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糜烂型足癣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 谢红付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糜烂型足癣为足癣的其中一个临床分型,是致病性皮肤癣菌引起的疾病,主要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玫瑰色毛癣菌等引起。临床多表现为皮肤浸渍发白,移除白皮可暴露出红斑糜烂的基底,一般好侵犯第三、四趾间,久之也可波及全部趾间,奇痒难忍,常有细菌继发感染而发生恶臭。本病治疗多使用1:5000高锰酸钾冲洗及局部使用其他抗真菌药物。

就诊科室
皮肤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Tinea Pedis
疾病别称
糜烂型脚气、臭田螺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治疗周期
短期治疗
临床症状

脚部呈浸渍白皮、糜烂、瘙痒、恶臭

好发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者、不注意个人卫生者
常用药物
1%~3%克霉唑霜、咪康唑霜、益康唑霜、1:5000高锰酸钾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真菌培养
病因

糜烂型足癣的主要病因就是感染了致病癣菌,如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间接接触而发病,长期穿不透气的鞋子、免疫功能低下也是此病的诱发因素。

主要病因

糜烂型足癣是感染致病菌所致,主要是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玫瑰色毛癣菌等引起。近年来,白念珠菌及其他酵母样菌感染也屡见不鲜。

诱发因素
  • 自身免疫力低下,如患糖尿病、艾滋病。

  • 长期穿不透气的鞋子。

  • 在公共浴室赤脚或共用他人拖鞋。

流行病学

糜烂型足癣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浅表真菌感染性疾病,全球自然人群发病率在10%以上,以成年男性多见,往往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

直接脚部与脚部的接触可进行传染,此外,密切接触还可以传染到手部。

间接接触

共用患者的拖鞋、公共浴室光脚、共用患者的洗脚盆、共用患者的鞋子、袜子等,都会被传染此病。

好发人群
  •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 长期穿密不透气的鞋子、不注意个人卫生者。

症状

糜烂型足癣好发于足趾间,好发于足趾缝皮肤,主要病变常发生在第3~4和4~5趾间,久之也可波及全部趾间,表现为脚部皮肤发白、糜烂、臭味,多伴有瘙痒。

典型症状

糜烂型足癣表现为趾间皮肤湿润而浸渍,发白松软,基底湿润,抓破后露出鲜红的糜烂面,疼痛明显。患者自觉奇痒难忍,伴有细菌感染而散发出严重的臭味,中医学命名为“臭田螺”。病变常为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但也可终年不愈。

并发症

感染

可因瘙痒抓破后继发感染,局部化脓或并发淋巴管炎、蜂窝组织炎或丹毒等细菌感染。

就医

如足趾间出现白皮、糜烂、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进行体格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真菌培养等,明确是否为糜烂型足癣。

就医指征

患者如足趾间出现浸渍白皮、糜烂、剧烈瘙痒,或伴有臭味,请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患者应优先就诊于皮肤科。

医生询问病情
  • 哪里不舒服?

  • 这个症状持续多久了?

  • 平时经常穿什么样的鞋子?

  • 之前有看过其他医生吗?

  • 在家服用过什么药物吗?

  • 以前得过什么疾病吗?

  • 以前做过手术吗?

  • 对什么药物和其他过敏吗?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注意观察患者的皮损位置。大小、颜色、形状、性质等。

组织病理学检查

取患者皮损边缘,送去病理科镜下检查,等待病理科结果即可。

真菌培养

取患者的部分浸渍白皮,送去实验室进行培养,查看是否有菌落生成,并对其种类进行确定。

诊断标准

根据体格检查发现的皮损特征在配合辅助检查结果,即可进行正确的诊断。

体格检查

足趾间出现浸渍白皮,移除白皮即可暴露出红斑糜烂的基底,或伴随出现臭味。

真菌培养

菌落培养阳性,并对真菌种类进行鉴别。

组织病理学检查

急性期表皮有细胞间水肿、海绵形成、细胞浸润,水疱位于表皮角层之下,可有角化不全。慢性期有角化过度、棘层增厚及慢性炎性浸润,用PAS染色偶可在角质层内找到真菌菌丝。

鉴别诊断

皮肤浸渍

当脚部长期受潮或被水浸泡后可出现浸渍发白的症状,干燥后可恢复原样,并且较难揭起,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进行鉴别。

治疗

糜烂型足癣的治疗以抗菌治疗为主,如克霉唑霜、咪康唑霜、益康唑霜等,治疗效果较为满意,还应保持患病局部干燥、卫生。

治疗周期
糜烂型足癣的治疗周期为短期治疗。
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为保持脚部干燥、卫生。

药物治疗

1%~3%克霉唑霜

该药品为广谱抗真菌药,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以及影响其代谢过程。对弈此病的治疗效果良好。对唑类药物过敏者禁止使用,妊娠期前三个月禁止使用。

咪康唑霜

咪康唑作用于菌体细胞膜,改变其通透性,阻止营养物摄取,导致其死亡。对本病效果良好。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益康唑霜

伊曲康唑是三唑类衍生物,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对于此病效果良好。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孕妇慎用。

1:5000高锰酸钾

可氧化菌体的活性基团,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可湿敷可冲洗使用。高浓度反复使用可造成灼伤。不可与碘化物、有机物接触或并用,尤其是晶体,否则易发生爆炸。

手术治疗

糜烂型足癣一般无需进行手术治疗。

预后

糜烂型足癣的治疗效果较为满意,预后良好,可以治愈,不会留下后遗症,不会对患者的生成时间造成影响,建议患者定期复查。

能否治愈

糜烂型足癣经积极治疗可完全治愈。

能活多久

本病一般不会影响寿命。

复诊

建议本病患者1个月进行复诊一次,需进行体格检查、组织学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及转归情况,用以调整治疗放案及用药方案。

饮食
饮食调理

糜烂型足癣的患者无需特殊的饮食调理,日常饮食注意营养充足、营养丰富、营养均衡即可。

护理

糜烂型足癣的护理主要为生活护理,患者应积极关注自己的病情,注意观察自身的皮损的转归及恶化情况,并将其告知医生。

日常护理
  • 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增减剂量,以免影响疗效。

  • 注意保持患处干净卫生,勤洗脚,定期消毒毛巾、脚盆。

  • 手足避免长期浸水,掌跖出汗多时可局部使用抑汗剂或抗真菌散剂。

  • 禁止患者进行搔抓,抓破容易造成继发感染。

  • 每日更换袜子,袜宜常用肥皂水洗、晒,按时刷鞋。鞋宜常晒或以棉球浸甲醛(福尔马林)置鞋内密封24~48h,有灭真菌效果。

  • 需穿透气性较好的鞋子,不宜穿着胶鞋或塑料底鞋、靴。

  • 勿与他人共用拖鞋、浴巾、毛巾、鞋、袜、面盆、脚盆等,以防交叉感染。

  • 经常参加适当的活动,锻炼身体,多晒太阳,提高抵抗力。

预防

糜烂型足癣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做好预防措施,如注重个人卫生,不共用脚盆、拖鞋,避免穿透气性差的鞋袜等,可以有效的预防该病发生。

预防措施
  • 要穿大小合适的鞋,并注意鞋的透气性,因为鞋小、透气性差,汗液不易蒸发,癣菌易滋生。

  • 公共场所不随意穿他人穿过的鞋,脚盆及脚巾要专人专用。

  • 治疗糜烂型足癣期间,需每天消毒鞋袜,防止鞋袜内的癣菌再次感染。

  •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足部清洁,保持皮肤干燥,每天勤换袜子。

  • 患有癣病药积极治疗,对自身其他部位的癣病(特别是甲癣),以及家庭成员、宠物的癣病需要同时治疗。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江苏: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555.

[2]方洪元.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55.

[3]朴永君.皮肤性病学-高级医师进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189.