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呼吸道感染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胡成平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呼吸道感染是致病微生物侵入呼吸道并进行繁殖导致的疾病,根据其部位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前者包括鼻炎、咽炎和喉炎,后者包括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一般是由呼吸道致病菌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以及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等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本病的典型症状包括畏寒、发热、咳嗽、咳痰等,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多预后良好。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感染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慢性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自发性气胸
治疗周期
无明确治疗周期
临床症状

咳嗽、咳痰、发热、打喷嚏、流鼻涕、呼吸困难

好发人群
免疫力低下、密切接触传染源人群
常用药物
克霉唑、酮康唑、利巴韦林、阿昔洛韦
常用检查
血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
疾病分类

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为上感,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炎症的总称。包括一组疾病,如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多呈自限性,但发病率较高,一般冬春季发病率较高。

下呼吸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指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下呼吸道、肺泡等肺部结构,从而引起一些炎症改变。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一般为发热、咳嗽、气急、咳痰等症状,一般季节交替和冬季、春季发病。

病因

呼吸道感染是由一系列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等呼吸道结构,从而引起呼吸道炎症反应的改变。密切接触传染源和易感人群好发,机体免疫力低下、天气、环境等因素可诱发。

主要病因

微生物感染

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于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的呼吸道,继而引起一系列呼吸道症状。所以微生物感染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患者病情的轻重也与微生物的毒力有关系。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等感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细菌包括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机体免疫力的下降

普通型的呼吸道感染并不会引起严重的呼吸症状,但机体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会表现出严重的呼吸道症状,所以机体免疫力低,受凉、疲劳的患者更易受到微生物感染。

诱发因素

天气、环境因素

有受凉、淋雨等的患者更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

流行病学

呼吸道感染在我国为常见病,发病不分年龄和性别,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较多。

传播途径

因微生物感染导致的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性的,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通过飞沫、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

好发人群

密切接触传染源者

呼吸道感染是一类传染性的疾病,一般通过空气及飞沫传播,故在呼吸道感染密集的人群,相邻的人群就会更易感染疾病。

易感人群

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会更易感染呼吸道疾病。

症状

根据呼吸道感染的部位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典型症状包括畏寒、发热、咳嗽、咳痰等,可合并慢性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自发性气胸等疾病。

典型症状

畏寒、高热、全身不适

炎症反应导致的致热源的堆积,机体调定点的变化,引起畏寒和发热等症状。早期呼吸道感染可有畏寒、发热、鼻塞、流鼻涕、咽喉痛、全身乏力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打喷嚏、流鼻涕、咽喉痛

通常起病急,常表现为鼻黏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炎症逐渐发展到气管、支气管、肺泡等部位引起咳嗽、咳痰、哮鸣、气急等呼吸症状。

刺激性咳嗽

是炎性介质在支气管、细支气管分泌增多,刺激气管纤毛运动,促进异物的排出。

黏液性脓痰

发生于炎症反应较为严重时,可合并化脓性细菌的感染,分泌在支气管近端,患者咳嗽会大量排出脓痰。严重的呼吸道感染,引起大量炎症反应的产生,会引起呼吸困难,或持久的呼吸困难导致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等症状。

其他症状

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引起中耳炎。

并发症

慢性呼吸衰竭

常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时发生,其症状明显加重,发生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表现。

肺源性心脏病

由于慢性肺部感染疾病引起肺血管减少及缺氧致肺动脉收缩和血管重塑,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扩大,最终发生右心功能不全。

自发性气胸

如有呼吸困难突然加重,并伴有明显发绀,患侧肺部叩诊为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应考虑并发自发性气胸,通过X线检查可确诊。

就医

在受凉淋雨或经寒冷空气刺激后,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咽喉痛、发热、乏力、鼻塞、流鼻涕等应该及时就医,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胸部X线检查等,明确诊断呼吸道感染。本病要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癌进行鉴别。

就医指征
  • 受凉淋雨后出现发热乏力、咽喉疼痛等情况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出现急性的咳嗽、咳痰、喘息、气急甚至影响呼吸频率时,应该及时就医。

  • 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 优先考虑去呼吸内科。

  • 出现严重流行性病原体感染症状去感染科。

医生询问病情
  • 最近是否受凉或淋雨?

  • 有无发热?

  • 是否服用何种药物?

  • 是否平时就易患此类疾病?

  • 是否做过什么检查?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上呼吸道感染体征可无明显阳性表现,也可以在两肺听到散在干、湿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下呼吸道感染早期肺部体征无明显异常,重症者可有呼吸频率增快,鼻翼翕动,发绀。肺实变时有典型的体征,如叩诊浊音、语颤增强和支气管呼吸音等,也可闻及湿哆音。并发胸腔积液者,患侧胸部叩诊浊音,语颤减弱,呼吸音减弱。

血常规检查

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常增多,有中性粒细胞增多或核左移现象。

胸部X线检查

有双肺纹理增粗的表现,病情严重时可见肺部透壁影增大。

病原学检查

不同的致病菌菌落形态不一样。因病毒种类繁多,且明确类型对治疗无明显帮助,一般无需病原学检查。需要时可用咽拭子、鼻拭子或鼻咽拭子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血清学诊断或病毒分离鉴定等方法,确定病原菌的类型。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并做药物敏感实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诊断标准

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一般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的病史,结合临床表现,包括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咽喉痛。

下呼吸道感染时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甚至气促。配合血象检查,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增高的情况。再结合X线检查,观察到双肺纹理增粗,听诊可出现双肺湿性啰音。

鉴别诊断

支气管哮喘

部分哮喘病人以刺激性咳嗽为特征,灰尘、油烟、冷空气等容易诱发咳嗽,常有家庭或个人过敏性疾病史。抗生素对其无效,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多无过敏史。

支气管肺癌

多数有数年吸烟史,顽固性刺激性咳嗽或过去有咳嗽史,近期咳嗽性质发生改变,常有痰中带血。痰脱落细胞学、胸部CT及支气管镜等检查可明确诊断。一般根据肿瘤相关检查即可鉴别。

治疗

目前尚无对呼吸道感染的特异性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对于病毒感染的患者,应服用抗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细菌感染的患者,则根据致病菌给予合适的抗生素来治疗疾病。有急性咳嗽、鼻后滴漏和咽干的病人,可予伪麻黄碱治疗以减轻鼻部充血,一般1~2周即可自愈。

治疗周期
根据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及所感染的病原菌的不同,患者的治疗周期也不同。如普通感冒则一般1~2周即可自愈,但下呼吸道感染者一般周期较长。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普通感冒无需使用抗生素,有白细胞升高、咽部脓苔、咳黄痰和流鼻涕等细菌感染证据,可根据当地流行病学史和经验选用口服药物。如青霉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药物或喹诺酮类药物。一般咳嗽十天以上,细菌、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感染的概率较大。多数患者口服抗生素即可,症状较重者可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

抗病毒治疗

对于免疫缺陷病人,可早期常规使用。奥司他韦和利巴韦林有较广的抗病毒谱,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缩短病程。

其他治疗

对有急性咳嗽、鼻后滴漏和咽干的病人可予伪麻黄碱治疗以减轻鼻部充血,亦可局部滴鼻应用,必要时加用解热镇痛类药物。咳嗽、无痰或少痰,可用右美沙芬、喷托维林镇咳。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可用盐酸氨溴索、溴已新,也可雾化祛痰。可用兼顾止咳和化痰的复方甘草合剂,也可选用其他中成药止咳祛痰。

手术治疗

此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预后

呼吸道感染一般预后良好,不会影响寿命,轻型一般可自愈,不用复诊,重症患者应定期去医院接受体检,查看疾病进展情况及痊愈情况。

能否治愈

呼吸道感染病毒毒力较轻,自身免疫力较强,及时给予正规的治疗,预后较好。

能活多久

呼吸道感染疾病一般不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后遗症

呼吸道感染若不及时治愈,可引起中耳炎、肺心病等症状,引起呼吸困难,轻型呼吸道感染一般无后遗症。

复诊

轻型的患者呼吸道感染一般可自愈,不用复诊,重症及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应定期去医院接受体检,查看胸片等观察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进展情况及痊愈情况。

饮食

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应以清淡饮食为主,戒烟、戒酒,少进食刺激类的食物,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避免呼吸道损伤。

饮食调理
  • 戒烟、戒酒,烟酒会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也会加重咳嗽、咳痰等症状。

  • 多进食含有纤维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蛋类和瘦肉等食物。

  • 少吃油腻刺激的食物,如炸鸡、烧烤,清淡饮食。

护理

呼吸道感染患者应观察体温,记录体温变化,在季节高发期和区域高发期,应避免与传染源多接触。

日常护理
  • 治疗期间应注意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区域,必要时可进行适当的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 若出现发热等情况,可以采用冷敷或者热敷的方式,降低患者的体温,及时做好测量体温,观察患者体温变化。

  • 做一些合适的运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新陈代谢。

病情监测

及时观察患者的体温,记录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体温变化。

心理护理

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多出去呼吸新鲜空气,增加适当的体育锻炼。

特殊注意事项

在季节高发期和区域高发期,患者应避免与传染源多接触。

预防

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措施包括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呼吸道感染流行时注意戴口罩,年老体弱的易感者注意防护。

预防措施
  •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 在呼吸道感染流行期,应注意戴口罩,阻断传播途径尤其是年老体弱易感者,避免在人多的公共场合出入。

  • 注意保暖,天冷时应注意增添衣物,避免受凉。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8.

[2]王辰,高占成.内科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26.

[3]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30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