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眼睑脓肿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眼科 唐仁泓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眼睑脓肿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波动性肿块,较多见,感染部位多为眼睑毛囊深部及周围组织,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与局部硬结,经过早期治疗预后较好,若不重视可能会引起脑脓肿、脓毒血症、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就诊科室
眼科、感染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palpebral abscess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脓毒血症、败血症、脑脓肿
治疗周期
长期间歇性治疗
临床症状

眼睑皮肤红肿、疼痛、眼睑部硬结、发热

好发人群
皮肤破溃且免疫力低下者、有外伤感染者、眼眶骨膜炎患者、糖尿病患者
常用药物
苯唑西林、万古霉素
常用检查
眼部检查、血常规检查、细菌培养、眼眶CT
病因

眼睑脓肿为眼睑部皮下组织弥漫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由感染、外伤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血管或组织所致,好发于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机会者、存在皮肤破溃且免疫力低下者、有外伤感染者、眼眶骨膜炎患者、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感染等因素均可诱发本病。

主要病因

感染因素

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眼睑部毛囊深部及周围组织引发的感染。

外伤因素

由于眼部外伤,皮肤破溃,细菌经破溃皮肤入血或侵入组织细胞,引发感染。

诱发因素

免疫力低下

免疫力低下或抵抗力较差时,容易遭受葡萄球菌的侵袭,从而获得眼睑脓肿。

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直接或间接的侵犯眼睑部皮肤,可以导致眼睑脓肿的发生。

流行病学

本病尚无明确的流行病学资料。

好发人群

存在皮肤破溃且免疫力低下者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易导致眼睑脓肿的发生。

有外伤感染者

有外伤感染者,葡萄球菌经血行播散可引发眼睑脓肿。

眼眶骨膜炎患者

有眼眶部骨膜炎的患者,易受到葡萄球菌的感染,容易发生眼睑脓肿。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血糖高,易患感染疾病,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性疾病。

症状

眼睑脓肿主要有眼睑皮肤红肿、疼痛、眼睑部硬结、发热等表现,还可出现耳后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增多等表现。部分患者可能会并发脑脓肿、脓毒血症、败血症等疾病。

典型症状

眼睑皮肤红肿、疼痛

患者早期多有急性化脓性感染病史,表现为眼睑局部红、肿、热、痛,浅部脓肿常常高出于皮表,且伴有红、肿、热、痛等表现。

眼睑部皮肤小硬结

起初多为眼睑部皮肤小硬结,逐渐发展为有波动感的肿块,肿块可破溃形成溃疡。

发热

随着病情进展,深部脓肿波动感不明显,可伴有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

其他症状

眼睑脓肿患者还可出现耳后或颈部淋巴结肿大,部分深部脓肿者可伴有全身中毒表现,表现为头痛、寒战、高热等症状。

并发症

脑脓肿

眼睑脓肿致病菌引起的脑部感染性疾病,可在任何年龄段出现,急性感染时常出现发热、畏寒、呕吐等全身中毒症状。

脓毒血症

由于致病菌入血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常伴有多发脓肿且病程较长。

败血症

由于致病菌入血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就医

当患者出现眼睑皮肤红肿、疼痛、眼睑部硬结、发热等表现,高度怀疑眼睑脓肿时,应及时到眼科或急诊科就诊,通过眼部检查、血常规、细菌培养、眼眶CT等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可以对本病作出诊断,但要注意与麦粒肿、眼睑丹毒相鉴别。

就医指征
  • 对于高危人群,如免疫力低下者、皮肤感染者,定期体检起重要作用,应该重视体检中的眼科检查。另外,无论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体检中出现眼科的异常检查结果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眼睑皮肤红肿、疼痛、眼睑部硬结、发热等表现,高度怀疑眼睑脓肿时,应及时及时就医。

  • 已经确诊眼睑脓肿的患者,若出现眼部剧痛、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 大多数人群优先考虑去眼科就诊。

  • 若普通人群出现视力下降、失明等症状,应考虑去急诊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头痛、寒战、高热等)

  • 症状持续多久了?

  • 是否有遗传性家族疾病史?

  • 既往有过其他病史吗?

  • 都做过哪些治疗?

需要做的检查

眼部检查

注意眼睛瞳孔的大小、颜色、对光反射是否正常,注意眼睑结膜有无异常,进行视力检测,检查是否有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异常表现。期间可进行裂隙灯检查,有利于帮助医生进一步了解患者眼部情况,更好地指导治疗。

血常规

可判断是否感染及程度,以及有无血象升高及贫血等异常表现。

细菌培养

进行细胞形态和类型的分辨,有助于疾病的分型和病原学的诊断,指导治疗。

眼眶CT 

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眼部受累的情况,结合查体有无压迫症状可以帮助诊断及确定治疗方案。

诊断标准

根据眼睑皮肤红肿、疼痛、眼睑部硬结、发热等临床表现,结合既往病史及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可对眼睑脓肿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麦粒肿

与眼睑脓肿致病菌不同,麦粒肿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常有红、肿、热、痛等表现,疼痛较为明显,可在睫毛根部、眼睑边缘见到白色脓点,也可伴有发热症状

眼睑丹毒

与眼睑脓肿致病菌不同,丹毒由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炎症,也可出现红肿热痛等表现,大多数为为面部或其他部位的丹毒向眼睑部皮肤蔓延所致,常累及皮下及周围组织。

治疗

眼睑脓肿患者一般可以使用苯唑西林、万古霉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还可以选择脓肿切开引流术进行脓肿切开引流,同时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用眼过度,保证充足睡眠,注意补充营养和用眼卫生。

治疗周期
大部分眼睑脓肿患者易复发,需要长期间歇性治疗。
一般治疗
  • 注意休息,避免用眼过度,保证充足的睡眠。

  • 增强体质,补充营养。

  • 注意用眼卫生,不用脏手揉眼睛。

药物治疗

苯唑西林

适用于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能随意更改疗程及药量,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患者或者皮试阳性患者禁用。

万古霉素

适用于对青霉素类药过敏的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能随意更改疗程及药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手术治疗

脓肿切开引流术

适用于脓肿形成、有波动感肿块的患者,早期使用药物消炎、止痛后应尽早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并清除脓肿囊腔,联合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扩散,如有发热或其他不能进行手术的情况应当延后进行。

预后

经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期干预,大部分的眼睑脓肿患者一般预后较好,如不重视,疾病进展后可引起败血症、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症,患者需要根据病情定期进行复查。

能否治愈

眼睑脓肿经早发现、早治疗一般均可治愈,但容易复发。

能活多久

眼睑脓肿经过早发现、早治疗,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预防并发症,一般不影响寿命。

后遗症

眼睑脓肿患者如果对疾病没有正确的认识,过于忽视疾病的进展,致病菌播散,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可引发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复诊

眼睑脓肿患者治疗前期应至少每周复查一次,达到治疗预期后可每月复查一次,病情稳定后可每年复查一次。

饮食

眼睑脓肿患者的饮食调理以维持患者的正常健康状态为主,治疗期间保持营养均衡对减轻患者眼部症状及病情恢复有很大的帮助。通常要注意清淡饮食、多食用高蛋白、易消化、消炎、明目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调理
  • 清淡饮食,少吃油腻的食物。

  • 多吃瘦肉、豆制品等高蛋白、易消化及可以增加免疫力的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多吃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

  • 补充营养,多食用柠檬、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柠檬酸的消炎、明目食物。

  • 禁忌食用辣椒、蒜、桂皮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护理

眼睑脓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运动,强健体魄,还应注意清淡饮食,补充营养。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眼科检查,防止疾病复发,密切关注病情的发展,防止恶化。家属还应注意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日常护理

建立良好生活习惯

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用眼过度,减少对眼球的不良刺激,避免诱发因素。

运动

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度运动,增强体魄,强身健体,预防感冒,避免运动过度,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

病情监测

患者要定期到医院进行眼科检查,如有眼部不适应及时就医。

心理护理
  • 平常要注意精神愉悦、心情舒畅,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 放松心情,调整心态,对眼睑脓肿此种疾病及疾病特点有正确的认识,应积极检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尽早干预。

特殊注意事项

患者要需要密切注意疾病的进展情况,若出现恶化的征象,应尽快就医,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改善预后,预防并发症。

预防

平时注意眼部清洁,避免眼部感染和炎症的发生,能有效预防眼睑脓肿,如不滥用眼药水,不与他人共用毛巾、化妆品或眼部护理产品,积极治疗眼部原发疾病,对于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等。

早期筛查

眼睑脓肿患者的筛查

对于患有葡萄球菌感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应尽早进行眼科检查,儿童宜从第一次进行眼科检查开始,尽早干预,规避风险。对于免疫力低下、外伤感染、患有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有条件下也应尽早进行筛查。

眼睑脓肿筛查的办法

一般通过询问病史,结合眼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即可确诊,细菌培养可以进一步明确病菌的类型,有条件时可以进行检测,指导治疗。

预防措施
  •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长时间用眼,避免并发症。

  • 做好手卫生,不用脏手揉眼睛,避免用力揉压眼部皮肤。

  • 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有面部疖肿、毛囊炎等疾病,应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 不要滥用眼药水,出现眼部不适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 不与他人共用毛巾、化妆品或眼部护理产品,避免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30,75,164,239,525,1410.

[2]杨培增,范先群.眼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7.

[3]Kanski JJ,Bowling B.Kanski,赵培泉,译.临床眼科学[M].第7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