹肌的不稳定性。

  • 抑制尿意,指导患者有尿意时不要立即排尿,而是停下来集中注意力放松膀胱抑制尿意,然后缓步走向卫生间。

预防

女性膀胱颈梗阻病因不明,暂无特效的预防措施,但平时也应注意个人卫生,增强体质,老年女性只要出现了遗尿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筛查。

早期筛查

老年女性只要出现了遗尿表现都应及时检查,可以通过尿流动力学、膀胱镜等检查进行该病的早期筛查。

预防措施
  • 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经期和产褥期会阴部的清洁卫生。

  • 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

  • 注意劳逸结合,多参加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涂响安,孙祥宙,邓春华.泌尿男科罕少见病,普及版[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8,07:134-136.

[2]杨登科,陈书奎主编;周占松等副主编.实用泌尿生殖外科疾病诊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08:85-86.

[3]高治忠主编.泌尿外科主治医生533问[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11:445-448.

[4]王艳苹主编.实用临床老年病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08:187-189.

[5]张桂林,董梗泽,武婷.52例老年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的术后护理[J].宁夏医学杂志,2008(10):10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