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本词条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 吴燕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小的球形环状双链DNA病毒,能特异性地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可导致多种良、恶性病变。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尖锐湿疣,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宫颈病变,甚至宫颈癌。人群对HPV普遍易感,传染源为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主要经直接接触传播,少数经间接接触传播。

就诊科室
妇科、皮肤性病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human papilloma virus infection
疾病别称
人疣病毒感染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尖锐湿疣、宫颈癌、皮肤疣类疾病
治疗周期
可达数月
临床症状

接触性出血、皮肤疣状物、瘙痒

好发人群
不固定性伴侣者、过早性生活者、免疫力低下者
常用药物
氟尿嘧啶、博来霉素、二硝基氯苯、阿昔洛韦
常用检查
人乳头瘤病毒病毒学检查、聚合酶链式反应、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疾病分类

皮肤低危型

包括人乳头瘤病毒1、2、3、4、7、10、12、15等,与寻常疣、扁平疣、跖疣等相关。

皮肤高危型

包括人乳头瘤病毒5、8、14、17、20、36、38,与疣状表皮发育不良及某些恶性肿瘤相关,包括外阴癌、阴茎癌、肛门癌、前列腺癌、膀胱癌。

黏膜低危型

如人乳头瘤病毒6、11、13、32、34、40、42、43、44、53、54等,可以感染生殖器、肛门、口咽部、食道黏膜导致相关疣状病变。

黏膜高危型

人乳头瘤病毒16、18、30、31、33、35、39,与宫颈癌、直肠癌、口腔癌、扁桃体癌等相关。

病因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病因就是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人体,感染宫颈或是其他人体器官,好发于不固定性伴侣者、过早性生活者和免疫力低下者,诱发因素主要是有不良生活习惯等。

主要病因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时由于人体免疫力降低或是性生活等因素,导致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机体组织器官。

  • 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通过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母体产道也会受到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

  • 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防护不当会造成自身的感染,同时医务人员的操作不当也会造成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诱发因素

吸烟、嗜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造成对人乳头瘤病毒的抵御力降低。

流行病学

对HPV感染的流行病学至今仍未全面了解,广泛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不足。根据目前已知的流行病学资料已明确有数种HPV感染在人群中普遍存在,主要引起多种皮肤及黏膜表面感染。这种感染有年龄差异,但无性别差异,最常见为皮肤寻常疣,占HPV感染总数50%,在儿童中发生较多。尖锐湿疣又名生殖器疣,是一种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在英、美国家发病率显著增加。2002年美国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女性性病门诊患者中HPV-DNA的检出率达49.2%。

传播途径
  • 直接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如性接触,生殖器湿疣估计一次性交感染的危险度为50%~60%。患病期3个月内传染性最强。

  • 间接(非性)接触,通过带有病毒的污染物(内裤、浴盆、便器、毛巾等),或在家庭中通过非性行为的接触受染,而皮肤和黏膜损伤是其重要诱因。

  • 母婴传播,在分娩过程中经产道,或产后的密切接触,使母亲的HPV感染传给婴儿。

好发人群

不固定性伴侣者

多个性伴侣属于人乳头瘤病毒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

过早性生活者

可能和性生活密切接触相关,研究显示,初次性生活年龄过早(<18岁)是高危型HPV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

免疫力低下者

如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艾滋病、长期应用激素、孕妇等更易感染病毒。

症状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症状与该病毒感染人体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其潜伏期长,于潜伏期时可无临床表现。典型症状可能有皮肤疣状物、接触性出血等,可引起包括尖锐湿疣、宫颈癌等多种疾病。

典型症状

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寻常疣

米粒大小的丘疹,表面角化明显,粗糙不平。顶端刺状,质地坚硬,皮损可单个,也可多个,可自身接种而逐渐增多,多发生在手、足等。

特殊部位的疣

特殊部位表现疾病,如甲周疣,发生在指、趾甲周围,表现为甲下增厚、角化。跖疣,发生在足跖部位,皮损表面因受压可见出血点和黑点。扁平疣,多发生在面部,躯干部位也常见,多为2~5mm大小的扁平丘疹,肤色或淡褐色,表面光滑,圆形或类圆形,偶因瘙痒而搔抓形成自身疖肿,或沿皮肤损伤表面种植。口腔黏膜表面的疣状损害,如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瘤病等。

生殖器疣(尖锐湿疣)

肉眼可见的典型皮损,形态上为乳头瘤状、菜花状、颗粒状、鸡冠状等。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皮肤表现

有资料表明,皮肤的鲍温病、基底细胞癌、帕哲病、鳞状细胞癌等上皮肿瘤也与此类病毒感染有关,

黏膜表现

宫颈或是食道等感染部位接触性出血。

并发症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具有严格的嗜人类上皮组织的特性,人乳头瘤病毒6、11型可感染生殖器,出现尖锐湿疣。

宫颈癌

临床上多数宫颈癌患者经历了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多数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会自行消退,少数人乳头瘤病毒持续存在,经历漫长的过程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癌前病变继续发展才成为宫颈癌。

疣类疾病

人的皮肤和黏膜上皮组织均可受其感染,极易诱发疣状增生和良恶性肿瘤疾病,多由HPV1、2、4型感染引起,而引起手、足寻常疣,最常见是HPV2型。

就医

患者出现异常症状,如疣状物或是接触性出血等,需要随时妇科或是皮肤科就诊,并进行人乳头瘤病毒病毒学检查、聚合酶链式反应、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等检查,明确诊断。

就医指征
  • 外阴疣状肿物者应及时就诊。

  • 出现接触性出血时,需及时就诊。

就诊科室

感染生殖系统者可于妇科就诊,感染其他器官者需至皮肤性病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疣状肿物是否持续存在?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接触性出血等)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 是否出现过以下症状?(肉眼可见的皮损等)

  • 之前有没有长期服用过激素类药物?

需要做的检查

电镜检查

HPV是最早在电镜下观察到的病毒之一,将活检标本负染,若能在电镜下见到特征性的病毒颗粒,即可作出诊断。而用免疫电镜可提高检出率。电镜检查法虽然准确率很高,但费时,需特殊仪器设备,且检出阳性率很低。

PCR技术

应用此法可检测HPV-DNA,还可进行基因分型。灵敏度可达1fg。该法操作简便、省时,而且标本来源不受限制,如病变组织或脱落细胞、分泌物或黏液、新鲜标本或保存已久的石蜡切片等标本均可。

血清学检查

目前尚不能用血清学方法对HPV进行确诊及分型。因为发展型特异性血清学试验现正在研究试用基因工程表达产生的晚期蛋白来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初步认为,L1和L12蛋白可用于检测HPV型特异性免疫应答。

核酸杂交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不仅能对HPV进行确诊,而且还能对HPV进行分型。利用放射性核素或生物标记的HPV-DNA探针来检测患者标本中是否存在互补的核酸链。最常用的方法为斑点杂交法,其次为DNA印迹法及原位杂交。

内镜检查

要发现阴道、肛门及直肠、尿道等部位的生殖器疣则分别需借助阴道镜、肠镜以及尿道镜等内镜检查。

诊断标准
  • 患者可表现为肉眼可见的典型皮损,形态上为乳头瘤状、菜花状、颗粒状、鸡冠状等。病理检查可明确病变的类型和程度。

  • 人乳头瘤病毒病毒学检查确定有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鉴别诊断

宫颈炎症

妇科检查见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有脓性分泌物从宫颈管流出,宫颈触痛,质脆,触之易出血,也可能有接触性出血,但是TCT正常及人乳头瘤病毒病毒学检查阴性,而人乳头瘤感染一般病毒检查为阳性。

皮肤赘生物

有可能皮肤有突起,好发于上眼睑、脖子、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凸起一般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的疣不同,活检或是人乳头瘤病毒病毒学检查阴性,人乳头瘤感染一般病毒检查为阳性。

治疗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为危及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大部分治疗周期都可达数月,可以通过药物或是手术、冷冻、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治疗周期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患者一般治疗可达数月。
药物治疗

细胞毒剂

氟尿嘧啶(5-FU)

可用5%5-FU软膏或5-FU注射剂外用,涂于疣表面,疗效较好。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有局部疼痛、皲裂、水肿、过敏反应、流泪、色素沉着及化脓等。

博来霉素(争光霉素)

有人用0.05%~0.1%博来霉素(争光霉素)生理盐水溶液或2%普鲁卡因溶液作局部病损内注射,治疗单个或数个寻常疣或跖疣,根据疣的大小每次注射相应剂量,疣损脱落,副作用少。

0.1%~0.3%维A酸乙醇溶液

局部外用,治疗扁平疣和寻常疣,治愈率分别为83%及39%。副作用有局部轻度烧灼感、红肿、脱屑及色素沉着。

其他局部用药

20%碘苷溶液治疗甲周疣,二硝基氯苯治疗难治疣的部位上诱发的接触性皮炎。3%甲醛溶液局部湿敷或浸泡,治疗跖疣。25%补骨脂酊、30%骨碎补酊外擦治疗扁平疣等均有一定疗效。

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用药

采用干扰素α、阿昔洛韦、左旋咪唑等药物治疗,此类药物具有抗病毒、抗增生和免疫调节作用,认为治疗效果较优。尤其对腔道内湿疣或亚临床感染者更为适用。

手术治疗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患者如果出现组织或是器官病变较重,可行手术治疗,切除病变组织。如果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导致恶性病变,可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手术。

其他治疗

冷冻治疗

冷冻疗法是治疗较为常用的办法,具体操作是使用-196℃左右的液氮使裸露在外的疣体组织细胞脱水,进而使疣体组织坏死,自动脱落。

二氧化碳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的原理是利用激光的热效应除去疣体组织,激光治疗适用于分布局限的疣体,可准确去除病变位置,创面小、疼痛感低、出血量少、愈合快。但激光治疗也存在缺点,其产生的高温可能会导致创面附近血管收缩,引起创面感染。

光动力治疗

因肛内某些位置的特殊性,传统物理疗法无法实现除去疣体而不产生不良反应这一目标,且使用传统治疗方法易复发,易产生瘢痕、溃疡等。艾拉光动力疗法的操作是使用光激发细胞组织中的光敏剂,生成单线态氧从而令增生状态异常的细胞凋亡,不伤害正常细胞。

电离子治疗

电离子手术治疗的方法是使用金属类的触头在疣体组织附近插入或直接插入疣体内,进而产生极高的电场强度使气体分子电离,由此可产生等离子体火焰,使疣体气化而消失。这一操作可去除疣体,但对疣体附近的人乳头瘤病毒清除率极低,故此法复发率较高。可联合其他药物,如咪喹莫特软膏同步治疗,使复发率降低,更为彻底的清除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预后

人乳头瘤病毒可治愈,如果早期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如病毒未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则可形成持续感染状态,导致癌变时有可能影响自然寿命,建议患者根据具体患病的情况定期遵医嘱复查,避免病情加重。

能否治愈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经过积极的治疗,一般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如果早期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如果合并感染后出现恶性疾病,有可能影响自然寿命。生存率因病情不同有很大区别,早期治疗可以长期生存,如果发现较晚,对寿命影响常无法估计。

复诊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随诊的时间根据病变程度不同而异,如果没有组织学改变,需要6个月复查一次人乳头瘤病毒病毒学检查,如果出现了组织学异常,要遵医嘱按期复查。

饮食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一大诱因就是免疫力的降低,所以饮食调理增强身体免疫力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营养饮食,多运动,增强免疫力。

饮食调理
  • 应戒掉烟、酒,每只香烟能使人体损失约3~5毫克的维生素C,维生素C是增强免疫力的重要维生素。

  • 多吃富含纤维素和蛋白质食物,可以有助于身体体质增强。

  • 多吃富含维生素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护理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到了人类,尤其是女性的健康,因此在生活中如患有该病,应积极遵医嘱服药,勤消毒,避免感染他人。

日常护理
  • 坚持遵医嘱用药对于保障用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治疗期间应足量、足疗程的规范用药,防止治疗不彻底,导致复发。

  • 贴身衣物等需要单独清洗、消毒、放置等等。

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表现,如果出现乳头瘤状、菜花状、颗粒状、鸡冠状,说明症状加重,需要及时就医。

预防

在预防人乳头瘤病毒时,可以尝试通过打疫苗针来预防,目前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可以预防90%以上的宫颈癌。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人乳头瘤病毒的预防,不进行不洁的性行为,不和他人共用个人的生活用品。

早期筛查

对于性伴侣不固定者,应定期进行人乳头瘤病毒检查,如出现皮肤疣体或是接触性出血等,随时进行体检。

预防措施
  • 注射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在临床中有二价疫苗、四价疫苗和九价疫苗,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疫苗的注射。可以预防高危型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宫颈癌症的几率,非常有必要注射。

  • 患者要注意性生活卫生,尽量有固定性伴侣,不要有性生活紊乱以及有多个性伴侣的情况。人乳头瘤病毒主要是通过性交传播,性伴侣比较多、比较乱的情况,感染的几率会比较高。

  • 患者要锻炼身体,增强身体抵抗力,不能熬夜,身体抵抗力降低是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杨旎,陈飞.妊娠期子宫颈病变及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管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0,36(07):612-615.

[2]刘佳麒,李丽,魏海波,李芳,张会辰,王建.宫颈癌伴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基因亚型状况分析[J].中国医刊,2020,55(07):764-767.

[3]曾青红,周志辉,李梅芳,姚丹,罗露,曹敏.1664例不孕症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基因亚型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10):1190-1193.

[4]夏军涛,王祥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0,31(03):399-403.

[5]叶云,游星兰,项艳.宫颈炎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基因型的分布情况[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06):1141-1143.

[6]张仕华,孙辉,杜彦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生殖器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04):48-51.

[7]丁辉.门诊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亚型基因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4):89-91.

[8]瞿华,许雯,周丽洁.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对青年妇女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影响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9,20(11):1089-1092.

[9]陈洲,施瑞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食管癌发生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2019,47(10):1292-1296.

[10]杨怡艳,吴山强.1306例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及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3):1896-1898.

[11]孙亚平.不同药物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疗效分析[D].苏州大学,2019.

[12]杨荷丹.中国3城市男男性行为者不同解剖部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