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 林涨源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是具有脊柱关节病的某些特点,满足脊柱关节病的诊断标准,但又不能满足某一肯定脊柱关节病的诊断,携带易感基因和病原微生物感染是主要原因。临床表现为外周关节炎、肌腱端附着点炎、指(趾)炎、胸痛、炎性脊柱痛、骶髂关节炎、结膜炎、虹膜炎、主动脉瓣病变等,可以是某一肯定脊柱关节病的早期表现,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表现出某一特定脊柱关节病的特点。本病目前不能治愈,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可以改善症状。

就诊科室
风湿免疫科、骨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Undifferentiated spondyloarthropathy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关节功能障碍
治疗周期
长期间歇性治疗
临床症状

腰背、臀区、足跟疼痛

好发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者、肠道紊乱者
常用药物
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
常用检查
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HLA-B27、X线、CT
病因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病因目前不清,携带易感基因和病原微生物感染是主要原因,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和肠道紊乱者。

主要病因

携带易感基因

携带HLA-B27基因,尤其是HLA-B27阳性者更容易得未分化脊柱关节病。另外,本病可能与MHC以外的多基因有关,但至今尚未被识别。

病原微生物感染

患者发病前,多有尿道炎、宫颈炎,或发病前1个月内有急性腹泻、交替臀区痛等情况。

流行病学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绝大多数门诊就诊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可诊断为本病。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患病率是同一人群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3~10倍。而对强直性脊柱炎家族的研究中显示,在其一级亲属中,具有脊柱关节病表现的患者中仅有1/4~1/2可以诊断为肯定的强直性脊柱炎,其他人均属未分化型脊柱关节病的范围。未分化型脊柱关节病的患者较强直性脊柱炎更为多见。

好发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者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与慢性感染有关,免疫力低下者易合并各种感染,从而增加患病风险。

肠道紊乱者

脊柱关节病更容易有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脊柱关节病更容易发生在菌群紊乱、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患者当中。

症状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发病形式个体差异很大。有急性起病者,也有隐袭起病者。症状包括关节表现和关节外表现,并发症主要为脊柱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

典型症状

关节表现

  • 初发症状可能为关节炎,亦可以炎性腰背痛、臀区疼痛起病,多数以足跟痛为首发表现,也有患者在关节炎发作前已有虹膜炎的反复发作。

  • 以关节炎起病者多为单关节或寡关节,非对称性,以下肢膝、踝、足关节最常见。偶尔由腕关节起病,伴关节僵硬肿胀,大量的炎性关节液常见于膝关节,并伴有胭窝囊肿。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的病理实质也是肌腱端炎。炎症侵犯手指,足趾时,可呈弥漫肿胀,形似腊肠。

  • 下腰痛也是本病的早期症状,可放射到臀区和大腿部,并在卧床休息和长时间一种体位时而加重。胸痛也常见,是由胸肋、胸椎关节间的肌腱炎症引起。晚期则表现为背部、颈部的僵硬疼痛和活动性减少。

关节外表现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可有其他脊柱关节病所伴有的各种关节外表现,如发热、虹膜炎﹑结膜炎、口腔溃疡、尿道炎、肺纤维化、房室传导阻滞、心包炎、主动脉瓣反流等。

并发症

关节功能障碍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持续进展,可出现关节僵硬肿胀的加重,导致关节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出现残疾,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心理障碍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病程较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多受到疾病影响,易出现悲观、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就医

一旦出现关节炎、腰背痛、足跟痛、臀区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于骨科或风湿免疫科,通过实验室以及影像学等检查,确诊是否为未分化脊柱关节病,并注意与强直性脊柱炎相鉴别。

就医指征

出现关节表现,如关节炎、炎性腰背痛、臀区疼痛、足跟痛等,或关节外表现,如发热、虹膜炎﹑结膜炎、口腔溃疡等,均应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 患者考虑去风湿免疫科就诊。

  •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骨骼畸形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骨科等。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关节疼痛等)

  • 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 家族有无其他成员有此疾病?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液学

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血小板等炎症指标在急性炎症期可升高,在进入慢性期则可降至正常。

自身抗体及免疫球蛋白

患者的抗核抗体(ANA)及类风湿因子(RF)均为阴性,但个别患者的低滴度阳性不应作为排除诊断的依据。部分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可升高,这些指标的测定有助于USp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HLA-B27测定

HLA-B27与本病相关,它对中轴疾病的发生、虹膜炎的预测及预后的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其测定不是绝对必要。

关节液检查

关节液检查对诊断及与其他类型关节炎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本病的滑液多是炎症性,白细胞计数在2×109/L 以上,而不超过100×109/L。滑膜活检为非特异性炎症改变。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早期关节的影像仅能显示软组织肿胀,关节周围的肿胀。跟腱滑囊的炎症可使跟骨上的可透光的脂肪垫消失。部分患者有轻度骶煞关节炎性改变,局限性关节间隙狭窄,股骨头骨小梁排列紊乱,髋白边缘毛糙,及周图骨质的疏松等。

CT检查

对于骶骼关节及髋关节改变,对于发现很小的可疑病变要比X线片有优势。分辨率高,无结构重叠,能清楚显示关节间隙以及关节面的破坏情况,对判断关节间腺的宽窄、有无关节面及骨质的破坏、有无强直均有明显优势,X线平片灵敏,阳性率明显提高。

MRI检查

MRI可在其他影像学检查无任何骨质改变提示时检查出异常,最有意义的是可显示软骨的病变,这是其他检查手段所不具备的。早期诊断本病的特异性和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及CT检查。

超声检查

超声是最近被用于本病的诊断及治疗的无创伤性检测技术,对于肌腱端炎、跖底筋膜炎及滑膜炎的诊断极有帮助,而且可以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局部皮质激素的注射。

诊断标准

Amor等的未分化脊柱关节病诊断标准观察指标如下:

  • 腰或背部夜问疼痛或腰背脊柱的晨僵1分。

  • 不对称的关节炎2分。

  • 臀部疼痛1分;如双侧臀部的交替性疼痛2分。

  • 香肠样的趾(指)2分。

  • 足跟疼痛或其它可辨认的肌腱骨附着点疼痛2分。

  • 虹膜炎2分。

  • 在关节炎起病前1个月内有非淋菌性尿道炎或子宫颈炎1分。

  • 在关节炎起病前1个月内有急性腹泻史1分。

  • 银屑病、龟头炎和炎症性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或Crohn's病)2分。

  • 放射学,骶髂关节炎(双侧2级或单侧3级)2分。

  • 遗传,HLA-B27( +),或有AS、反应性关节炎、葡萄膜炎、银屑病类症性肠道疾病的家族史2分。

  • 治疗反应,用非甾体抗炎药48小时有效,而停药马上复发2分。

患者的积分≥6提示患有脊柱关节病,如果无法确诊为具体某一类型的脊柱关节病,即可诊断为未分化脊柱关节病。

鉴别诊断

强直型脊柱炎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中有许多患者最终可发展为强直性脊柱炎,但早期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相比有不同特点:症状轻,不典型;无脊柱活动受限;不一定有骶髂关节炎;HLA-B27不一定阳性, 阳性率较强直性脊柱炎低;女性比例较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明显高。

治疗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患者仅有轻微的症状和体征,可以无需特殊治疗,明显炎症患者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必要时使用激素类药物,患者一般需要长期间歇性治疗。

治疗周期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患者一般需要长期间歇性治疗。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

明显炎症患者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以治疗关节炎等炎症,从而控制症状及减少复发。

激素类

如糖皮质激素,对一些关节炎症状较重和有附着点炎的患者可在受累关节内或炎症部位注射糖皮质激素。骶髂关节炎明显,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时,可在CT介导下向炎性低髂关节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据报告可获得显著疗效。少数急性或炎症高度活动的患者可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以抑制炎症的进一步扩大。

免疫抑制剂

如甲氨蝶呤等,病程较长的慢性患者,有持久关节炎和附着点炎,如单用非甾体抗炎药不能完全控制症状时,可加用免疫抑制剂以降低自我免疫攻击。

其他药物

对有炎性肠病的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患者,使用柳氮磺胺吡啶可获得较好疗效。机制可能是柳氮磺胺吡啶通过恢复肠壁正常通透性、抑制抗原进人受损肠壁来治疗炎性肠病,但无预防作用。另外,早期使用柳氮磺胺吡啶是否改善病程和预后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手术治疗

人工关节置换术

药物治疗无效时应选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终末期的关节疾患,目的是解除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纠正关节畸形。

预后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患者只能能够治疗改善症状,不能完全治愈,但一般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畸形、关节坏死等后遗症,建议患者确诊后每3~6个月复查一次。

能否治愈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不能完全治愈。

能活多久

本病一般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后遗症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畸形、关节坏死等后遗症。

复诊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患者确诊后每3~6个月复查一次影像学检查,以观察关节病变情况。

饮食
饮食调理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患者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能量、易消化的饮食为主,避免肥甘厚味、生冷、辛辣之品,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也需根据患者的饮食爱好,合理地进行饮食调配,营养均衡,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护理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患者要提高免疫力,避免情绪激动,作息规律,患者复诊时要做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同时也要注意术后的相关事项,如防止骨质疏松等。

日常护理

生活护理

防寒保暖,冷暖相宜,保持良好睡姿,坚持睡硬板床,平卧低枕。平时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功能锻炼

坚持进行肢体锻炼,尤其以腰背﹑髋部关节运动为主,保持腰背及各关节的生理活动度。可以进行太极拳,八段锦、气功及广播体操等运动,动作缓慢轻柔。锻炼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切忌操之过急,要量力而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术后护理

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关节磨损;增强肌力,良好的肌力能使活动自由,提高运动协调性和体位反射敏感性,能降低关节力量,应坚持患肢的力量;防治骨质疏松症,松骨不利于假体固定,支持力弱,假体松动和下沉可持续很长时间。

心理护理

本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缠绵,患者容易产生消极、焦虑、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认识自身疾病状况及治疗情况,使其了解治疗进展,耐心开导,解除其紧张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预防
预防措施

预防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的主要措施是及时治疗感染性疾病,对于有关节炎家族病史者,应注意规律体检,早期筛查。

参考文献

[1]徐卫东.中轴型脊柱关节炎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2019年版)[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3):261-266.
[2]朱乙声,罗俊佳,吕基扬,等.全身骨显像在脊柱关节病临床随访中的应用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02):5-9.
[3]向阳.风湿免疫病的预防、治疗与护理[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46
[4]陈家荣.未分化脊柱关节病和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探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02):200-20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