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慢性鼻窦炎

本词条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鲁建光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慢性鼻窦炎是发生于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发病率为2.2%~8%。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头面部胀痛等症状,常合并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下呼吸道疾病,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慢性鼻窦炎分为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和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两大类型,皆主要依靠药物和手术两种方式来治疗,但越来越多研究显示,两者在免疫病理学特征、治疗、预后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Chronic rhinosinusitis
疾病别称
慢性副鼻窦炎、慢性鼻-鼻窦炎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眶内蜂窝织炎、眶壁骨膜下脓肿、硬脑膜外脓肿、化脓性脑膜炎、分泌性中耳炎
治疗周期
疾病严重情况不同治疗周期不同
临床症状

鼻塞、流涕、头面部胀痛、嗅觉功能障碍

好发人群
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腺样体肥大患者、鼻腔用药不当或过久者
常用药物
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罗红霉素、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
常用检查
前鼻镜检查、鼻内镜检查、鼻窦X线、鼻窦CT扫描
疾病分类

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

病因复杂,是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较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更显著,黏液腺数量增加。临床表现一般有鼻塞、黏性或黏脓性鼻涕,可有嗅觉功能障碍和头面部胀痛。鼻腔检查可见鼻腔内黏性或黏脓性分泌物。

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

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可能是由病原微生物、遗传因素、免疫机制和组织重塑的相互作用引发。组织总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等浸润严重程度相对较重。其症状主要包括双侧进行性鼻塞,伴有清涕或黏性鼻涕。多有嗅觉障碍,可引起耳部症状,如耳鸣等。鼻腔检查可见鼻息肉。

病因

慢性鼻窦炎的病因非常复杂,传统的观点认为感染、变态反应、鼻腔鼻窦解剖学异常是三大主要致病因素,这些致病因素经常交叉在一起。同时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骨炎、胃食管反流、呼吸道纤毛系统疾病、全身免疫功能低下等,也可成为诱因。

主要病因

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

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炎),在身体抵抗力低下的情况下,容易伴随各种细菌的植入而引起鼻窦炎,尤其在儿童中比较多见。

细菌感染

正常鼻窦中可以有某些非致病菌存在,但不致病。慢性鼻窦炎的致病菌比较复杂,且多为两种或多种需氧菌混合感染,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黏膜炎莫拉菌、C组β溶血性链球菌等。

真菌感染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鼻窦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增高,由于真菌感染不仅仅是一个感染性炎症,同时伴有变应性炎症机制。因此,其发病机制更加复杂。

近器官感染

上列第2双尖牙和第1、2磨牙与上颌窦底壁毗邻,常因根尖感染或拔牙时损伤导致牙源性上颌窦炎症。慢性腺样体炎及扁桃体炎是呼吸道细菌隐蔽的场所,可波及或诱发鼻窦炎。腺样体肥大可导致鼻黏膜纤毛输送功能下降,也可诱发鼻窦炎的发生。

外界感染

鼻窦外伤、骨折、鼻窦黏膜挫裂、黏膜下血肿、窦内异物残留等可造成鼻窦的直接感染。鼻腔填塞物放置过久、鼻石或肿瘤、游泳呛水、胃食管反流、鼻窦气压伤等,均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鼻窦炎症发生。

变态反应与免疫学因素

  • 呼吸道变态反应和免疫性疾病是鼻窦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二者的相关性在成人为15%~30%之间,在12岁以下的儿童可达到35%~80%。

  • 呼吸道变应性和免疫性疾病包括变应性鼻炎(花粉症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鼻息肉病、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和支气管哮喘。

鼻腔鼻窦解剖异常

  • 鼻腔鼻窦的解剖学变异非常多见,这种变异对鼻腔鼻窦的通气和引流造成影响。

  • 鼻中隔偏曲、泡状中鼻甲、中鼻甲反向弯曲、下鼻甲骨质高拱或附着部过度上移、钩突任何一端的肥大,都可引起相应区域鼻窦的引流障碍。

诱发因素

纤毛系统功能异常

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纤毛系统损伤,是由于长期使用萘唑啉或麻黄素类鼻腔减充血剂(尤其在儿童时期使用)导致的药物性鼻炎,这种鼻窦炎的治疗相当困难。

哮喘

一些慢性鼻窦炎患者同时患有哮喘。

胃食管反流

多发生在婴幼儿。

放射性损伤

对头颈部恶性肿瘤作放射性治疗可损伤鼻窦黏膜,导致窦内积脓。

长期留置胃管

需要经鼻插胃管进行长期鼻饲,可引起鼻腔、鼻窦感染。

免疫缺陷

部分难治性鼻窦炎患者存在先天或获得性免疫缺陷,如选择性IgA缺乏、HIV感染等。

遗传因素

尽管慢性鼻窦炎的基因学研究还不完善,但有证据表明囊性纤维化及原发性纤毛不动患者存在家族性基因缺陷。

妊娠状态

尽管妊娠妇女患有慢性鼻窦炎的比例不大,但妊娠期间雌激素等激素水平的上升会直接对鼻腔黏膜造成影响。此外,鼻黏膜血管也会有继发改变,从而导致鼻塞等症状的发生。

环境及社会因素

在欧美发达国家,慢性鼻窦炎的发病与吸烟有明显相关性。此外,低收入人群、长期暴露于职业性粉尘的人慢性鼻窦炎发病率明显偏高。

医源性因素

鼻内镜手术失败也是慢性鼻窦炎发病的重要因素,手术失败所导致的鼻腔粘连及过多囊泡形成,容易使疾病复发。

骨炎因素

很多慢性鼻窦炎患者在CT上表现为明显骨质增生。虽然骨炎的机制尚不清楚。但纤维化、骨重塑及编制骨形成等,可能是某些难治性鼻窦炎的成因。

流行病学

慢性鼻窦炎在中国发病率为2.2%~8%,在西方国家的病率达11%~12%。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可发生于所有人种,平均发病年龄是42岁,男性多于女性。有报道该病的男女性发生率分别为0.86%和0.39%。

好发人群
  • 存在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临近部位存在感染性病灶的患者易患慢性鼻窦炎。

  • 鼻腔用药不当或过久者,如鼻内滥用药物可导致药物性鼻炎,鼻内用丁卡因、利多卡因等可损害鼻黏膜纤毛的输送功能,进而患此病。

  • 特殊职业及居住环境不佳的人群,长期或反复吸入粉尘和有害气体,易患此病。

症状

慢性鼻窦炎的典型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头面部胀痛和嗅觉功能障碍,还可出现打鼾和耳部症状如耳鸣、耳闷等,严重者甚至还会出现听力下降。症状轻重不一,表现多样。

典型症状

鼻塞

是主要症状之一,常因鼻窦和鼻腔黏膜增厚、鼻甲反应性肿胀引起。擤除分泌物后,可暂时缓解症状。 

流涕

主要症状之一,常为黏脓性,可伴鼻后滴漏(指鼻内分泌物向后流入鼻咽)。分泌物较粘稠,色黄或灰白色,可呈团块状,亦常有腥臭味。牙源性上颌窦炎时,会出现脓涕。

头面部胀痛

次要症状之一,常见一般性的头面部胀痛、压迫感。头痛多不明显,仅有局部钝痛及闷胀感。而慢性鼻窦炎头痛常有下列特点: 

  • 多有时间性或固定部位,多为白天重、夜间轻,且常为一侧。如为双侧者,必有一侧较重;前组鼻窦炎者多在前额部痛,后组鼻窦炎者多在枕部痛。 

  • 休息、滴鼻药、蒸气吸入或引流改善、鼻腔通气后,头痛减轻。咳嗽、低头位或用力时,因头部静脉压升高,而使头痛加重。吸烟、饮酒和情绪激动时,头痛亦加重。 

嗅觉功能障碍

次要症状之一,可为暂时性及永久性。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多有嗅觉障碍。尤其是鼻息肉位于嗅裂时,嗅觉下降更明显。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伴有乏力、咳嗽等全身症状。另外,鼻塞严重者可出现闭塞性鼻音,睡眠时有打鼾。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患者,若鼻息肉阻塞咽鼓管咽口,可以引起耳鸣、耳闭塞感,甚至听力下降。

并发症

眶内并发症

眶内蜂窝织炎

又称眶内炎性水肿,初起症状是眼脸水肿和轻压痛。无眼球运动受限、眼球突出、移位及视力减退等症状。

眶壁骨膜下脓肿

眶壁骨膜下脓肿多发生在与鼻窦相邻的眶壁,是在眶骨膜与眶骨质之间形成的骨膜下脓肿。可表现为眼睑充血、肿胀和压痛,脓肿较大者可致眼球突出和移位,导致视力减退和眼球运动障碍。

眶内蜂窝织炎和眶内脓肿

眶内蜂窝织炎和眶内脓肿是最严重的鼻源性眶内井发症,临床表现为眼球明显突出、眼球运动受限、视力锐减,球结膜水肿和眶深部剧痛。全身症状较重,可出现高热和白细胞增多。若炎症侵入眼球,则发生全眼球炎,致视力丧失。炎症若沿眶内静脉向后发展则可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和脑膜炎。

球后视神经炎

蝶窦或后组筛窦的炎性病变可引起球后段或管段视神经炎。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颅内并发症

硬脑膜外脓肿

除原发病症状外,头痛加重,卧位尤剧,并有呕吐、脉缓等颅内压增高表现。

硬脑膜下脓肿

为硬脑膜下腔弥漫性或包裹性积脓。表现为头痛、发热、颅内压增高及脑脊液细胞数和蛋白量增高。本病缺乏特异性症状,故需借助CT扫描或 MRI确诊。

化脓性脑膜炎

由慢性鼻窦炎引起者,一般发病缓慢。表现为头痛明显、发热、癫痫、嗜睡、狂躁或昏迷。腰椎穿刺有助于明确诊断。

脑脓肿

多见由额窦炎引起额叶脓肿,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盘水肿和视神经萎缩。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本病以鼻疖引起者多见,蝶窦炎和鼻源性眶内并发症亦可引起本病。早期出现发热、头痛、畏光、复视、眶周水肿,继而出现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如眼睑下垂、眼球突出、眼外肌麻痹、球结膜水肿及视力减退。

分泌性中耳炎

当鼻息肉压迫咽鼓管咽口或继发炎性物质刺激咽鼓管时,可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就医

若出现双侧进行性鼻塞,伴有清涕或黏性鼻涕,甚至伴有嗅觉减退,头面部闷胀、沉重感。这时应积极前往医院,进行鼻窦的检查和诊断。慢性鼻窦炎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心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且积极治疗预后较好,所以应该积极寻求医治。

就医指征
  • 若出现长期的鼻塞、流脓涕,或急性鼻窦炎迁延不愈,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已经确诊慢性鼻窦炎,并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若鼻塞、流涕、头面部胀痛等症状未见缓解,甚至症状加重,应该及时就医。

  • 若头痛明显,出现发热、癫痫、嗜睡、狂躁、昏迷、视力锐减、眼眶剧痛等症状,应该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患者可优先就诊于耳鼻喉科。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 鼻塞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持续多长时间?

  • 鼻涕是什么样的?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外阴阴道瘙痒、灼热痛等)

  •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头面部胀痛、嗅觉功能障碍、耳鸣、耳闭塞感、听力下降等症状)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

可见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黏性或黏脓性分泌物,鼻黏膜充血水肿。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可见来源于双侧中鼻甲、中鼻道黏膜的鼻息肉,嗅裂区域的鼻中隔黏膜以及上鼻道和后筛黏膜也可以出现鼻息肉。

鼻窦X线

X线平片可见鼻窦腔形态变化及窦内黏膜不同程度的增厚、窦腔密度增高,或鼻息肉影。

鼻窦CT扫描

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和(或)鼻窦黏膜炎性病变。还可以显示鼻窦炎累及的范围、鼻腔鼻窦黏膜病变程度、鼻中隔偏曲及其他鼻窦有关结构的解剖变异。

诊断标准

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

诊断主要依据症状、查体和(或)鼻窦CT扫描。

症状

主要症状为鼻塞、黏性或黏脓性鼻涕。次要症状为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诊断时以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症状为依据,其中主要症状中的鼻塞、黏性或黏脓性鼻涕必具其一,且病程持续超过12周。

体征

鼻内镜检查见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黏性或黏脓性分泌物,鼻黏膜充血、水肿。

影像学检查

鼻窦CT扫描可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和(或)鼻窦黏膜炎性病变,MRI对不同类型慢性鼻窦炎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但二者都不作为诊断的必要条件。

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

诊断主要包括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三个方面。

症状

同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

体征

鼻内镜检查见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黏性或黏脓性分泌物,鼻黏膜充血、水肿,此外还可见到来源于双侧中鼻甲、中鼻道黏膜的鼻息肉。

影像学检查

主要是鼻窦CT扫描,但不作为诊断的必备条件。鼻窦CT扫描可显示鼻窦炎累及的范围、鼻腔鼻窦黏膜病变程度、鼻中隔偏曲及其他鼻窦有关结构的解剖变异。

鉴别诊断

真菌性鼻窦炎

可分为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和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前者又分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和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后者又分真菌球和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其中真菌球型鼻窦炎为临床常见类型,以上颌窦和蝶窦多见。主要表现类似慢性鼻窦炎,如单侧鼻塞。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属上皮源性良性肿瘤。多单侧发病,症状主要为持续性鼻塞,渐进性加重,伴脓涕,偶有血涕,或反复出血,偶有头痛和嗅觉异常。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临床症状与受累的部位有关,可表现为鼻塞、涕中带血、面部或牙齿麻木、突眼或眼球运动障碍等。鼻窦CT和MRI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颅底良性病变

脑膜脑膨出、脑膜瘤、动脉瘤样骨囊肿等前颅底良性病变,易被误诊为鼻息肉。

治疗

首选药物治疗,对于经规范药物治疗无效,具有明显解剖学异常或发生颅内、眶内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鼻内镜手术治疗。本病治疗目的是重建鼻腔通气道和鼻呼吸,通畅引流,控制感染,减轻症状,改善呼吸。治疗伴发疾病,如哮喘,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

治疗周期
药物治疗最少3个月,鼻内镜手术加术后综合治疗大概3~6个月。
药物治疗

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

属鼻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抗水肿效应,常作为一线主体用药。常规应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控制鼻-鼻窦黏膜的炎症及水肿,最终达到改善鼻腔通气和引流,减少分泌物,改善嗅觉的目的。一般需要连续使用3~6个月以上。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是一种慢性疾病,85%的患者在手术后20年可能仍然存在,所以推荐长期使用安全的鼻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罗红霉素

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持续使用3个月以上。

阿莫西林

为抗菌药物,慢性鼻窦炎伴急性感染时,可以遵医嘱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疗程不超过2周。

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

属于黏液促排剂,具有稀化黏液及改善鼻窦黏膜纤毛活性的作用,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和鼻腔黏膜环境的改善。

盐酸萘甲唑啉

属鼻部减充血剂,长期使用鼻腔减充血剂会对黏膜纤毛系统的形态与功能造成破坏,尤其是盐酸萘甲唑啉、麻黄碱类药物。因此原则上不推荐使用,除非发生急性感染,并有比较严重的鼻黏膜充血水肿影响呼吸,可以临时使用不超过1周。

泼尼松

属于口服糖皮质激素,不建议常规使用。对于严重、复发性鼻息肉患者,可以短期减量口服全身糖皮质激素,但需注意全身使用激素的禁忌症,且不能使用超过7天。还要密切观察用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孟鲁司特钠

属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能对阿司匹林敏感性鼻-鼻窦炎有效。

氯雷他定

属于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抗变态反应。

盐酸左卡巴斯汀

属于鼻用抗组胺药,可避免全身应用抗组胺药产生的不良反应,起效迅速,效果较好。

手术治疗

鼻内镜手术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具有明显解剖学异常或发生颅内、眶内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鼻内镜手术治疗,实现鼻腔鼻窦通气引流的重建。术后需要定期随访及坚持综合药物治疗至少12周,术后定期进行平台性检查以及术腔清理,一般持续3~6个月。

其他治疗
  • 尽可能消除可能的诱发因素或易感因素,如戒烟、进行空气过滤、避免接触变应原等。

  • 生理盐水冲洗,是当代非常流行的治疗和鼻腔保健护理方法。可以达到清洁鼻腔,改善黏膜环境的目的。

预后

慢性鼻窦炎预后良好,一般经过规范的药物或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很快缓解症状并治愈。但此病易反复,尤其是伴发哮喘、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常反复发作慢性鼻窦炎。

能否治愈

本病能治愈,部分患者会出现反复发作的现象。

能活多久

本病患者经过规范治疗,且注意生活规律,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鼻内镜手术后的患者遵医嘱定期随访,定期进行鼻内镜检查及术腔清理。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后3个月应复诊,确定是否继续使用或改变治疗方法。

饮食

慢性鼻窦炎患者的饮食调理的目的,以帮助患者症状减轻及加强病人抵抗力为主。应合理摄入各种营养物质,同时应该减少刺激性的食物,以避免刺激口腔及鼻腔导致鼻腔分泌物增多,使得症状加重。

饮食调理
  • 忌刺激性食物,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容易导致鼻腔分泌物增多,使得鼻塞流涕等症状加重。 

  • 戒烟,为了消除可能的诱发因素,应该积极戒烟。

  • 宜饮食清淡多样,营养丰富。

护理

遵医嘱用药,注意清洁鼻腔,减少鼻腔分泌物。同时注意保证良好的睡眠,充分休息,有利于慢性鼻窦炎各种症状的缓解。另外,注意排解患者因慢性鼻窦炎各种症状引起的不良情绪。

日常护理
  • 了解鼻用糖皮质激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黏液促排剂、鼻用减充血剂等药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并遵医嘱服药。

  • 在进入空气粉尘、花粉较多的环境时,应该佩戴口罩。平时避免感冒等,以免诱发急性鼻炎,导致慢性鼻窦炎病情加重。

  • 鼻炎大多是着凉感冒引起的,所以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如晨跑等都可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对寒冷的耐受力。

  • 鼻窦炎患者平时可常做鼻部按摩,注意擤涕方法,鼻塞多涕者,宜按塞一侧鼻孔,稍稍用力外擤,之后交替而擤,鼻涕过浓时以盐水洗鼻,避免伤及鼻黏膜。

  • 保持室内空气的湿度,或使用空气过滤器,不要让鼻子太干燥,及时更换、清洗寝具,防止螨虫及其分泌物诱发变应性鼻炎。

预防

慢性鼻窦炎常由急性鼻-鼻窦炎发展而来,与哮喘、变应性鼻炎、吸烟等也有关联,应该注意这些疾病的治疗。同时,增强自身免疫力,避免接触变应原也是必须的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 预防感冒,增强体质,适当的锻炼身体。

  • 避免接触外界的不良刺激,不接触污染的空气和各种可能的变应原,还要戒烟。

  • 积极治疗急性鼻-鼻窦炎、哮喘、变应性鼻炎等与慢性鼻窦炎相关联的疾病,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 游泳时避免跳水和呛水。

  • 患急性鼻炎时,不宜乘坐飞机。

  • 妥善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改善鼻腔鼻窦通风引流。

参考文献

[1]孙虹,张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12-218.

[2]孔维佳,周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98-308.

[3]张小龙等主编;刘志坚等副主编.新编实用社区医生诊疗指南,下[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06:305.

[4]赵霞,戎毅主编;侯国新,谢英彪丛书主编.老年保健丛书,老年疾病防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09:107.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