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附件炎

本词条由北部战区总医院妇产科 张宏艳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附件炎又名卵巢输卵管炎,是指输卵管和卵巢,位于子宫两侧,医生把它们合称为子宫附件,卵巢很少单独发炎,常与发炎的输卵管粘连而发生卵巢周围炎,习惯上合称为附件炎。附件炎发作时,常合并有子宫旁结缔组织炎、盆腔腹膜炎等疾病,不容易区分。本病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改善,预后较佳。

就诊科室
妇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Adnexitis
疾病别称
卵巢输卵管炎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输卵管闭锁、异位妊娠、肝周围炎
治疗周期
急性附件炎7~10天,慢性附件炎6个月
临床症状

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

好发人群
有多个性伴侣或性伴侣有性传播疾病者、行子宫腔内手术者、不注意卫生者
常用药物
青霉素、庆大霉素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血常规、B超
疾病分类

按发病急缓,附件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急性附件炎

急性下腹痛表现为主,可伴发热,腹部检查时附件部位有明显的痛感,验血有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白细胞比例增加等急性炎症表现。

慢性附件炎

如果治疗不及时正确,急性附件炎可能会发生后遗症,可表现为慢性附件炎,检查时表现不如急性期明显,实验室检查(化验)可能也没有典型改变,但可能伴有不孕、宫外孕、慢性盆腔痛及附件炎反复发作等表现。

病因

附件炎主要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绝大多数为自身机体的正常菌群引起,少部分可有外来病原体感染引起。附件炎好发于有性生活的年轻女性,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性生活、药物、生活习惯等对发病也有一定的影响。

主要病因

外源性病原体

主要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

内源性病原体

来自于原来寄居于阴道内的微生物群,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脆弱类杆菌、消化球菌等。

不洁性生活

有多个性伴侣或性伴侣有性传播疾病,不注意性卫生的,如经期同房未使用安全不注意性卫生的,如经期同房未使用安全套、使用不洁卫生巾、不注意局部卫生及频繁冲洗阴道者;邻近器官发生炎症也可能蔓延至附件部位。

诱发因素

年龄

初次性生活时年龄小,生殖器官防御机制还未完全成熟,性生活可能导致病原体侵入体内。

性活动

盆腔炎性疾病多发生在性活跃期妇女,尤其是有多个性伴侣、性交过频以及性  伴侣有性传播疾病者。

下生殖道感染

下生殖道感染如淋病奈瑟菌性子宫颈炎、沙眼衣原体性子宫颈炎以及细菌性阴道病与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子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等,由于手术所致生殖道黏膜损伤、出血、坏死,导致下生殖道内源性病原体上行感染。

性卫生不良

经期性交,使用不洁月经垫等,均可使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此外,低收入群体不注意性卫生保健,阴道冲洗者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生率高。

盆腔炎性疾病再次急性发作

盆腔炎性疾病所致的盆腔广泛粘连、输卵管损伤、输卵管防御能力下降,容易造成再次感染,导致急性发作。

药物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造成内源性、外源性病原体机会性感染。

流行病学

附件炎是女性妇科疾病中较常见的疾病,多发生在性活跃的生育期女性,我国发病高峰年龄为30岁左右。

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

如果是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导致的附件炎症,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通过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

通过淋巴系统蔓延

病原体经外阴、阴道、宫颈及宫体创伤面处的淋巴管侵入附件及其他部位。

通过血液循环传播

病原体先入侵人体的其他系统,再通过血液流动感染内生殖器。

直接蔓延

腹腔内其他器官感染后,直接蔓延到内生殖器,如阑尾炎可能引起右侧输卵管炎症。

好发人群
  • 有多个性伴侣或性伴侣有性传播疾病者。

  • 有子宫颈炎、细菌性阴道炎等下生殖道炎症的患者。

  • 行子宫腔内手术者,如刮宫术、宫腔镜检查等操作后感染。

  • 不注意卫生者,使用不洁卫生巾或同房未使用安全套者。

症状

附件炎轻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常见症状为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若病情严重可出现发热甚至高热、寒战、头痛、食欲缺乏等全身症状,累及泌尿系统,可有尿急、尿频、尿痛症状,累及胃肠道可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典型症状

急性附件炎

急性起病,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疼痛,为持续性疼痛,在活动后或性交后加重,常有发热、寒战、头痛、食欲缺乏等表现。月经期发病可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慢性附件炎

轻者无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患者小腹时轻时重的坠胀感,白带分泌增多,可伴或不伴有异味,经期不规律,相比既往的月经时间提前或推迟,也可出现不来月经的情况。

其他症状
  • 病情轻微者可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偶有引起腹腔腹膜炎,出现恶心、呕吐以及胃肠道症状,性交时会有疼痛感。

  • 伴有泌尿系感染的患者,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症状。

并发症

附件炎是常见的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可引起输卵管闭锁,导致不孕、异位妊娠,也能引发其他组织器官的炎症,导致其他严重并发症,如通过血液扩散到全身的脓毒血症、败血症等,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继下腹痛后出现右上腹痛,或下腹疼痛与右上腹疼痛同时出现,可怀疑出现肝周围炎。

就医

患者出现一侧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时需要去妇科就诊,发生排尿困难时,要及时去泌尿科就诊,出现发热、寒战时,要到内科就诊,通过做妇科检查、血常规 、B超等检查确诊。附件炎需要与急性阑尾炎、宫外孕、卵巢囊肿蒂扭转等疾病进行鉴别。

就医指征
  • 月经不调伴随白带异常者进行定期妇科体检非常有必要,一旦体检中发现下腹压痛等体征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出现发热、下腹坠胀、疼痛、阴道分泌物异常等时,应及时就医。

  • 若出现高热、寒战、下腹剧痛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妇科就诊。

  •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泌尿困难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泌尿外科等。

医生询问病情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发热、寒战等)

  • 下腹疼痛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 近期是否有流产、早产?

  • 既往有无行子宫内手术?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急性附件炎患者触诊附件区有明显的压痛和反跳痛;慢性附件炎患者行妇科检查时,双侧或单侧附件区有压痛和增厚感,或可触及肿大固定的压痛性囊性包块,对于疾病做出初步的诊断。

血常规检查

急性附件炎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细胞比例升高;慢性附件炎患者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或正常,判断有无炎症,可判断有无炎症发生以及病情的程度。

B超

对存在输卵管积水或形成输卵管卵巢囊肿时,B超检查可发现包块。B超检查还可以辅助诊断对于存在严重的腹肌紧张、疼痛拒按而导致盆腔检查不满意的患者。

腹腔镜检查

可以显示盆腔炎的病变程度和病变范围,还可发现附件炎症性改变,如红肿、分泌物增多。

分泌物培养

医生从患者的阴道或宫颈分泌物中提取少部分,进行培养,可确定致病菌,并且为下一步用药治疗提供依据。

诊断标准

急性附件炎

以发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起病,附件区常伴明显压痛和反跳痛,可扪及输卵管、卵巢粘连的炎性包块,边界欠清,活动受限;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可诊断。

慢性附件炎

常以时轻时重的小腹坠胀和牵扯感,伴有白带增多、月经不调等症状起病,妇科检查可见双侧或单侧附件区有压痛和增厚感,或可触及肿大固定的压痛性囊性包块;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或正常可诊断。

鉴别诊断

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以持续阵发性右下腹痛起病,血常规白细胞也提示明显升高,与附件炎症状类似,但此病有麦氏点压痛明显体征,而附件炎则无体征,可通过查体以及B超检查鉴别。

宫外孕

宫外孕常伴下腹剧痛和月经不调,与附件炎症状相似,但宫外孕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查阳性,而附件炎此项检查为阴性,可以此鉴别。

卵巢囊肿蒂扭转

妇科检查可扪及盆腔及附件区包块,伴急剧腹痛,白细胞计数也明显升高,但B超检查可见扭转部位绳索状或囊实性双包块,盆腔液性暗区,而附件炎B超检查无此显示,可以此鉴别。

治疗

附件炎患者需根据不同的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主要是以抗生素治疗,绝大多数可以彻底治愈,如果伴输卵管卵巢囊肿,需手术治疗。本病部分患者可通过中医治疗结合理疗、组织疗法改善。

治疗周期
急性附件炎7~10天,慢性附件炎6个月治疗周期。
一般治疗

补充液体,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有腹胀者应行胃肠减压。

药物治疗

青霉素、庆大霉素等广谱抗生素

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若有穿刺液或脓液培养并药敏后,应用抗生素效果更佳,用之前须做皮试,过敏者禁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

常用与抗生素联合用药治疗慢性附件炎,注意有心血管类疾病者慎用。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脓肿经药物治疗无效

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经药物治疗48~72小时,体温持续不降,患者中毒症状加重或包块增大者,应及时手术,以免发生脓肿破裂。

脓肿持续存在

经药物治疗病情有好转,继续控制炎症数日(2~3周),包块仍未消失但已局限化,可手术治疗。

脓肿破裂

突然腹痛加剧,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腹胀,检查腹部拒按或有中毒性休克表现,应怀疑脓肿破裂。若脓肿破裂未及时诊治,死亡率高。因此,一旦怀疑脓肿破裂,需立即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手术可根据情况选择经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也可行超声或CT引导下的穿刺引流。手术范围应根据病变范围、患者年龄、一般状态等全面考虑。原则以切除病灶为主。年轻妇女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以采用保守性手术为主;年龄大、附件脓肿屡次发作者,可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

物理治疗

理疗

可以用激光、微波、离子透等进行理疗,主要是通过温热的良性刺激来促进盆腔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中医治疗

湿热下注型

可以用猪苓、车前子、赤芍、黄柏、牛膝、丹皮、苍术、泽泻、茵陈等中药水煎服抗菌消炎,如果有明显的腹痛症状,还可以加上元胡和川楝子理气止痛。

瘀热互结型

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归元胡汤,就是用败酱草、当归、元胡、酒大黄、赤芍、桃仁、香附等中药水煎服,如果有腹痛症状,还可以加上乳香、没药来活血化瘀。如果经血量少可以加上益母草活血化瘀。

寒湿凝滞型

可以服用少腹逐瘀汤,就是用云苓、当归、赤芍、没药、艾叶、苍白术、泽兰、红藤、小茴香、川芎、桂枝、干姜等中药水煎服,如果有带下量多的情况,还可以加上肉豆蔻、白果等调理。

预后

附件炎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能够减轻或消除附件炎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本病患者根据急性或慢性,定期复诊,明确预后效果。

能否治愈

附件炎能治愈,部分患者会出现反复感染的现象,较顽固。

能活多久

附件炎治疗及时,病情控制的好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急性附件炎治疗结束7~14天,应该追踪治疗,慢性附件炎在巩固治疗的第3个月和第6个月复查,随诊。

饮食
饮食调理

附件炎患者日常无需特殊饮食调理,注意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护理

附件炎患者日常要注意遵医嘱用药以及注意日常卫生情况,避免积存压力。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病患者的性伴侣也要进行检查。

日常护理
  • 了解各类抗生素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服用。

  • 注意清洁,使用棉质内裤,患者的毛巾、内裤等衣物要隔离洗涤,用开水烫,消除病菌。每日坐浴,清洁外阴。

  • 患病期间避免无保护性生活。

心理护理

不要积存压力,精神疲劳和身体疲劳一样会导致各种问题的发生,压力积攒后也容易出现腹部变硬,最好能做到身心放松。

特殊注意事项

发病前2个月内的性伴侣需要进行检查,如果最近6个月内没有性生活,6个月前的最后性伴侣需要进行检查。

预防

附件炎的预防主要包括注意性生活卫生、改善生活习惯、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等方面,同时可针对性生活活跃的女性每年进行妇科筛查,早期确诊疾病。

早期筛查

性生活活跃的育龄期女性,要每年进行妇科检查,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病变。

预防措施
  • 注意性生活卫生与安全,避免经期同房,注意外阴清洁卫生,无生育想法,建议做好安全措施。

  • 改善生活习惯,如穿宽松、透气内裤,保持局部干燥及清洁。

  •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可试使用含乳杆菌活菌的阴道栓调节阴道内菌群平衡。

参考文献

[1]徐丛剑,华克勤.实用妇产科学[M].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392.

[2]沈铿,马丁.妇产科学[M].八年制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67.

[3]谢幸,苟文丽.妇产科.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251-25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